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辅导员,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做好辅导员工作,首先“五勤”是基础,“五勤”即“脚”勤、“目”勤、“嘴”勤、“手”勤、“脑”勤。其次,对于校园来说,学生是校园的主体,学习是目标。辅导员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风建设。此外,要为特殊学生建立档案并重点关注。还有高校辅导员数量有限,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人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能事事亲为、事无巨细。辅导员要重视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构建好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千斤重担不着肩,群众疾苦搁一边”,做官快活似神仙;“青山不厌千杯酒,白日唯消一局棋”,做官悠然如垂钓;“人家举手我举手,人家画圈我画圈”,做官关键不为先;“工作,随便干干;开会,随便说说;下去,随便转转”;做官秘诀乃随便……如此做官,可真应了李鸿章的一句话:世上最好做的莫过于做官。于是有绕口令曰:“官好做,做官好,难怪人人好(hào)做官”,此话确实是上述做官者的真实心理写照。 官果真如此好做吗?且不说战争年代的当官者是如何提着脑袋干革命的,就是在和平年代,有良心的当官者为了人民哪个不是心憔力瘁。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任职期间,鞠躬尽瘁,日理万机,一天只休息3—4个小时,他  相似文献   

3.
《论语·尧曰第二十》里记载: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日:“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扰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这段话里,孔子的意思是尊崇五美,屏除四恶,就可以从政了。所谓五美,是指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追求仁德而不贪图  相似文献   

4.
略晓中国历史者肯定知道,中国历史上不仅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而且还有“不智治国”的愚官政策,“愚民”也好,“愚官”也罢,其始作俑者皆为老子。关于“愚民”,老子曰:“常使民无知无欲”,以达到“使民不争”,“使民不为盗”,“使民心不乱”。对于“愚官”,他主张:“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最好是“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其实,无论是“愚民”还是“愚官”。说来说去离不开一个“骗”字。至于如何才能手腕高明,达到“愚而不露”,全靠个人的悟性与本事了。  相似文献   

5.
周振 《人才瞭望》2013,(12):36-36
2013年2月18日《书刊报》06版刊有《英国最后的女巫二战中被处“叛国罪”》一文。题目中“被处‘叛国罪”’的说法不准确,最好说成“被判‘叛国罪”’。“手4”即“审手4”“竽4决”。“手1”属于审理阶段,是庭审的最后一道程序,  相似文献   

6.
官源于民的“官”念。要致“官”思源,树立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官”念,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要防止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方面要防止把手中权力归功于某某领导的名下,一味对某个人“感恩图报”,甚至为了某个人的利益,不讲正气讲义气,不讲原则讲关系,在工作中放弃原则,违反党纪国法;另一方面要防止把手中的权力完全归功于自己,认为是自己能力强,发奋努力的结果。忘记了党和人民的培养,放弃了学习和改造,在工作中得意忘形,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官为了民的“官”念。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除了人民的  相似文献   

7.
“官位”与“官德”■萧德安著名作家萧军说过:“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必须首先是好人。”萧军的话,道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群体看“官”,不是看其“官位”高低,而是看其“官德”好坏,即看其人品官品如何。达不到群众心中“好人”标准的为官者,在群众眼中是算...  相似文献   

8.
刘亮 《人才瞭望》2013,(6):66-66
古代有些昏庸的官员,或尸住素餐,毫无建树;或行为猥琐,为人不齿;或贪赃枉法,身败名裂。“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此言着实不虚。好官会名垂青史,被人民长久缅怀;昏官会遗臭万年,成为百姓的笑柄!  相似文献   

9.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是郑培民为官的座右铭,也是郑培民精神的重要体现,我们从他所做的每一件具体动人的事迹中可以体会到其中闪烁的精神彩虹,感悟出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和生命的意义,而其中,我们学习郑培民精神,最主要的应该是怎么“做”。 第一个“做”——做人。“做官先做人”,不是怎样“做官”,而是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与“怎样做人”决定着“做什么样的官,怎样做官”,进而决定着“伪谁做事,怎样做事”。做人是基础,是基石,是根本。在一个人的生命旅程中,做官多是一时一地,而做人则是一生一世。诚然,会做人不一定会做官,但是,不会做人即使“会”做官,也肯定不会做人民满意的好官。郑培民同志以自己“做”的行动证明了,他不仅是一个正  相似文献   

