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常将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并称为《史》《汉》,二书不仅齐名,而且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史学名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两书的作者都有一定的家学渊源,司马谈、班彪在思想学术上都有相当的造诣,司马迁和班固是在父辈搜集、撰写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从事史书写作的。他们的生平遭遇也有近似之处,他俩都经历过囹圄之苦,然后才得以完成自己的著作。从《史记》《汉书》的体裁来看,都是纪传体史书,《汉书》的前半部分(即汉高祖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基本上…  相似文献   

2.
论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对《史记》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是一部政法司马迁《史记》的明史著作,其“考”“述”“表”三大体例,在命意、结构乃至记本方法上,都是对纪传体之形与神的模拟,因此其“别集体”实是纪传体的变体。王世贞师法司马迁是受当时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由文学上的复古而至史学上的模拟。  相似文献   

3.
<正> 司马迁是一位极富写作经验的作家。他的著作中虽无严格意义上的写作学论文,但在对文化典籍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中,在对自己写作生活的叙述中,常常包含着他对写作活动中各种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考察司马迁的写作观念,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本文的目的,就是将散见于司马迁著作中有关写作问题的吉光片羽放入较为清晰的框架中,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最有创造天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有着崇高的人格、坚强的毅力和卓越的史才,所以在两千多年前就写出了一部具有世界史性质的中国古代通史,即纪传体《史记》。这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魄磅礴、见识超群的历史巨著,并且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两千多年来有不可胜计的中外学者阅读和研究它,都给予崇高的评价。司马迁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光荣,给炎黄子孙留下了一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晏子春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春秋》的记整个国家之事,发展到《晏子春秋》的专记一人,体现了战国时人对个人价值和重要人物历史作用的肯定和重视。这种写作体例对司马迁“纪传体”史书《史记》的写作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同时,它既不同于先秦时期思想哲学类著作的重在思想阐发,也不同于其它历史类著作的记整个国家之事,而是集中笔墨于晏婴一人,记其言行轶事,并塑造其丰满的人物形象,也在先秦散文著作中独具风貌,启发并滋育了后代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6.
略谈司马迁现实主义的写作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世界上出现了一部最早,最有名,而且一直流傅到现在的通史著作,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这部伟大著作“史记”,对中华民族从傅说时代中的黄帝开始,直到作者当时汉武帝时代为止,约计三千多年来整个社会的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斗争的历史,作出了总结性的记錄。同时,司马迁又是一个善於创造优美文学的巨匠,由於他的惊人劳动和卓越才华,在文学语言的发展历程中,他这部伟大著作为中华人民乃至可以说为世界人类创造了光辉的范例,从而在人民语言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他这部伟大著作,不但是一部历史名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牢记其父司马谈的耿耿遗嘱,著《史记》孜孜不倦。纵受宫刑,遭遇奇耻大辱,不但不中缀笔耕,反而始志初衷更加弥坚,奋笔疾书,不舍昼夜。可以毫不夸大其辞地说,司马迁是在用血、用生命的全部精力,开创了以纪传体著史的先河,谱就了辉煌灿烂的二十四史的第一篇杰作。这是黄钟大吕,并非瓦釜之鸣。对司马迁及其《史记》的赞誉,悠悠历史,不乏其人。鲁迅先生就曾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妙句加以盛赞。前半句是从历史的角度去赞美,后半句是从文学方面去赞美。所以人们说司马迁既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又是伟大的文学家,此言不…  相似文献   

8.
章学诚批判地继承了刘知几的史学变革思想,反对把旧有的史书体例当成是“科举之程式,官府之簿书”,袭用成法而不知变通,主张效法司马迁“圆而神”的作史旨意。写史要融会贯通,富有创见,体例上要灵活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改造纪传体、编年体史书的主张,并在编修方志上实践了他的创新主张。  相似文献   

9.
《史记》、《汉书》分别创纪传体通史和纪传体断代史 ,但它们都记载有秦亡汉兴到武帝时期 90多年的历史 ,具有可比性 ;从对项羽、陈涉等人物的评价 ,可见司马迁、班固史观的差异和优劣。  相似文献   

