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女性"自我"意识虽然是女作家以个人的名义(即第一人称)进行故事叙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武断地将作品中的"我"等同于作者本人。当然,这并不排除这个艺术形象上所呈现出的作者本人的经验(他人的或个人的)特征,同时,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女性"自我"形象与其他类别的女性形象的区别。它是关于"自我"的言说(第一人称叙事),并且这个"自我"必然地折射出女性作家的心灵特征。  相似文献   

2.
五四以来女作家走进了历史女性叙事的行列,打破了男性独霸历史叙事的局面,女性对自身历史的叙述,不仅使女性群体获得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权力,而且也构成了对男权话语的挑战、修正、颠覆、补充。在这百年中,女作家对历史女性的叙述与阐释也受社会风潮、时代话语的规约,但是,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自我主体的探索始终是女作家历史叙事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身体是性别文化的载体,男作家关于女性的身体叙事往往呈现了男性对女性肉身的"窥视",情色意味较浓.而女作家的身体叙事则往往与女性自身的整体存在密切相关,强调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与意义的表达,呈示了审美体验的身体性,是一种非"私人化"的"集体型叙述声音";传统色情文学基本上是男性创作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男性读者的"窥视欲",呈现了明显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4.
从古代女作家小说写作的角度 ,梳理了从 17世纪到 2 0世纪初女作家创作弹词小说的巨大成就 ,采用性别研究的方法 ,揭示女性叙事独特的视角、主题和写作特点 ,得出女作家弹词建立了我国女性文学的叙事传统 ,并对现代小说叙事产生一定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阴霾天空下的向日葵——东北女作家的隐喻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女性进行隐喻性书写是中国文学传统之一。在形形色色的对女性的隐喻中,写作者始终把女性置于男性的价值建构之中,体现出男性文化的规范与品位。东北女作家在对自我的隐喻中打破了把女性与自我隔离开来的传统的隐喻形式,返回女性本位立场,从而照亮了被遮蔽几千年的女性体验。  相似文献   

6.
在浙籍女作家的创作中,"水"叙事构成了其共同的内在创作特性,这不仅体现了"吴越文化"对女作家创作的影响,也是女作家对故土情感的显性表征,更是女作家自觉或不自觉的生态意识的或浓或淡的显现.本文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切入浙籍女作家的"水"叙事,考察其建立在自然、生命、性别三个维度之上的、统一于和谐理念的生态空间的构筑过程.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华裔女作家拉丽莎·赖凭借作品《千年狐》重写中国有关狐狸的传说故事,以独特的双线并行的叙事特点和散发浓厚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意象的选取,描绘出一条华裔在异域文化中的自我身份寻求之旅.本文从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出发,分析作品的叙述特点、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以及狐狸、鱼玄机等中国文化意象,挖掘图形之后的主题信息.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活跃于当代文坛上第四代女作家们根据她们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体验创作出无数优秀的作品.她们一方面在创作的历程中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流露出历史的痕迹,使作品打下传统文化观念的烙印;另一方面由于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特别是受了转型时期文化思潮的影响,她们开始对女性的生存处境表示质疑和反抗.这也便构成了她们的文化立场, 折射出女作家们的精神世界, 反映了她们对当下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女性运动与女性文学之间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共生关系。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以及同时发生的黑人解放运动,给成名于那个年代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其作品充斥着个性化的非裔美国女性的声音。从女性叙事中的想象女性、讲述女性和自我叙事三个方面,分析了莫里森的女性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视阈中提出了"现代女性文化诗学"的中心论题,并从性别与性别权力关系、时空与女性文化时空、叙事与性别叙事、传统与女性文学传统四个方面阐释了女性文化诗学的范畴和思想理路。  相似文献   

