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九八○年以来,上海轻工系统陆续有九百六十名青年工人从各类职工高校、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业余工人夜大学),学成毕业,回到了生产岗位,他们和目前仍在就读的一千一百多名职工大学生一起,成为八十年代上海轻工系统第一批工人大学生,即目前工厂企业所欢迎的“知识型”青年。他们给整个轻工系统技术队伍带来了生气。这些“知识型”青年不负组织重托和企业愿望,急企业生存所急,想企业发展所想,在促进企业发展,产品资源开发,产品的升级换代过程中,尤其是带领和指导周围青年工人开展“小发明,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小改造”活动和普及辅导青年学文化、学技术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青年工人要求职业流动的愿望正出现逐渐强化的趋势,这是劳动意识研究领域中值得重视的现象。据中日青年工人劳动意识联合调查;对于在可能条件下“想调到其他企业”的问题,回答“是这样想的”或“基本上这样想的”中国青年工人,占被调查者的54.4%,日本青年工人占45.7%;对于在可能条件下,“想当个体户”的问题,回答“是这样想的”或“基本上是这样想的”中国青年工人,占被调查者的23.3%,日本青年工人占38.2%。这些结果表明,在中日两国青年工人中不仅都存在职业流动的要求,而且在数量上颇为相近。  相似文献   

3.
当代青年工人在想什么?(摘要)李庆平为了正确了解当代青年工人的思想状况,笔者协同有关方面在杭州、宁波、肖山、温州等地的大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青年工人中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35份,回收率46.75%,对青年工人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企业工人群体经历了代际交替,"80后"、"90后"的农村青年开始成为劳动力大军的主力.我们在一些社会调查中发现,虽然已成长为工人的主力,青年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却出现了许多问题.社会各界对此已广泛关注,社会工作也介入其中,希求以专业服务来化解各种矛盾,引导青年工人正常工作、生活.如何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出他们内在的抗逆力,促进其适应城市生活和工厂生产'做好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改善其工作和生活状况,是企业社会工作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当前青年工人的思想特征我们曾召开了一次《青年问题和青年工作理论讨论会》。参加者有局、公司、厂的专职团干部和不脱产的基层团干部;有生产第一线的青年工人,从事技术工作的青年技术员,也有技校学生,及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使讨论有深度,事先我们对局所属的526名青工作了青年意见征询调查。被调查者包括各类青年(都相对集中于一个部门)。其中,男性占36%,女性占64%;平均年龄24.3岁,家庭出身工人的占83.5%;团员  相似文献   

6.
本报告的目的是:1.说明日本雇佣、劳动惯例的概貌;2.论述雇佣、劳动惯例对日本工人的劳动意识有什么影响;3.考察近年来青年工人工作观变化的状况,并研究今后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7.
千石保先生是热心中日文化交流的日本学者,他的文章,很直率地提出了当前中国青年工人劳动意识方面的问题。我们刊登它,是希望读者从中能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和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早稻田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开展的“中、日青年工人劳动意识调查”统计,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对你现在从事的工作提问”(问13)一栏中,共列有42项表明具体状况的细目,凡属表示“希望”(含“强烈希望”与“希望”两类,下同)态度的,中、日双方在绝大部分细目上极其接近;而凡属对“工作现状”的自我估价,认为工作现状“符合”(含“符合”与“基本符合”两类,下同)希望的,中方则在大多数细目中明显低于日方,尤其是一些体现青年工人在劳动中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9.
1987年,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和日本青少年研究所联合进行了“青年工人劳动意识调查”,笔者参加了这一课题的研究。该项调查在两国采用同一问卷和随机抽样方式分别进行。为增强调查的可比性,两国对被调查的企业类型、生产规模和年龄层次,都作了相应的选择。问卷发放近五千份,取得极为丰富的资料。本文仅就创造意识问题,作一比较分析。两国青年工人创造意识的现实差异我国企业的创造活动有着光荣传统和持久的历史。建国初期为恢复生产而掀起的合理化建议热潮,大跃进中出现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运动,粉碎四人帮后开展的“五小”活动(小发明、小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民主德国开始非常重视研究青年发展的问题,在这个时期民主德国的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相继成立了研究青少年的部门,专门研究青少年的发展问题。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在莱比锡成立了青年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研究青年、特别是青年工人、学徒、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的个性发展和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世界》2010,(8):62-62
1.猜年龄 张大妈问三位青年工人的年龄,得到如下回答: 小刘说:“我22岁,比小陈小两岁,比小李大1岁。”  相似文献   

