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为主体的"微媒体"迅速崛起,并凭借碎片化、多元化、群组性、交互性等传播特性,逐步受到愈来愈多大学生青睐。然而,大学生在使用"微媒体"过程中,遭遇到谣言恣意传播、国外意识形态侵蚀、网络青年亚文化冲击、网络暴力蔓延、个人隐私权遭遇侵犯等诸多挑战。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媒体",将高校舆情建设和"微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业已成为高校舆情建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2010-2012年6份CSSCI新闻传播类期刊127篇"微博研究"论文进行定量分析,试图从研究主题、使用理论、引用文献、研究方法等层面描述国内微博研究的现状。研究发现:在研究主题层面,"微博使用与效果"的论文最多,其次是"微博传播机制及模式","微博与新闻生产"和"传播伦理与法规"的研究相对较少;在理论应用层面,意见领袖、社会网络、媒介环境学等理论采用较多,研究较少使用把关人、第三人效果、知识沟等理论;在研究方法层面,思辨性论文近7成。实证研究方法中,内容分析和混合研究方法使用较多,而采纳控制实验和田野调查等方法偏少。最后,在127篇论文中,85%的研究论文没有进行文献回顾,每篇论文平均引用5.21篇理论文献。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新的形势背景下,新媒体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全新的变革,而且给传统的党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研究以微信公众平台与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联结为契合点,通过调查了解当前手机微信平台下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和大学生个体分别提出建议,不断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以微博、微信、微支付等为主要代表的"微文化"改变人们的实践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学习方式。"微文化"具有去中心性与碎片化的特点,导致高校辅导员话语权产生主体交互性,辅导员话语吸引力减弱。"微文化"背景下研究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和舆情引导策略能够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因势而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功能的发挥。"微文化"背景下树立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改进舆情引导策略,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网络责任意识养成;师生加强网络交流,发挥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育网络意见领袖,发挥意见领袖的带动作用;整合学校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极大改变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这要求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给予更多关注。本文基于对广州高校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进行研究,利用2014年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调查数据,对广州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原因、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发现,微信功能的实用性是吸引大学生"转战"微信的主要原因。使用微信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及时和多形式的沟通方式使得微信成为好友之间网络互动的主要平台,甚至开始取代QQ逐渐成为大学生主要的网络沟通工具。但是微信使用所带来的困境也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网络公共参与是互联网日常应用中的重要内容。基于四川省绵阳市的一项抽样调查数据,分析70后、80后、90后在微信和微博中的公共参与情况。结果表明,和70后相比,80后、90后关注微信"公域"公众号的可能性更高。和70后比起来,80后关注"私域"公众号的可能性要高出41%左右,90后与70后在对"私域"公众号的关注上没有显著差异。与70后群体相比,80后、90后群体更关注民间意见领袖的微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纷纷建立了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对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马克思主义校园化和大众化、便利校内外师生。在发挥这些功能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辐射范围较小、发布内容理论性过强而趣味性较少、栏目建设无序、更新和发布频率过低等问题。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文章试图从内容建设、栏目版块建设和微信运营团队人员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大学生使用微博具有信息海量化、思维理性化、方式简便化的特点为出发点,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为比较点,从教育主体、客体、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盲点和挑战,并认为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媒体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高校要强化微博管理,打造"草根性"微博名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微博素养,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微信已经成为继QQ和微博之后的新型社会化媒体,它通过强关系的人际传播,在熟人社区中既联系他人,又呈现自我。研究发现,微信的朋友结构与微信用户的学历、年龄、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紧密相关;微信的自我呈现基本发生在熟人社区,因而其名字、头像、个性签名、微信号、相册封面、地区显示等"个人信息"更能呈现其真实身份;微信朋友圈留言具有性别和年龄差异,并且日志类留言多于非日志类留言,强制"求转"的情况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0.
倪志梅  唐虹 《学术探索》2012,(10):67-69
本文中的人主要指的就是高校教育、管理者和受教育管理的学生。本文将针对高校这两类教育管理的主体对象提出相应的人文关怀的具体实现措施,最终推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理论创新和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1.