11.
工农兵文学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的文学作者,而是须取得思想认同的专业文学工作者和工农兵业余作者。他们从事的不是个人的写作,而是工农兵的阶级写作。他们作品产生的动因不是情感动因,而是思想动因。同时,他们必须十分重视作品的社会效果。他们实际上不是创作的主动者,而是创作的被动者。这是由倡导者的政治文学观所决定的。这种文学观的创作主体观,导致了文学的趋同化现象,但又对当时的革命起了积极的作用,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同时,建国后的工农兵文学创作主体,也在努力改变创作的被动地位,创作了一批有文化意蕴的作品,完全否定它们是不公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自己的园地”文学观念建立在“消极自由”的“个人主义”思想基础之上,这一文学观念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但可惜的是,周作人没有将自己对“消极自由”的“个人主义”的正确理解贯彻到底。不过,探索者的失足落水并不能归咎于“消极自由”的“个人主义”,不能否定这一文学观念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维吾尔、蒙古族大学生双语态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吾尔族与蒙古族大学生是我国西部两个非常重要的双语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无不受到来自地方民族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作者曾假设:由于存在民族文化的差异,来自两个不同民族的两组被试在双语态度方面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研究结果否定了假设。  相似文献   

14.
西方女权主义者发现追求政治、经济、职业的平等并不能使女性获得真正的平等之后 ,开始强调女性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反映在文学上 ,女性主义作家要求用女性话语颠覆男性权威话语 ,重构女性形象。以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为对象 ,从两方面分析女性作家在伸张女性、重构女性形象上所作的努力 ,同时忧虑地指出当传统的道德观念仍在起作用 ,当男性在某种程度上仍是法权的代表 ,当女性抛却了赖以独立的手段 ,女性的伸张会变得无力 ,她们实际上仍遭受着巨大的压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文学大系》首先是中国的“新文学”大系,是确立“新文学”本位观的一次集体行为.“大系”作为后启蒙时代的代表性书系,其意义就在于它坚持并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主义文化立场,以对新文学成就进行资料性、文献性总结的方式,对那些试图从不同方面否定“五四”新文学、否定启蒙主义文化思想者予以回应.“大系”以“新文学”为主体,站在新文学的立场上对文学史进行分期,从时间观念上对中国文学的秩序进行了新的梳理,并确立了1917年开始的新文学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催生"后闺阁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众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借助文字来书写自身的生活遭际与点滴感受,于是诞生了一大批以描写女性爱情婚姻为题材,具唯美风格和时尚化倾向的女性文学作品。由于其与主流话语存在一定距离,故长期以来未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对此类文学作品给以“后闺阁文学”的命名,并对其特点和价值的分析,有助于给当下这一鲜活的文学现象以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学中常见男性作家"拟作闺音",其写作动机虽各有不同,但客观上却是为文学史上缺少话语权的妇女言志抒情。盛唐诗人李白在自由抒写主观情感与幻想之余,也怀着人道主义的同情心和人性探索的兴趣代闺中妇女歌与哭。它们不仅展现了李白豪放飘逸之外细腻的心理感悟,更重要的是他在此类作品中大胆地运用美学对照原则和诗歌艺术多重变奏的手法,开拓了"拟作闺音"柔弱与刚毅、细腻与豪放、阴柔与阳刚互相辉映、互为补充而又完美统一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8.
戊戌变法前后,中国文坛上曾出现过两次"文学无用论"思潮。前者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后者以严复、王国维和周氏兄弟为代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的内涵并不相同。戊戌变法前的文学无用论,从实用的角度看待文学,把文学看作一种工具,认为无用即无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否定文学的理论。而戊戌变法后的文学无用论则认为文学是一种艺术,它本身就是目的。文学虽非实用却自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因此,本质上不但不是否定文学的理论,而且是一种更深刻、更彻底的肯定文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由于对传统的因袭和对大众口味的迎合,新武侠小说作家在创作中遵从男性视角以及对男权潜意识的向往使作品在女性观上基本没有什么突破,因而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显得底气不足而有先天缺陷,他们的作品塑造的只是男性希望看到的女性,而不是真正的女性.新武侠小说建立的是一个美妙的以"情"义"为出发点的男人的乌托邦,因而在女权主义高涨的今天,这一文学样式的衰落是可预期的.  相似文献   

20.
“女性文学”是妇女问题的直接反映,女性文学的发展总是以越来越强烈的女性意识为支撑点,真正的女性文学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探索过程。当妇女问题不复存在妇女获得彻底的解放,“女性文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而走向消亡。妇女解放始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男女都真正解放了,单一的性别歧视消除了,才能达到最终的“两性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