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共十四大明确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理论上又一次重大突破。惟其如此,所以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在理论上探索、深化。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相容?是诸多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个。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说过,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但是,直到1992年春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前,在认识上并没有取得共识,人们仍然忌讳市场经济,并把它排除于社会主义经济之外。在那段时间里,问题的提法是,公有制与商品经济能否相容?笔者认为社会化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并无本质差别,同时考虑到认识的发展过程,因此,本文在行文中,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同义词使用,公有制与商品经济能否相容?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相容?也作为同一问题的两种提法来使用。  相似文献   

2.
民主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在共产主义运动中也是一个老问题,但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民主问题的提法却富有新意。揭示并深入领会其中所包含的新意,将有助予我们深入理解十二大文件关于社会主义民主问题的精神实质,深刻认识它在这个问题上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丰富和推进。第一,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在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上判断民主的地位,考察民主的作用。十二大文件则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提到这样的高度,即,它“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显然,将目的与手段蕴含在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中。尽管前些时候曾经在一些人中由于不善于区别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而出现过无政府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但我们党并没有因此忽略社会主义民主的建  相似文献   

3.
正确地划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和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所处的现阶段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所遇到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苏联、东欧和我国对社会主义现阶段的认识,都有过不切合实际的过于理想化的判断,对其成熟程度估计过高,并急于向更高阶段过渡。同时,也都大体上经历了一条梯降形曲线的“退却”过程。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曾多次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估量,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它的创立,标志着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理想中回  相似文献   

4.
城镇集体企业自恢复自负盈亏与经营自主权以来,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然而,如何认识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的性质,怎样确定经营自主权的合理范围,以及如何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等,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加以探讨。一、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的性质对于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的性质,一般的提法是: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是城镇劳动群众在国家扶持下,根据自愿原则组织起来的群众性集体经济组织。它的最基本特征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它是独立的经济单位,具有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地位,因此应当拥有独立的经营管理自主权(见一九八○年一月全国城市集体所有制经济理论问题讨论会简报),但是这有种说法是不完善的,它仅仅说明了集体所有制企业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同全民所制企业之间的差别以及各自享有自主权范围的不同,却未能鲜明地反映出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赵紫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清醒地认识目前我们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就可以避免“左”,也可以避免右。对于这番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出发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第一次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这个提法,比之以往对我国处于怎样的历史阶段的提法要具体得多了。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只不过是在讲精神文明与物质  相似文献   

6.
<正> 确定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十四大的重大历史贡献之一,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本文就三个方面说几点粗浅看法:一是十四大对目标模式提法是否比以往的提法前进了一步,如果是,它表现在哪些地方;二是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什么;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如何。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代替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提法,是对商品经济认识的新突破,也是对我国和国际共产主义实践经验的新总结。 商品经济离不开市场,有市场就必然有市场调节的作用,但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涵义,不应停留在商品经济必须有市场和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点上。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个层次不同的概念,商品经济概念  相似文献   

8.
王建民 《文史哲》2006,3(1):147-149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心鉴 《文史哲》2006,3(1):150-152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奚广庆 《文史哲》2006,3(1):145-147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平等与效率:社会主义的两大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宣 《文史哲》2006,3(1):152-154
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法面世以后,有关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道路的研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这些讨论,无疑有益于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这些讨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与价值目标如何统一的问题,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等等。在此背景下,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四位学者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这些新的认识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展开话题。相信这组笔谈会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寻找和确定企业的“目标模式”,已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推进与停滞。社会主义企业究竟应采取何种经济形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股份经济形式——人类经济自然历史过程的必然历史上的古罗马时代,由于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曾经出现过初始形态的商业信用和股份经济形式的萌芽。中世纪西欧的海外贸易更推动了商品信用的发展,使合股(合伙)经营成为商业信用的一种形式。至十四、十五世纪,短期契约方式(商业性)的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在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深入研究中,开始讨论认识发展过程阶段的划分问题,并展开了争鸣.到目前为止,大体上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观点,一是认为认识过程应划分两个阶段,简称“两阶段论”;二是认为认识过程应划分三个阶段,简称“三阶段论.”然而,不论是“两阶段论”还是“三阶段论”,其内部对认识过程的具体划分和具体表述又都存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就使得这个问题的讨论出现了多种不同观点相互交叉的局面.现将讨论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近三年了,对这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应该如何认识,在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中间看法仍很不统一。本文就当前争论比较多的两个问题谈一点看法。农工商联合企业发展的“三阶段论”站得住脚吗有的同志认为“农工商联合企业按其发展阶段,可分为农工商综合经营、农工商联合经营和农工商联合企业三个不同的概念”,“三个概念反映了农工商联合企业发展的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质的阶段。”“它(指农工商联合经营——笔者)比一个企业内部的农工商综合经营前进了一步”,而“农工商联合企业是农工商联合经营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1979年4月在无锡市召开的“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问题讨论会”上,我国经济学界就有人提出了市场经济问题,并展开了认真的讨论。但当时人们的认识并不是一致的,因而也没有采用这种提法。时至今天,在党的十四大才确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长达十多年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上海经济问题讨论会最近在讨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中提到企业自主权的问题,现综述于下: 一、提法 1、“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太小,束缚了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利于生产的迅速发展,必须扩大企业经营管理的自主权。 2、“归还”企业自主权:企业的独立性,是由社会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客观需要决定的一种必然性。不是给不给的问题,而是必须加以承认;也不是扩大的问题,而是应有权利的归还。  相似文献   

17.
我们历来采取两分法,将生产资料所有制分成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私有制,另一种类型是公有制。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这种公有制又有两种基本形式: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这种分法和提法的正确性,就象几何学的公理一样,几乎没有被人们怀疑过。最近,学术界出现与此不同的意见。于光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今年第1期上载  相似文献   

18.
论信任的衰落与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现在正在走向后工业社会,与这三个历史阶段相对应,存在着三种类型信任,它们分别是习俗型、契约型和合作型信任.当学者们考察工业社会的历史阶段时,认为出现了信任衰落的问题,其实,衰落的是习俗型信任,同时兴起的则是契约型信任.但是,由于信任概念的模糊不清,导致了所谓"社会资本"提法的滥用,严重地阻碍了信任研究的深入以及实践建构的开展.关于信任,需要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来加以认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营与发展战略是在对企业未来环境预期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条件,对企业发展目标、实施步骤和措施所作的长期构划。它属一种管理现象。对任何一种管理现象进行最基本的研究,应该从这样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它的实用价值。企业经营与发展战略(以下称战略)对企业是否有用?特别是,它将有助于解决最令人头痛的企业活力问题吗?—此即本文题目中所谓“意义”。另一方面,如果这种管理现象是有意义的,那么进一步需要考虑的就是它本身的实施是否存在障碍?这些障碍能否在目前阶段得以克服?——此即本文题目中所谓“问题”。下面就围绕这两方面问题提出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企业承包经营中的党政关系,涉及到企业承包经营政策的稳定和深化,关系到企业承包经营最终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加以研究与认识. 企业承包经营中的党(指承包经营企业中的党组书记、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与政(指承包企业的厂长或经理)在实现企业承包经营目标的过程中,由于承包经营目标具有“二重性”,这就决定了党与政在共同的承包经营目标所体现的“二重性”中具体工作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