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沅  丁铁博 《金陵瞭望》2005,(19):18-20
为了迎接全运会,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在河西新城建设了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1亿元的奥体中心。借十运会东风,为改变全市体育场馆建设落后面貌,南京启动了十运会“10+2”配套场馆建设,这些项目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26亿元,使南京市体育设施实现了20年的跨越,不仅省内领先,在全国也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位居第四位。  相似文献   

2.
体育场馆融资模式选择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的体育场馆建设融资模式存在建设资金有限、赛后经营困难、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已不能适应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迫切需要引入新的融资模式。BOT(Built-Operation-Transfer)、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等融资模式在国外体育场馆融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我国体育场馆融资模式的更新和多样化有积极的意义。从融资难度、风险分配等方面比较各种融资模式的特点,分析了体育场馆准公共产品特点对融资模式选择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场馆类型、场馆重要程度、融资和经营难度与期望目标四维的体育场馆融资模式选择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浙江省高星级旅游饭店体育场馆设施现状,对浙江省197家三星级以上的旅游饭店进行抽样调查,并进行网络门户网站访问及电话访谈调查,得出浙江省高星级旅游饭店体育场馆设施资源较为丰富,数量较多,项目涉及广;体育场馆设施基本使用,场馆对外开放收费经营,但场馆经营状况偏差。饭店经营模式上基本存在三种形式:即统筹经营模式、部分租赁模式和全外包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的标识,属大型公益性设施,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它在人们的精神文明消费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深入分析陕西省现有体育场馆经营模式,并结合其他地方性场馆经营的经验,旨在对我国在体育场馆建设、功能布局、体制改革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战略参考。  相似文献   

5.
娷萧 《金陵瞭望》2005,(20):48-48
举世瞩目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已于10月23日落下帷幕。十运会上,我市运动队队员和代表江苏省参加十运会的南京籍运动员共有246人参加决赛,占江苏体育代表团参赛人数的35.2%,共夺得金牌20枚、银牌18枚、铜牌18枚、总分1065.25分;金牌、奖牌、总分分别占江苏体育代表团的35.7%、41.1%、37.6%,在全运会的奖牌总分榜上,分别列金牌第八位、奖牌第八位、总分第十位。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体育产业已成为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新兴产业,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江苏作为体育大省,抓住“十运会”的这一历史机遇,使江苏体育产业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本文着重分析了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7.
孙文德 《金陵瞭望》2005,(19):21-23
为给十运会创造最安全的城市环境,全市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了“建设平安江苏,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活动,加快了现代警务机制建设。2003和2004年,在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南京市“治安环境指标”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二。10月12日,全国十运会在南京举办,公安机关将把十运会安全保卫工作作为平安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确保十运会筹备和召开期间全市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沈阳市赛区体育场馆建设的选址、规划设计情况;阐述了大型新建体育场馆和利用自然场地临时建设比赛场地的建设过程;提出了体育场馆验收按照预验收与竣工验收备案两个阶段进行,采取有效措施缩减体育场馆配套设施政府资金投入,体育场馆运行保障将供应设备的厂家和负责安装的施工单位纳入维修维护团队,业主单位承担场馆建设、运行保障以及赛后运营的体育场馆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9.
不断加大体育用地和体育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体育场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布局,处理好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资源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研究表明,案例区长沙市体育场馆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省、市体育场馆互相穿插、相互掣肘,无法进行整体规划和更新改造,严重影响了省市两级体育场馆设施集群优势的发挥和整体效益的提高。可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增大投入、土地置换、整合场馆资源、完善场馆功能,重建体育场馆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实现体育产业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施团萱  蔡轶 《金陵瞭望》2005,(19):36-37
十运会南京赛区项目开赛以来,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组织的17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十运”南京赛场内,场馆入口处、观众席、贵宾室、运动员赛场甚至洗手间旁,处处闪动着穿着红色志愿者服的身影;场外,如果你是运动员或十运会来宾,你想出行不认路怎么办?手机没钱要充值怎么办?这一切,只需拨打一个固定电话,就有4000多名十运会南京赛区特色服务志愿者为你解决;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沈阳市域内七所高等院校全运场馆赛后运营的制约因素分析认为:校领导重视程度、校园体育文化水平、地理位置、专业管理人才是影响沈阳市高等院校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主要因素.第十二届全运会赛后大学体育场馆运营应该改变经营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切实提高大学体育场馆的赛后科学化运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2005年4月2日,省委书记李源潮在出席十运会组委会暨赛区组委会项目竞委会成立大会时说,各参与举办十运会的城市都要争拿组织接待、城市面貌和市民文明这3块“金牌”;2002年10月,江苏省政府和南京市政府签订了要夺取5—7块金牌的目标责任书,并要求把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生态良好的新江苏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作为主赛场,南京如何当好东道主?在十运会举办之际,本刊记者专访了十运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南京赛区组委会副主任、副市长许慧玲。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场馆是为了满足学校体育正常开展而建设起来的体育活动场所,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社会体育活动资源的缺失,高校体育场馆也随之走上了创造经济效益的经营之路。在对可持续发展和高校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阐述后分析了高校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内容以及分类,提出了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保证教学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使之发挥更大作用,缓解国家体育设施不足,缓解场馆经费不足.采用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的分析,并在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学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途径.  相似文献   