10.
史表的功能及时代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马迁最早在纪传体史书中创置的"史表",经过历代史家的改进日臻完善.其原始察终及驭繁就简的功能既有利于梳理历史现象的来龙去脉,又能对纪传作必要的拾遗补阙;同时,在彰显时代特点、总揽天下大势、展现历史发展之演进的阶段性方面,"史表"还有其他体例所不具备的优势."史表"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断完善,是依靠史家的创新精神来推动的,从促进历史编纂学进一步发展的角度对史表之功能及时代特点作系统的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丁友 《学术界》2008,(1):214-218
<史记>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而且也是我国古代史籍中第一部完整、全面地反映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的史书.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五体结构的设置、叙事时间的连续、社会历史生活内容的拓展和众多历史人物形象的刻写等途径和方法,构建了我国自黄帝起至汉武帝天汉年间止三千多年的完整历史,开创了史书多途径、多角度完整地反映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的先河,给我们的历史撰写工作提供了方法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是中国西汉时期最杰出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第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史记》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记人叙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讫西汉中期的武帝,网罗上下三千年历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以其崇高的史德,卓越的史识,精湛的编纂体例,开创了中国的历史学,并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轨迹。他首创以人物为中心写历史的先例。描绘出一位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画廊,才尤为中国传记文,学树立了;又高的丰碑。要读懂《史记人须读懂司马迁的人生,屈辱的人…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的人才思想王守雪司马迁对人才方面的问题没有专论,但他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文化伟人,他伟大的著作《史记》己载了大批的人才,他生活的时代是号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司马迁是怎样看待这些人才的,又是怎样描述他自己的,这就表现了他...  相似文献   

14.
试析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迁是第一个在历史著作中写入了经济问题的人,关于经济问题的研究,《史记》是富有开创性的。钱钟书说:“当世法国史家深非史之为‘大事记’体者,专载朝政军事,而忽诸民生日用。司马迁传《游侠》,已属破格,然尚以传人为主,此篇(《货殖列传》)则全非‘大事纪’、‘人物志’,于新史学不啻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他的《屈原列传》,既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的人物传记,又是杰出的文学批评著作。它为后世的屈原研究,为楚辞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正确地评价屈原及其作品,牵涉到文学继承什么传统,肯定什么倾向的问题。司马迁的《屈原列传》就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篇正确地评价屈原的文章。屈原生活于战  相似文献   

16.
<正>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谈到自己撰写历史著作时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这意思是说,他搜集历史材料,考察历史问题,是要究明历史上政治成败和国家兴坏的道理。现在我们试对这个问题作些探讨,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史记》思想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史记>是一部有着丰富人民性的著作,并认为司马迁的思想是与封建正统思想相对立的.这种观点的最大缺陷是割离了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把司马迁超然于时代之外.<史记>的思想性是丰富的、多层次的,也是矛盾的,司马迁的价值观还是统治阶级的,他的历史观依然是帝王史观,是英雄创造历史,人民群众不过是帝王将相的有益补充,其人民性不过是司马迁正统思想价值的偏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经典历史著作的编辑体例主要有多元混合体、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政典体,本文以各种体例的形成和发展为线索,简要阐述了中国古代经典历史著作的编辑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司马迁学术思想的主旨是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史记》不单是一部记载事实的史书,而且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思想,这是世所公认的,梁启超称之为"超史的目的".有人认为:"他是在写他的哲学","是和儒、道、墨、法诸家著作同等的系统哲学".但关于司马迁学术思想的主体倾向却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司马迁倾向于道家.班固父子说他"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桓谭说:"昔老聃著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然后世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  相似文献   

20.
邹衍是先秦阴阳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以思孟学派的思想为基点,并吸收道家思想的成份,形成了一套从自然界到社会发展的思想体系,他是“是我国第一位历史哲学家”。这位历史哲学家对司马迁的影响不可低估.以往的研究者为了突出司马迁的“唯物主义”思想,在涉及司马迁所受阴阳家神秘主义思想影响时,不是语焉不祥,回避要害,就是简单地论断为司马迁不可能受到这些影响。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