12.
洪薇 《职业》2007,(33):79-80
电力企业作为高技术、学习型的企业已经进入全球化的竞争行列.各大企业都在通过提升青年工人(简称:"青工")的职业素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应用写作作为青工基本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自然也在被关注之内.……  相似文献   

13.
几个月前就收到来自山西陵川县发来的邀请信,邀我参加2007年8月在该地举办的元代大学者郝经的学术研讨会。我虽然已经多年不搞元史了,但这个会却对我有莫大的吸引力。陵川是晋中南的文化古城,一个县就有1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地方处于太行山南麓顶部,古老的三晋风土人情,对于久处东海之滨的上海人,远比对内地人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青年工人时,曾作为一个青年漂泊者,独自一人从风陵渡过黄河进入晋南,在那里的芮城观摩过七百年前的元代永乐宫壁画。  相似文献   

14.
洪薇 《职业》2007,(27)
电力企业作为高技术、学习型的企业已经进入全球化的竞争行列。各大企业都在通过提升青年工人(简称:"青工")的职业素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应用写作作为青工基本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自然也在被关注之内。  相似文献   

15.
加快青年工人的职业素养现代化,是企业与青年的共同追求,也是企业青年工作的最佳切入口。建立在"社会智力论"、"隐性知识说"与"人力资本新定义"之上的企业青年职业素养现代化,将从职业意识现代化、职业道德现代化与职业心理现代化等三个"着力点"做起,并辅以开展适合教育、体验学习与闲暇活动等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和浦东新区联动发展是新发展格局中强化上海全球战略节点地位的重要支撑和发展动能.联动发展要始终坚持区域核心功能的差异化、特色化,扬长避短、叠加共振,紧扣"上海愿景",打造以浦东新区为主体,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为两翼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以产业和创新联动为核心,以企业和平台联动为载体,以制度联动为保障,以重点区域联动为抓手,力求取得联动效应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杨翠迎 《科学发展》2010,(12):54-70
本文以促进上海城乡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提高上海社会保障效力为目标,研究完善上海社会保障机制的方法和策略,在对上海现行城乡社会保障机制进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对上海社会保险项目重新进行目标定位、对覆盖的人群进行重新界定,进而对上海社会保障体系进行“顸层设计”,提出完善的上海城乡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及内容;二是着重探讨上海社会保障城乡待遇的合理梯度和各基本社会保险项目之间的衔接机制,以探寻实现社会保障目标模式的路径及其手段;三是提出“十二五”时期上海市城乡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目标任务的时间表和保障措施,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六) 青年的观念形态是复杂的,它既反映了这个社会的力量,又反映了这个社会的弱点和弊病。从青年一代的观念形态的研究中可以反馈一个社会制度,一种思想体系的状况。最能反映出青年观念形态的力量和弱点特征的,是青年自我意识的增强。在当今复杂的青年精神现象中,一个共同的趋势是:青年的个人意识从社会意识中独立了出来,个人价值也从社会价值中分离了出来。青年意识的这种独立和自主,青年对自我实现的重视,是我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独立的自我意识,在过去,只是为社会上知识阶层所专有,而现在,这种被青年所感觉到了的,那种独立的个人意识,一种自由感,已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大部分青年工人,无论是信息工人或产业工人所具备。青年工人的思想正迅速地,从老一代工人队伍中还残余的封建,小农的意识影响中摆脱出来,这种趋势,标志着当代青年意识开始汇入现代世界的潮流中。  相似文献   

19.
业余生活亦称闲暇生活,是指人们在职业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后进行的活动。它包括家务劳动,业余劳动,文化娱乐,物质消费,恋爱婚姻等许多方面,是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份。由于业余生活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制约,所以它是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变化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因而及时研究人们不断变化着的业余生活,有着积极、现实的意义。本文仅就我国青年工人近年来业余生活变化的状况及原因,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曾经的上海移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埠以后上海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发展,不仅远远超越了周围那些历史悠久、经济和文化素称发达的中小城市,而且很快成为中国以至亚洲最大的城市,还形成了一批以素质高、能力强、影响广为特征的“上海人”(尽管他们的原籍大多并非上海,很多人也不是在上海出生),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人和。具体地说,得益于租界和移民这两大要素。移民更是上海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上海的发展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