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志彪 《统计研究》1992,9(4):69-71
随着产业政策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产业间前后向关联效应的统计分析方法也逐步在我国流行。我国经济理论界在应用产业关联效应系数分析方法时,突出地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常常混淆产业的前向关联效应系数和后向关联效应系数的经济含义及计算方法。(2)运用产业关联效应系数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和选择主导产业时,忽略了技术进步因素及进口政策因素。(3)产业关联效应系数的计算方法是静态的,即仅考虑产业间的中间投入关联效应,没有考虑产业间的投资品投入关联效应。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主导产业选择的可行性及产业政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毛邦基 《统计研究》1986,3(2):51-59
(二)投入产出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是为了编制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从数量上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技术经济联系更主要地通过中间投入来反映,因此,投入产出表引进了总产出,中间投入等指标,补充了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着眼于最终产出,不能反映部门间的互相联系的不足,成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结果表明:在2002年、2007年和2010年三个时期,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中间需求率逐步下降,但两大产业的中间投入依赖性较强,关联性和融合度呈增加趋势。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细分产业间具有较强的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拉动程度约为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感应程度的3倍,但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感应度增加较快。文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波及效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王爱民  宋辉  王志 《统计研究》2005,22(6):66-4
一、问题的提出从目前国外和国内一些文献上看,以往对经济发展因素的分析,一般采用单一性模型较多,致使分析的结果很不理想,影响了决策的参考价值。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最能反映经济产业部门间在生活活动中结构相互联系的模型就数Leontief发明的投入产出技术了,而实际上投入产出技术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各种初始要素(固定资产折旧、从业人员报酬等)和中间要素(原材料、能源动力和劳务等)的消耗与系统中各部门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其不足之处是没有反映占用与产出之间联系和占用对产出的制约。其采用指标如中间投入、最初投入、中间需…  相似文献   

5.
产业关联测度方法及其应用问题探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灿 《统计研究》2005,22(9):72-4
投入产出法作为从技术经济角度进行产业关联研究的重要工具,其分析基础是:在一定的值域内,某种产品的产出量与相关的投入(各种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量之间是成线性比例的①。各种消耗系数就是刻划这种数量关系的主要工具。如所周知,最基本的产业关联分析测度是直接消耗系数,由此可推导或派生出几乎所有的其他分析系数。通常将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定义为:A=(aij)n×n=X^q-1(其中,X为中间流量矩阵,q为总产出向量),则有如下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和完全需求系数矩阵(列昂节夫逆矩阵)②:B=(I-A)-1-I=(bij)n×n C=(I-A)-1=B I=(cij)n×n借助于这些…  相似文献   

6.
环境管理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事关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的大局.以<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本数据来源,主要考察环境管理业的投入来源、产出使用去向以及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在国民经济的关联互动中分析环境管理业的投入产出特征,以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同斌 《统计研究》2018,35(8):69-81
本文基于行业间投入产出关联的视角,分析了高耗能工业和能源行业等重点行业碳减排是否会导致行业间碳泄漏的问题。结果显示,重点行业减排并未引致行业间的碳泄漏效应,而是实现了整体减排的“扩散效应”,各行业的碳排放量均呈现了下降特征,价格体系和投入产出结构两个方面的变动佐证了这一现象。一方面,重点行业减排导致高耗能工业、能源行业生产成本上升以及低耗能工业、建筑业中投入要素成本增加和产品价格上升,因而高耗能工业品、能源产品消耗增加的“回弹效应”没有出现;另一方面,在重点行业碳减排的影响下,各行业有效控制和降低了中间投入中高耗能产品和能源产品的使用,存在着紧密产业关联的能源行业、高耗能工业、低耗能工业、建筑业中间投入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大,对碳减排的贡献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杨灿  郑正喜 《统计研究》2014,31(12):11-19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可以构建多种产业关联效应测度方法,但不同方法间的区别与联系尚未获得足够重视和透彻把握。本文探讨了常规不加权产业关联测度的真实内涵和局限性,并由经济分析入手探讨和论证了相应的加权测度形式;将简单和加权的两种方式归纳为产业关联的相对(边际或平均)测度和绝对(规模)测度,着重辨析其经济内涵的异同点;进而分别采用Leontief和Ghosh模型体系,从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两个角度测度后向和前向产业关联效应。结合我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不同测度方法给出的结果均有其经济分析价值;但相对而言,考虑规模因素的加权测度方法在刻画实际的产业关联效应方面显得更为客观、可信。  相似文献   

