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旅游形象传播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旅游形象传播对旅游地形象的树立、增强旅游地吸引力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旅游形象传播要素梳理分析,并对旅游形象传播的媒介和传播模式进行整合,期望能对旅游形象传播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旅游地形象,现有的研究文献从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测量、旅游形象认知、旅游形象识别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尚未出现针对旅游传播渠道的相关研究。旅游地信息的传播对旅游形象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三个世界遗产旅游地旅游者获取旅游形象的信息渠道和旅游动机进行比对分析,阐释了旅游形象信息渠道对旅游动机影响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形象传播的一般策略,并提出了旅游地形象传播的可操作性方法。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新基建和5G网络商用的助力下,具有时效性强、互动性强、可存储和可追溯等优势的新媒体成为乡村旅游传播的主要阵地.乡村旅游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的产业之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对乡村旅游新媒体传播的新特征、传播受众的行为特征、新媒体传播的着力点和传播策略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可为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借力新媒体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也助力实现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进而夯实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旅游形象的传播整合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形象的传播问题在"眼球经济"时代对旅游业的发展显得越为的重要,针对旅游形象传播的特点,本文提出了旅游形象的传播整合策略,即形象定位策略、口碑传播策略、节事传播策略和空间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肇庆市5个热点乡村旅游地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借助形象修正理论对游客游前感知和游后感知差异的形象修正过程进行研究,发现游客在实际旅游后对乡村旅游地发生了从“形象一般”到“形象很好”的正面非一致性修正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拟定宁德地区未来乡村旅游形象的塑造策略,从休闲旅游体验、增加知识见闻、服务设施环境、现代附属功能、儿时农村生活、丰富主题活动等6个游客所重视的乡村旅游形象的因素出发,采用因素分析法,针对15岁以上的游客以结构式问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研究表明,游客对乡村旅游形象的重视因素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游客最注重的形象是关于服务设施环境方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舟山旅游整体形象策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形象建设是旅游生产力。策划塑造并传播舟山地方旅游整体形象,对舟山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关键问题是解决舟山旅游整体形象的定位以及策划与传播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吸引力的重要体现,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网络媒介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宣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微博这一媒介的研究,分析了利用微博营销传播城市旅游形象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微博传播城市旅游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的“公共物品特性”、乡村旅游的“外部性”问题以及乡村旅游市场的不完善需要政府行为的干预与扶持。文章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和成熟阶段对政府行为进行了界定,并从发挥政府营销的作用、实施形象导向型乡村旅游规划、提供基础设施、人才与资金支持三个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提出了实施措施,以期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提供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资源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旅游定位是制约旅游开发的重要主观导向。针对辽西地区乡村旅游实际,提出资源评价的多体系评价方法;并从形象定位与市场定位两方面,对辽西乡村旅游的定位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关东风情”的形象定位和动态的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11.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只有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这就迫切需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验,并丰富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浙江省乡村旅游升级存在本土文化挖掘不深、缺乏品牌文化,产品雷同、开发程度不深,乡村旅游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浙江省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应该做到:突出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做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立足乡土,打造精品活动项目;拓宽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模式;升级乡村旅游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2.
政府公共关系在乡村旅游开发前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界定了乡村旅游开发前期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阐明政府公共关系在乡村旅游开发中主要起到引导、宣传和融洽民政关系、确保开发有序性和规范性等作用,保障了乡村旅游顺利发展;重点阐述了政府在乡村旅游开发前期对公共关系的具体管理行为方式,如公众引导,平台搭建,媒介应用以及科学管理等.文章通过剖析武汉市东西湖区石榴红村旅游开发案例,为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前期公共关系管理行为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喜欢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前往乡村地区休闲度假,给旅游地理学和休闲地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为研究中国新型的甚至是未知的城乡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这种新的休闲度假趋势主要产生于大中型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以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周边郊区为例,研究新型乡村旅游在城郊地区的发展,在保留和修缮传统乡村景观的同时,也产生出新型景观。旅游的发展促使乡村地区结构重组,建立了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经营活动与当地农业发展之间的新联系。从中区分出两种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一种是为了适应当地乡村现代化发展需要并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另一种则是由个人开发且相对独立的小型农家乐或乡村旅游景点。这些地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既有利于当地发展支柱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活动范围,也为城市居民重新审视乡村世界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粮食主产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责任,现实中乡村旅游开发对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根据旅游业挤出效应理论,基于粮食主产区10年的面板数据,借助Hansen门槛效应模型,对乡村旅游作用于粮食安全的非线性影响展开分析发现: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较低时,促进粮食安全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较高时,对粮食安全水平有负向影响;粮食主产区各省份处于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乡村旅游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存在差异。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相关省份在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时应正视乡村旅游对粮食安全水平影响的非线性作用,合理调控乡村旅游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以促进区域乡村旅游与粮食安全的协调发展与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粮食主产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责任,现实中乡村旅游开发对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根据旅游业挤出效应理论,基于粮食主产区10年的面板数据,借助Hansen门槛效应模型,对乡村旅游作用于粮食安全的非线性影响展开分析发现: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较低时,促进粮食安全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较高时,对粮食安全水平有负向影响;粮食主产区各省份处于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乡村旅游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存在差异。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相关省份在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制定时应正视乡村旅游对粮食安全水平影响的非线性作用,合理调控乡村旅游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以促进区域乡村旅游与粮食安全的协调发展与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在深入了解了永安市八一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条件的基础上,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当代乡村旅游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八一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思路:明确发展总体思路与布局;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策略;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开辟专题主题旅游;区域旅游线路整合策略;明确发展乡村旅游的形象定位;多样化的旅游营销方式;建立八一村发展乡村旅游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发展红色旅游 助推江西老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为论题,首先分析江西老区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接着论述江西老区经济与红色旅游之间的关系:发展红色旅游应该成为振兴老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最后提出江西发展红色旅游的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城市旅游形象自我定位一直不断演变;公众对宁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认知存在的偏差,既和宁波城市现有地位不匹配,也和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不相符。宁波在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的过程中,存在资源载体建设、形象构架、传播等方面的问题。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宁波要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文促旅、特色彰旅,创新载体、整合营销,通过开发地方传统文化旅游线路、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合力塑造城市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19.
基于游客视角的太行山片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行山片区是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典型区域之一。近年来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太行山片区的乡村旅游扶贫成效显著,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太行山片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方式。然而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太行山乡村旅游发展遇到了瓶颈,应该结合客源市场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目前以野三坡为代表的太行山片区乡村旅游应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机遇以及雄安新区巨大的品牌效应,稳定与拓展细分客源市场、科学规划旅游产品和项目、创新旅游产品营销策略与手段、推动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和升级、系统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合理利用土地和加强景观风貌保护以及加强太行山片区乡村旅游的区域协同管理,进一步探索连片特困区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新模式,进而增强特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