15.
《金陵瞭望》2006,(1):15-15
本届运动会共设有32个大项、357个小项。有46个代表团的9985名运动员报名参加决赛。4年多来,南京市把十运会的筹备工作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先后投入了千亿元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改造.把十运会真正办成了“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全市在组织接待、城市面貌和市民文明这三个方面表现突出,勇夺“金牌”。  相似文献   

16.
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在传统上一般由政府来组织供给、投资及经营等活动,政府的职责就经常表现为承担直接投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与场馆建设的职责,政府财政支出的负担也因此而越来越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一的政府投资已难以满足国民健身与竞技的需求,体育场馆建设越来越要求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一些新型的融资方式也应运而生,同时出现了相关法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大型体育场馆服务外包的程序与特征的基础上,探究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作中的风险形成因素。研究认为,服务外包各个环节均存在场馆决策者的有限理性、服务外包关系潜在的“锁定”、外包关系的协调、逆向选择、道德及“腐败”风险等形成的因素,建议引入法律程序遏制腐败,同时大力培养与引进场馆服务外包专业人才,提高场馆服务外包专业化水平,以规避大型体育场馆服务外包风险。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数据整理等研究方法,对中日两个学校体育场馆建设政策及开放利用进行梳理分析。认为,日本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政策执行较早,两国政府建设政策持续推进;日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多于我国,占主要体育场地的均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但日本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率达98.3%,明显高于我国;主要面向社会大众开放的体育场馆为室外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和网球场;深入社区的小学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率最高。政策优惠措施、体育场馆建设资金、委托管理或指定管理者制度、人员培养机制以及安全保障给予日本学校面向社会开放的良好环境,补给社区场馆使用不足。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有偿服务若干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中国高校体育场馆有偿服务的因素进行分析,影响体育场馆有偿服务的因素主要是学校的地理位置、场馆规模及设施是否齐全等方面。高校可以通过采取制订合理政策、培养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建立健全运营机制、拓展经营项目、加强对外宣传、吸纳社会资金、建立综合性体育休闲中心等对策,提高场馆有偿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建议。认为目前高校有偿开放的收益较少,收费没有统一的标准,以"随到随收"为主;有偿开放的场馆数目、范围偏小,经营方式单一,而且缺乏政策和法规体系支撑;高校领导的思想比较保守,缺乏专业的体育产业人才,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建议高校领导应统一认识,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充分利用晚上、双休日等黄金时段,并开发推出一些收费较低,适合高校发展的项目;积极培养和引进懂得场馆管理和经营的人才,加大宣传力度,开发潜在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