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闻是一种叙事,文学中也存在大量的叙事文体。两者有相同之处,如都要讲究叙事的艺术性,让读者乐于接受。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新闻只能叙述真实的事件和人物,文学却以虚构为主;文学中的叙述者可以与作者差别很大,形成不可靠叙述,新闻中的叙述者则追求叙述的可靠性;在新闻叙述中,时间的处理方式比文学少,这跟新闻的时效性有关;在叙述聚焦上,新闻虽然也用多种方式,但是以零聚焦为多。  相似文献   

2.
论叙事作品中的叙述声音与叙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叙事虚构作品中,不能将作品的作者等同于作品的叙述者、将作品中的叙述声音等同于作者的声音。二者的混同将给作者的创作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带来诸多弊端。叙述者是作者所创造的角色,正是叙述者的身份及其在叙述文本中所表现的方式与参与的程度,决定了叙述者发出的叙述声音,也决定了叙述文本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的交流模式采用了设置多层次的可靠叙述者的方式。一是故事外的叙述者,他用读者的眼光探究故事;二是故事内的叙述者,她用第一人称全知叙述讲述和感知故事;三是人物叙事者,他们对自身经历的叙述和情感的自我剖白真实地袒露自身。作者依靠三重叙述者的叙述构建了与读者的交流模式,成功地为一个虚构故事获得了真实的现场感,赢得一百多年来读者的信任。从交流模式的角度探讨《呼啸山庄》叙事特色,往往为评论者所忽视,却是探索作品艺术魅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入口。  相似文献   

4.
叙述者是叙述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叙述者是指作者在叙事性作品中虚构出来的故事的讲述者,而聚焦者指的是作者在叙事性作品中虚构出来的故事的观察者。叙述者与聚焦者的区别就在于故事由谁讲述与故事由谁观察。小说中的叙述者既可以由故事的主人公来充当,也可以由故事的见证者来充当,还可以由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来担任。而且,小说中的叙述者还会相互转换,从小说修辞学理论来看,叙述者的转换可以增强小说文本的可读效果、真实效果、主题效果。  相似文献   

5.
虚构叙事文本内故事演进的时间是人类现实时间经验的想象性延伸 ,叙事话语与故事之间的关系不是两个时间之间的关系。叙述者的叙述时间不能在任何叙述情景中定义 ,因此是个伪概念  相似文献   

6.
《枯枝败叶》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发表于1955年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由众多不同的片断组成,叙述了一家祖孙三代面对上吊身亡的大夫时的所见所思,因此小说的叙述以第一人称“我”来完成,但在不同片断中的叙述者“我”却时常在祖孙三人间变化;小说的叙述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左右,故事时间却近30年,故事的场景也被作者局限于死者的居所,但故事背景却涵盖了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马孔多镇、甚至整个拉丁美洲,表现了与《百年孤独》相类似的主题,显示了作者极高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讨论了结构主义对叙事形式的研究,认为这一研究建立在对叙事、故事和叙述三者的不同内涵所进行的区分之上。对叙事和故事及其关系的分析,涉及的是叙事结构,它属于文本本身的“客观形式”。而对叙述语态的研究则关涉的是叙述话语,与叙述者的“主观形式”相关联。叙事结构分析分别以托多罗夫对具体叙述文本和布雷蒙、格雷马斯对叙述逻辑图式的探索为代表;而叙述话语的分析则以热奈特对叙述时间、叙述层和叙述者的剖析为代表。上述研究,既表明结构主义对结构形式的关心落实到操作层面,也表明叙述主体是如何在叙事中被结构化的  相似文献   

8.
"历史"在叙事中复活--论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学叙述行为有其自在特征,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学对历史真实、文学真实、艺术假定、虚构限度等的特别强调。论文主要从作家叙事理念入手,探讨80年代小说叙事变革以来,当代历史小说叙述形态的变化,以及历史文学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叙述范型的。  相似文献   