王一夫  李颖 《理论界》2013,(2):180-182
微博以其快捷、便利、服务平台广泛、消息发布的及时,迅速成为现时代大众媒体的新宠儿。它理应成为网络时代人与人交流的新工具、新媒介,然而由于使用者的错误利用而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温床"、"虚假信息的发布平台"。本文从微博对人的独特影响着手,以人在微博操作中的负效应和微博对于人类社会生活图景的改变为主线,揭开微博的神秘面纱,公正、客观、辩证地还原微博的本来面貌,使微博作为一种工具更好地为人服务。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学生骨干群体是这个基地中的先进分子,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工作的开展与引导,直接关系青年大学生群体的安定与团结,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欲根据我国高校(尤其是团学骨干)培养目标,对我校团学骨干综合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尝试为团学骨干培养方式提供一些科学的建议,促进这个群体更好地成长成才,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微博、微信、抖音、钉钉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预示着"微时代"的来临."微时代"衍生的媒介平台关系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道德观念."微时代"的到来也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从民族高校网络道德建设的审视与优化入手,面对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质量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梳理了民族高校在网络道德建设工作中存在着重视度不够、迎接"微时代"发挥教育优势的主动性不够、利用"微平台"挖掘道德教育资源的创新力不够等问题,进而以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强化法治力量等对策优化民族高校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微媒体"格局的形成,以微信、微博、官网客户端等为代表的"微媒体"成为"微时代"重要的传播载体。文章结合案例分别探讨了电子期刊在微信、微博、官网客户端中的传播,具有"粉丝围观"提人气、"精准传达"读品质、"品牌延伸"辟新路的优势,并分析三者在互联传播中存在的互联形式简单易被忽视、互联内容互动效果欠佳等问题,提出形式上便捷设置增加三者链接粘性,内容上交叉活动加强用户的参与性等合理的建议,以期对电子期刊有效使用"微媒体"传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2016,(12)
为了适应新媒体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势,我们需要构建集PC端、手机移动端、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四位一体"的辽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剖析构建这一平台的背景及其重要意义,从思想保障、制度保障、队伍保障、组织保障、物质保障等方面,系统阐述"四位一体"辽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建和运行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217-224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以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软件为载体的"微社会"中,我们在享受微信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和愉悦的同时,各种微信消费异化也开始层出不穷:微信依赖症日益严重,微信依赖者沉迷于朋友圈的自我呈现,生产着自我快感并自我消费;人们满足于微信朋友圈的虚拟生存状态,却消解着现实的人际圈;信息超载过量,使人们注意力难以集中,逐渐习惯"浏览式阅读"模式;微信内容的碎片化,对人产生精神麻醉;微信谣言四起,求转发体、拟名人体、微信体的流行,正异化着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利用微信犯罪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威胁到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沉溺于微信消费中的"自我",随着逐渐失去的自控力、判断力、思考力,成了马尔库塞所描述的那个"单向度的人",成为微信的奴隶。但是,微信和人的关系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自身的问题,要想摆脱被异化的命运,更多的还是需要提升"自我"的素养水平,把握住自己的主动性、思考力和批判力,理智地使用微信。  相似文献   

17.
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平台,对其中注册并认证的18个“985”高校官方微博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考察高校官方微博的信息发布数量、关注数、粉丝数、注册天数、原创率等指标,并对这18个样本微博进行内容分析,进一步研究大学微博的时间特征和议题特征,发现微博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和普及,微博的应用为推进高等院校的科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高校官方微博也存在总体影响力和管理能力不高,微博之间缺乏互动等的现实问题,今后应进一步强化对高校官方微博的内容管理,合理应用网络语言和分配发博时间,不断拓展网络关系,并积极培养管理团队,不断促进微博管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微信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手段。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微信"平台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教育和引领,使其健康成长成才,是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微信使用现状和对高校官方微信平台关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探究在"微信"平台下创新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微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深刻改变了高校的教育环境?教育对象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在此背景下,高校应主动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拓展教育阵地,在充分了解微信公众平台所具有的群体?功能?传播及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厘清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思路和具体目标,充分挖掘和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文章阐明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具体应用路径,以期提高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20.
常静 《南方论刊》2013,(4):69-71
政务微博又称"官博",是我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目前党政机构和官员开微博已成为一种趋势,视微博为一个政务公开及同市民交流的重要平台。文章主要从政务微博在政府职能中的作用,发展中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务微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