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擘画,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引擎和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发展动力,如何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疑是一项重大论题,具有重大意义。新型工业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一致性,以新型工业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着力点、战略协同性和过程包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确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战略着力点,持续推进制造业的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的转型升级,大力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体经济根基。二是高度重视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协同性,通过促进城乡、区域、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新型工业化战略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性,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三是持续提升新型工业化的过程包容性,充分考虑到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重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以包容性的新型工业化战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近年来理论界研究的新课题。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合力,共同推动经济向前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与载体,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最新发展阶段。信息化不能代替工业化,亦不能先于工业化而实现信息化。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借助于工业化的手段,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信息化主导着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化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及市场。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应采取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卢巧玲 《学术交流》2004,(12):50-53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发展,信息化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平台。两者的互动发展是我国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对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不仅对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对于加快和推进现代化进程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此,我们应为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良好的制度和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4.
陈冬华 《社科纵横》2007,22(2):10-11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伴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化理论也处于不断演变和发展之中。在中国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现代化过程中,各个时期现代化战略的选择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现代化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经典现代化理论,在现代化的复杂性、长期性、系统性、阶段性、动力、基础以及人的现代化等问题上所表述出来的某些观点具有一致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经典现代化理论探索现代化问题的立论依据、思想来源、方法论基础、理论范式、研究对象等是根本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借鉴了经典现代化理论探索现代化问题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修正了其主要理论缺陷,成为当代世界上独树一帜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6.
林婷 《社科纵横》2005,20(6):19
治理理论是西方兴起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它在危机、社会分化、全球化与社会一体化的推动下,治理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二分法的思维方式,把以往对立起来的二元主体看成是合作的过程,创造了一种新的国家与社会的读解路径。治理理论在中国存在客观现实性根基。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的理论创新。要理解其创新之处,就必须回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事业中的理论探索,并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特征,呈现其理论意蕴。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事业长期探索的理论思考。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探索不断深入,最终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了鲜明的理论特征,进而体现出其在理论发展、理论批判、理论传播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而且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理论与社会发展的不同路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旨是研究现代化理论与当代全球社会发展的迫切问题之间的关系,并以现实问题为基础,提出拓展现代化理论、阐明当代社会不同的发展路向的研究任务。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已有的现代化理论与转型学说对全球社会发展现实的不适应,通过对当代社会发展情况的分类论述,提出研究不同发展路向的必要;第二部分尖锐指出欧洲发展模式及其理论对其他地区的非适应性,进一步论述了欧美社会内部发展的三种不同特点,并广泛论述各地区发展的差异;第三部分探索构建一个新的现代化理论——全球三层级发展模式的可能性,并着重提出研究在当代表现出其蓬勃生机的亚洲道路的重要性;第四部分对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方法论争论与当代现实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层反思  相似文献   

9.
中国独特的工业化道路和追赶战略,直接导致了强势政府和弱势市场的机制匹配格局,以及依靠"储户、农户、散户、外来户、购房户"的资金来源方式。以发展为第一取向的产业政策对产品和要素价格的扭曲,是我们理解当今中国几乎所有一切发展矛盾的关键因素。随着中国整体上进入基本小康社会以及日益突出的社会经济矛盾,第一轮以摆脱贫困为主要目标的追赶战略,应该转换为以追赶中等发达国家为主要目标和内容的追赶战略。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要变革,而且意味着我们的资本积累和集中、收入分配政策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支持新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未来的经济体制要把"强政府"与"强市场"有效结合起来,并以此改革发展资金积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童敏  周晓彤 《社会工作》2023,(1):10-21+103-105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后,在党的二十大又一次重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这使得人的现代化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激活人们自我内生成长改变动力,促进人与环境的协同改变,这既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议题,也是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为此,中国社会工作需要放弃西方一直以来所秉持的从二元对立视角审视“人在情境中”这一社会工作理论基本命题的立场,从个人自我入手,创建以场景自我为核心的本土理论框架,实现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转型。这一方面能够将中国社会工作的关注重点集中于具体现实生活场景中个人自我内生动力的生产,保证专业服务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能够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资源所强调的个人自我与环境协同改变的自然理性注入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中,进而使中国社会工作能够承担起推进人的现代化的重要责任,融入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可或缺的一支专业力量。  相似文献   

11.
夏芳  王雅林  郑坚 《学术交流》2007,(1):115-118
新型工业化要求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同时也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型工业化中的人力资源应该体现工具性和价值性的双重特点,并将两者统一于更广阔的视角之内。借鉴阿马蒂亚.森“发展就是可行能力扩大”的思想,从更为广阔的视角研究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中的人力资源能力,其建设途径为: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将教育投资作为社会第一基本建设投资;加速农村和落后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合理设置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优势;保护环境,以降低人力资源能力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刘真 《创新》2009,3(6):49-51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是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在新经济挑战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协调并进,既是我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目标要求,又是新世纪我国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与工业化微观层面的融合体现为企业的全面信息化,重构企业价值链,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微观层面的融合是基于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管理流程、信息技术与企业支持管理流程、信息技术与企业核心经营流程三个维度展开的,微观层面融合的价值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在企业流程中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探索走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看,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统一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为人类现代化贡献的中国方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世界社会主义、人类文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虎斌 《创新》2012,6(5):59-63,127
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要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但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发现,在1981~2010年,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反而降低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并没有带来就业结构的转变。因此,必须集中资源促进农业现代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要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工业化从19世纪的第一次浪潮到现在大体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1.解放前的中国近代农村工业化,发展较快,且具有爱国主义的特质。2.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阶段,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资金严重短缺及长期的赶超战略,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3.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前,政府决策决定着农村工业化的走向,发展速度快,但效益低下。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至今,外商投资促进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基本实现农村工业私有化,乡镇企业的作用增大,地区差距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陈侨予 《探求》2023,(6):14-20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夙愿和光荣梦想,也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在全球化发展中形成的世界性潮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未来五至十年的外交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和全面谋划,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样办好新时代外交等重要问题,为我们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辩证统一关系,探寻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逻辑及在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
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如何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前的一项崭新而艰巨的任务.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时,毛泽东以苏联经验为借鉴,从农、轻、重三者的关系出发,提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的理想,虽然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实现,但就其思想本身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姜爱林 《探求》2002,(4):47-51
实行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进发展,不仅是理论研究使然,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其核心是加速发展信息产业,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其核心是继续完成工业化,在此基础上促进和确保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这是两化并进的基本内涵之所在。“十五”期间乃至更长的时间,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应为:要继续完成工业化的未竟事业,同时,应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进信息化,把工业化提高到广泛采用信息智能工具的水准上来,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提高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国际竞争力,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