9.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狗年月>体现了作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本三部分选取三个不同的叙述人叙述.运用不同的叙事视角,使文本呈现出一种立体式的叙述结构;对同一事件的多角度叙述,表现出一种奇特的时空观;元小说的叙述方武,显示了叙述者对故事的想象力和控制力,作家的这些叙事策略挽救了50年代德语文学的叙事危机,也为当代长篇小说树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0.
在小说之类的叙事虚构作品中,都有可能发现作者将自我或多或少地显露出来.但是,不论以何种方式出现,都不应该将其中的叙述者或人物等同于作者,而应该将其视为不同形式的作者自我虚构.并形成为具有虚构意义的艺术形象.在这类艺术形象中,包含着作品中的叙述者与作者、作者的自我形象与作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自我虚构在作品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以作者名义出现的叙述者在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修辞意味.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短篇小说巨匠门罗以擅长书写女性叙事荣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播弄》是门罗的代表性短篇小说之一,讲述一对"陌生"恋人因命运的播弄,恋情无法修成正果的悲伤爱情故事.叙事策略是这篇小说的特色所在,尤其是叙事时间是该小说的点睛之笔.运用热奈特的叙事时间理论,从时序、时距、频率方面探讨小说《播弄》的叙事时间及叙事审美艺术,以期更好地理清门罗的写作思路,欣赏作者安排叙事时间的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短篇小说巨匠门罗以擅长书写女性叙事荣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播弄》是门罗的代表性短篇小说之一,讲述一对"陌生"恋人因命运的播弄,恋情无法修成正果的悲伤爱情故事.叙事策略是这篇小说的特色所在,尤其是叙事时间是该小说的点睛之笔.运用热奈特的叙事时间理论,从时序、时距、频率方面探讨小说《播弄》的叙事时间及叙事审美艺术,以期更好地理清门罗的写作思路,欣赏作者安排叙事时间的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13.
《神探狄仁杰》风靡一时,作为一部悬念性极强的侦探类电视剧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成功之处主要在于编导运用高超的叙事艺术营造浓重的悬疑氛围。创作者主要运用三种手段构建《神探狄仁杰》悬念叙事的大厦,其中,《血色江州》这一个案子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意义上与"描写"、"抒情"、"议论"概念相对的"叙事"概念由于赋予了西方叙事学的学科意义,其内涵与外延大大丰富,发展成为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中多门学科共享的核心术语。论文从西方叙事学中"叙事"概念的学科意义切入,梳理"叙述"向"叙事"转移及在现代语境下融合、分化的嬗变历程,考量"叙事"概念的现代意义和功能特征,并试图以此为起点,系统探讨语言理论对叙事理论建构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聚焦”作为叙事学领域中的一个常用的概念,基于种种原因,其使用缺乏一致性,表现为名称繁多,成分混乱,并带来了一些弊病,如引发学术术语的论争,削弱文学批评的准确性等.因此,叙事学“聚焦”概念需要基于中西不同视域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6.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记言兼叙事的历史文选,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散文总集,其中的叙事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尤其是《金縢》。《金縢》全文调动了周公、成王和史官三种叙事视角,通过对三种叙事视角的限制和调整,造成全篇情节上的矛盾与悬念,具有强烈的小说审美效果,因而其被许多研究者视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短篇小说。应用叙事学的视点理论,结合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从人物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两方面对《金縢》的叙事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揭示《金縢》文本深层的思想内涵和潜在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7.
《暗算》在英雄主题、叙述策略、语言的组织上,都对当下军旅文学的审美视野进行了挑战。英雄的私语化描述,饱含情绪的主观化叙述,正奇语言的混杂,都给读者带来了新的审美感受。为此《暗算》也带来了迎合世俗文化消费的质疑,但新的叙述方式为军旅文学创作模式的多元化提供了借鉴和思索。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南方民族叙事诗叙述故事在时间上不可避免是线性的,但不可能与"真正"的故事时间完全一致.表现在"时长"上,叙述时间的总量不可能与"真正"的故事时间的总量完全相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省略、概要、场景、延缓、停顿等.  相似文献   

19.
左拉明确提出了作家创作"非个人化"主张,要求作家叙事时应该像科学家那样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和超然中立的立场."非个人化",从根本上说乃是自然主义作家为了确保"真实感"而刻意实施的一种叙事策略."非个人化"与"个性表现"两者在"真实感"中得到了很好的统一.将叙事主体"隐匿"起来的企图为自然主义叙事技巧的革新提供了动力,他们所创造的"转换叙事角度"、"使用自由间接引语"等叙事手法均被现代主义作家所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铁凝在<大浴女>中力图通过对女性的自我体验,自我认知的挖掘,在其叙事意蕴中揭示女性世界的隐秘心灵,从女性世界出发,寻求一条适合女性自身发展的道路,建构一个属于女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