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科学实践精神是人的实践精神的特殊形态、典型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内容,借助自然界 人 社会(精神)发展的形式予以对象化和客观化,藉以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精神的统一”,从而实现人的经济价值 文化价值 人生价值的创造精神。科学实践精神的文化价值性反映在自然界 人 社会(精神)的双向互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人对“自然界的创生”(物质文化) “心智的创生”(精神文化) 人的创生(社会文化)的价值性,而其更深刻的反映则是在“本体论上”,由科学客体向“文化客体”的转化;认识论上,科学反映向“文化反映”的深化;方法论上,科学方法向“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价值与审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价值活动是在物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建立起来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特殊活动形式.价值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之中,它是在人类的客观实践活动中所产生和形成的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审美活动就属于价值活动范畴,但它是一般价值活动中的特殊种类.审美价值与许多事物的物质功利价值相比,具有更明显的精神性,它是一种精神价值;尤其是它具有更强烈、更明显的情感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情感价值.与其他价值相比,审美价值更明显地表现为它是以人自身为最高目的、以人的全面而完整的发展为最高理想、以满足人本身的自由生命创造为最高尺度的价值.而且,与其他价值相比,审美价值的形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冯晨 《东岳论丛》2023,(8):78-83
孔子信仰的对象没有超然于天地之外。天的自然法则与人的自由规则在孔子精神世界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特殊内涵的天命信仰。在此基础上,孔子天命的超越性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个体生命向自然超越,即孔子在对天的理解中纯化着道德自我;二是个体生命向历史文化超越,即自我精神与礼乐精神在实践中统一。在此超越方式下,孔子一方面为自己的生命精神开创了道德实践新路,建立了自己的意义世界,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生命精神与历史文化精神的互动,引领了时代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本体论到生存论——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是对近代科学精神的哲学表达。它以物的逻辑理解人,把人理解为抽象的人。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从科学逻辑向历史逻辑的转变,从物的逻辑向人的逻辑的转变,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生存论的解释原则和历史性解释原则。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它的总体性质是历史生存论。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史.作为八九十年代文学的重镇,它本身就是一部蕴含丰富的跨世纪文化启示录,曾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步履,日益鲜明地呈现出现代性的特征.而作为与传统文化具有特殊精神连接的特殊文类,它的立足民族"根"性的创化,又可对现代性偏至即"现代性等于西方性"起到一定的调节纠偏作用.本文主要就历史题材小说思想艺术发展的基本轨迹作一探讨,力图通过这方面的归纳、梳理和总结,为历史题材小说在新世纪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生活的灵魂所在。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精神生活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它以物质生活为前提,同时又超越于物质生活,具有独立性;人的精神需要是精神生活形成的直接动力,而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是精神生活形成的两种路径;与物质生活相比,精神生活更能体现人的存在及其本质,因此,促进精神生活的发展对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屋"具有喻示人类生存状况的功能,它不仅仅只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领域和生存需要,也和人的精神、心理、艺术审美追求,与社会制度、观念以及人类历史相关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论文从关于"屋"的物质、两性、城市和精神四重文学话语入手,分析论述了中国当代文学中人类生存的空间--"屋"与生活于其中的"人"的关系的历时性话语表达,以及当代人现实生存状况和精神追求在这两者关系中是如何被深刻揭示的.  相似文献   

8.
意统情志的王阳明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志、意、情 ,是中国传统美学关于审美———艺术内涵的三个基本概念 ,在不同的时期 ,分别成为审美意识的核心。王阳明美学处于传统美学向近代美学转变的前夜 ,它的特殊贡献在于对传统美学的深化和对近代美学的预见。在其知行合一、体用不二的哲学基础上 ,王阳明致力于以意为中心统一情、志。意统情志的意义在于 :一方面 ,它直接冲击了代表僵化的传统精神的以“志”为本的理学美学 ;另一方面 ,它先期肯定并提供形而上学根据给具有近代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精神的“情”的观念。通过其思想的阐发 ,可以为当代以“情”为主导的美学精神建设提供一个历史的参照。  相似文献   

9.
谢名家 《学术研究》2006,26(4):41-45
按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我们可以将人类经济社会历史进程依次划分为实物经济、政治经济、文化经济三个阶段。相应地,文化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也由实物经济阶段所处的附属、次要的地位,向政治经济阶段的强烈影响、渗透的地位升华,而在当今的文化经济时代,它又向主导和支配的地位跃迁。消费是马克思所揭示的生产和价值实现四环节的重要环节,它不但适用于物质生产,而且适用于精神生产。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模式根本转换和建立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精神消费是重要的历史杠杆和强大的推动力量。本文试从精神消费的演变入手,论述其…  相似文献   