9.
我国要通过增强经济内循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深入研究经济内部产业关联关系。文章利用2012—2020年四期投入产出表数据,使用产业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产业关联的拓扑网络分析等方法,全方位分析了各产业在经济内循环中承担的角色。研究发现:对经济内循环起到核心作用的产业主要有电气机械和器材、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化学产品和纺织品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产业具有典型的产业自循环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产业关联分析法与我国主导产业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产业关联分析法简介针对各产业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日本经济学界提出了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概念,这是产业关联分析法中运用的两项主要指标,主要用来分析产业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的程度,系数值可以通过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计算求得.  相似文献   

11.
《浙江统计》2002,(12):43
(一)投入产出表的由来 投入产出表是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费用的来源与产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组成纵横交错的棋盘式平衡表,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投入产出表的投入是指各部门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入,包括中间投入的最初投入。产出是指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  相似文献   

12.
韩阳 《统计与决策》2013,(4):129-132
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利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本国产业的技术水平,最终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在产业层面上对我国22个工业部门的外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外商直接投资确实通过产业内与产业间两种溢出渠道推动了我国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其中产业间溢出比产业内溢出更重要,产业间溢出中后向关联比前向关联更重要,另外产业关联程度对产业间技术溢出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一种位于特定地理区位的中间组织,由众多企业即集群的成员本着共同的产业目标、默识的规则建立了正式的和非正式约定的群体.集群成员间在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与竞争,不断创新,建立了投入产出的经济技术联系,表现为产业价值链的垂直关系,产业与相关企业、支持和服务机构之间的互补关系,从而形成产业的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投入产出理论,以2002年甘肃省投入产出表为依据,通过对旅游业的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计算,定量分析了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及其对其他产业的前向和后向推动作用。并对甘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分析中国产业金融进行的技术基础与影响基础:一方面,构建中间投入比例系数与中间使用分配系数、加权影响力系数与加权感应度系数分析中国产业金融能否进行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构建增长态归因矩阵,判断金融与产业发展过程中彼此的影响方向,分析产业金融能否达到良好互动状态的必要条件,进而分析中国产业金融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朱涛  刘玉庆 《统计与决策》2016,(17):169-172
文章依据2005年、2007年和2010年的投入产出流量表,从直接依赖度、完全依赖度、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和产业的波及效应视角,对我国金融业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金融业作为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与三次产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联度,其中与第二产业关联程度最大,与第一产业关联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各产业的组成状态和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生产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其内涵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各产业部门在生产规模上的比例关系,也包含产业内及产业间的联系和关联方式。世界经济史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总量增长的有机结合。其中又以区域产业结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1987—2020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中间投入率的演变特征。利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厘清不同阶段中间投入率变化的主导原因及各因素作用程度,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中间投入率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阶段,技术升级、分工细化等“强度效应”与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共同导致中国中间投入率长期持续增长;第二阶段,三次产业间结构变动带来的“结构效应”是导致中间投入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分工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中间投入率的变化,不同阶段各因素作用方向和程度并不一致,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中间投入率或与其相关的指标直接与发展效率、发展质量挂钩,而要区分发展阶段、区分时期、区分宏微观综合分析。当前中国中间投入率已经出现转折性变化,进入“倒U”型曲线右侧下降的阶段,需因势利导,推动产业内部和部门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畅通产业之间的联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灰色关联分析主要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与数理统计方法相比,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数据分布没有特殊要求。本文将灰色关联分析应用于经济预警,提出了灰色关联指标分类法的原理及操作过程,并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郑正喜 《统计研究》2015,32(8):27-36
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非竞争型和区域间产业关联理论试图从产品异质性角度出发弥补传统竞争型产业关联理论的应用缺陷。但经分析表明,唯有将国外经济体以内生方式引入且满足封闭性条件的投入产出模型才能合理反映产业间的关联途径并提供产业关联效应的完整测度。这意味着产业关联分析应以世界投入产出表为应用标准。鉴于此,本文首先论证了简化型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合理性,并兼顾可行性和时效性问题探讨了此类投入产出表的一种简化编制方案;同时,为进一步完善产业关联理论及其应用,基于简化型世界投入产出模型相应拓展了各种产业关联效应的测度方式、经济内涵及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