10.
为官与用权     
官与权是一对孪生姐妹。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是为官者的标志。而为官者,又是以获得权力为出发点,以使用权力为落脚点的。所以,要做个好官,又是以获得权力为出发点,以使用权力为落脚点的。所以,要做个好官,首先要用好权,因为权力运用得如何又是为官好坏的分水岭。而用好权的要义又在于认识权力,研究权力的功能,掌握用权方式。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权力的功能和为官者的用权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权力本身的刚性在减弱,柔性在增强。适应这种变化,重新认识为官与用权的关系,善待权力,做个好官,应该成为每个为官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伴食宰相”卢怀慎 唐玄宗开元元年为宰相的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他当官以后,尽管身份高贵,衣服、器物上都没有用金玉做的豪华装饰,妻子儿女仍然要忍受寒冷饥饿.一旦得到俸禄赐物,他便给予朋友亲戚,随给随无,很快便散尽,是个公认的好官、清官.  相似文献   

12.
有这么一个“阎王审知县”的故事:吴知县大人死后阴魂到了阎王处,自称生时为官清正,所到之处连百姓的开水都不喝,只饮一杯冷水。阎王笑道:“设官就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冷水也不要喝,岂不更胜于你?”吴知县辩解说:“我虽无功,但总无过吧?”阎王斥责道:“你在世时,紧睁眼,慢开口,遇着问题绕道走,只求保全自己,对某冤因避嫌而不言,对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在你的手下和笔下,不知耽误了多少事情,你这样的无功就是有过!”吴知县无言以对,乖乖下了地狱。看罢,大笑之余又有所思,这个故事乃借阴喻阳。  相似文献   

13.
新年一开始,后备干部选拔、任命让多少领导部门忙碌开来。一些想“升官发财”者乘势而入,为求一官半职“腿跑软、觉不睡”乐此不疲,甚至用重金“炸开官门”在所不惜。可世上有贪官、昏官,也有“糊涂官”。政治上的“糊涂官”固然可悲,而经济上的“糊涂官”则更为可耻,且危害极大。据媒体报道,湖  相似文献   

14.
读书这等事,并不是什么非做不可的任务,也不是某书非读不可,有人觉得"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有人长年不读书反觉得"简单即快乐"。人各有志,不必勉强,更何况读"闲书"。如果要板着面孔说你一定要读书,读某书,那不是好为人师过了头,就是  相似文献   

15.
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群众通过不同的民主方式选举出来的。人民群众把各级领导干部称作“官”。人民群众让他为官,是为了让他们执政,为人民群众办事。为了“官”的领导干部如何执政为民呢?最起码要做三个方面的表率。  相似文献   

16.
脊背上的爱     
每天下午,都会在小区里看到他们。他瘦,尖下巴颏儿,高颧骨,黑红脸膛;她胖,眉眼如画,面色如玉。她伏在他的背上,伸手往东一指,说:“去看看花园里那株雏菊吧,该开花了。”他便默默地背着她去花园。她再往西一指,说:“去秋千架上坐坐。”他又背着她过去,小心地把她放在秋千上,一手护着她,一手轻轻推动秋千。有时候他背着她,只是慢慢悠悠地走,走出小区,走过菜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中职毕业生就业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情商。本文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情商现状,以《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做合一”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情商为例,探讨发挥情商对“教学做合一”教学的有效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把“官肥民瘦”还是“民肥官瘦”当作衡量一个官员廉洁与否的基本标准,大致不会有什么错。想想看,为什么“脑满肠肥”的官员给面有菜色的群众做廉政报告,效果总是不佳,症结就在这里。当然,此处的肥瘦,不要只理解为形体的肥瘦,更指的是财产的多寡。加拿大...  相似文献   

19.
子曰:“学而优则仕”。古往今来,由于书读得好或教得好而走上仕途者如过江之鲫。“博士从政”就是明显的例子。在国人的心目中,“受得十年寒窗苦,做得人上人”,当官是件很荣耀的事。而最近,以龙永图、李达昌、吴建民等省部级高官陆续淡出政坛担任教职 事件为代表,“辞官从教”现象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有评价说在目前的情况下,“辞官从教”无疑开辟了中国高级官员体面淡出政坛的“第三条道路”,预示着公务员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与此相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其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更是流传千古,经久不衰。采用历史法和文献法对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法进行研究,在对其理论渊源、发展过程和基本内容的描述中,得出“教学做合一”教学法对中国教学法的影响,实践了杜威“做中学”的理念,为中国教学法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沟通教育与生活的基本意义,强调培养一种生活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