10.
中外许多文艺作品都说明 ,为人的精神服务的文艺是人的第二种生命形式 ,具有特殊的精神价值 ;人的情感一般具有较强的“保守性” ,理性则具有不断的前进性 ,应用好的文艺精神 ,指导、引导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社会活动 ,融回归性维护与进化性建构于一炉  相似文献   

11.
合理性:理性精神的当代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韦伯对现代社会合理性的分析 ,到哈贝马斯交往合理性思想的确立 ,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的转换 ,为全面理解和科学地认识合理性的内在思想蕴涵提供了理论依据。合理性是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 ,追求人的价值性、历史性的存在方式。它的真实思想蕴涵 ,并非只是体现于外在于人的工具和手段上的形式合理性 ,而是内蕴于其中的“合理性精神”。这一精神蕴涵于人的超越性、反思性、生活实践性之中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人学,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就是对科学技术的人文思考,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去观察科学技术的效用、意义和目标等。科学技术人学是当代科学和人学经历漫长分野后的汇流,是社会文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科学与人学的汇流主要体现在科学精神向人文学科的渗透和人文精神向科学技术的融入两个方面。科学技术人学是科学的知识、方法、精神与人文的知识、方法、精神的汇合,它的发展,将推动人类文化向更高更新的境界迈进。  相似文献   

13.
晋察冀的叙事诗产生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和政治场域,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丛奇葩"。它们忠实记录了晋察冀特殊的人情风貌以及众多诗人在战争中由知识分子向革命战士转变的心路历程,以多样的艺术风格记述"民族事业"、弘扬"民族精神",体现了很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有着特殊意义上的"史诗性"。  相似文献   

14.
王剑飞  翟大炳 《兰州学刊》2005,3(5):283-286
弗洛伊德说潜意识(无意识)是"一个特殊的精神领域,它具有自己的愿望冲动、自己的表现方法以及它特有的精神机制."作家的任务不仅是要表现人的意识活动,而且还要深入到人的潜意识中去,探索心灵的奥秘,以揭示人的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这一新的尝试拓宽了文学作品的视野并开辟了另一番艺术风景.  相似文献   

15.
“游”──禅宗美学的重要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皮朝纲  刘方 《天府新论》1997,(1):56-60,63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极重要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总是与人学思想有着血脉相关的联系,正如徐复观先生所指出:中国文化特征是"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艺术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关键"。[1]中国美学的实质,乃是为了探寻使人美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它是从一个特殊的层面、特殊的角度,来体现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努力,体现着他们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而我们以为,这一特质是深契于美学的根本精神的。美学在其实质上…  相似文献   

16.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的思想,它包括道德精神、人性精神和生态精神3个方面。人文精神作为一种道德精神是人与人和谐的精神基础,作为一种人性精神是人自身和谐的精神基础,作为一种生态精神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道主义这个概念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它主要讲“人的发现”、“人的觉醒”、“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友情、自我牺牲等等,总而言之是以人为中心、把人放在优先地位的思想和精神。历史上曾经起过进步作用,今天仍是文学艺术的重大课题。它滥觞于文艺复兴,但人道精神在古代文化史上却早已存在。从广义上说,人道主义并不专指文艺复兴精神,而是通指古往今来把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作为出发点和目的的一切理论、学派、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本文拟就杜牧的人道精神来做一些试探:  相似文献   

18.
人文学科研究的是关于人的价值、精神表现和人的活动,它的对象—一人类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的文化、动机和选择的产物。由于人自身的文化不定性、动机的多变性和选择的局限性长期存在于人类社会进程中,从一般意义上理解,人文学科的发展更加复杂、独特和意外。文艺复兴是人类对自然和人自身的觉醒,它与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一道,为确立近代精神(人文与自然科学精神)奠定了基础。此后,在探索科学的历史进程中,人丈学科的进步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得益彰,但就其遭遇的艰难曲折而论,人文学科更多于自然科恩自然科学长盛不衰的…  相似文献   

19.
体育的文化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以人体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人体的竞争为特殊手段,以人体的完善为主要目标的一系列教育、竞技、娱乐活动的总和。体育文化是人化的一种生存方式和化人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渗透到人所创造出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的一种特殊的人体活动文化,这种文化同样也具有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和知识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框架结构是短篇小说向长篇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形态。它产生于东方古国印度,成长于西方的文学土壤中,它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积淀。它体现了一种多元的、有变化的统一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