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埃及现有著名清真寺12座。它们驰名整个伊斯兰世界,也是东西方人士的旅游地。按建寺年代先后排列,它们是: 一、阿慕尔·本·阿绥大清真寺。它由伊斯兰名将阿慕尔·本·阿绥初建于642年,坐落在孟菲斯北面的富斯塔特,后来几经修缮、扩建。10世纪中叶,阿幕尔清真寺完成了它的装  相似文献   

2.
北非历史上曾被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先后占领、统治多年,留下了它们的许多遗址和遗迹,今日突尼斯境内的卡夫,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远征动因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旗帜下征服四方,是人类史上最富有戏剧色彩的章节之一,它打败了波斯帝国,震撼了拜占庭帝国的基础,奏响了阿拉伯帝国的序曲,成为中世纪的一个里程碑.伊斯兰远征的动因,历来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的问题.其实,伊斯兰远征的动因,不是,也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良言 《阿拉伯世界》2004,(2):61-63,60
北非历史上曾被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先后占领、统治多年,留下了它们的许多遗址和遗迹,今日突尼斯境内的卡夫,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伊斯兰阿拉伯帝国崛起后。出现过两次扩张高潮,一次是在四任哈里发时期,伊斯兰阿拉伯军队冲出了半岛,向埃及、马格里布、两河流域、波斯等地大规模进军。第二次是倭马亚朝时期,伊斯兰武装力量渡过直布罗陀海峡,登上了欧洲土地。但处在伊斯兰扩张高潮时期的倭马亚王朝只传位14代  相似文献   

6.
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622年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社会。至此,伊斯兰已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它还包含着一种社会秩序、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涵盖了比宗教更为广泛的内容。伊斯兰教很快结束了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阿拉伯民族以伊斯兰为中心的团结和统一。随后,伊斯兰又战胜了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征服了伊拉克、埃及、叙利亚和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地区。到阿拔斯朝前期,阿拉伯大帝国已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从阿姆河到尼罗河,从中国西部边界到大西洋,都统属于伊斯兰。而伊斯兰也不再是纯粹阿拉伯民族的宗教,其信徒遍及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埃及人、蒙古人和中国人;伊斯兰的文化基础较创教初期更加坚实,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灿夺目的瑰宝,在它的辐射下,华夏文明、欧洲文明在这一时期都迅速发展,并以“盛唐”和文艺复兴运动的辉煌载入史册。伊斯兰虽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就其本质而言,它最初是作为一种宗教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其影响力到倭马亚朝和阿拔斯朝时期达到顶峰。本文拟以中国和地中海地区为聚光点,探讨伊斯兰的传播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马格里布,意即阿拉伯的西方,包括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西部部分地区。马格里布的土著居民被阿拉伯人称为柏柏尔人,阿拉伯人征服该地区之前,整个北非为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拜占庭人在那里修筑堡垒,建造城镇,驻兵设防。柏柏尔人多为沙漠牧民,也有少部分从事农耕,各部落之间时常发生混战。拜占庭政治  相似文献   

8.
扎希尔·欧默尔(Zahin al—umar,1695—1775)是18世纪中叶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人民反对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争取民族解放、开展独立运动的领袖。独立运动的产生,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巴勒斯坦、黎巴嫩都是沙姆地区的组成部分,沙姆地区在阿拉伯穆斯林军队开始进驻起(公元636年),即并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历时达六个多世纪。阿拉伯帝国解体后,沙姆地区由埃及马木留克王朝统治,持续了三个世纪。公元16世  相似文献   

9.
埃及被认为是美国在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最坚定的盟友。美国自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以来,每年向埃及提供大量的军事与经济援助。2013年7月3日,埃及民选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被埃及军队废黜。根据联邦法律,美国暂停对埃及的部分援助。本文从“7·3”事件后美国对埃及援助的变化及其特点、影响援助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展现美国对埃及援助政策中的复杂利益和战略考量,根据对历史与现实的分析,预测美国今后对埃援助政策的走势。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面对阿拉伯人的统一诉求,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美国媒体,结合西方世界对伊斯兰教的刻板印象,将“泛阿拉伯主义”附会到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进而视其为西方文明的对立面。纳赛尔掌权后,美国媒体出于对埃及亲苏外交的敌视,纷纷指责埃及政府试图仰仗苏联支持,建立“阿拉伯帝国”。随着埃及(阿联)与苏联之间矛盾的加剧,美国舆论界仍继续敌视纳赛尔的“泛阿拉伯主义”,认为纳赛尔建立“阿拉伯帝国”的“野心”虽然导致其与苏联的纷争,但仍是西方的威胁。美国人对纳赛尔的敌视,虽然伴有强烈的冷战心态,但他们频繁以“阿拉伯帝国”或“穆斯林帝国”的历史意象,比附纳赛尔的“泛阿拉伯主义”实践,实际上是对“东西对立”叙事模式的延续,反映出西方世界长久以来对“伊斯兰征服”的历史记忆,并连带着对中东地区整合倾向的担忧。  相似文献   

11.
公元八世纪,出现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把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都包括在内.帝国境内的各个民族广泛吸收融合当时被征服民族的先进文化,由此诞生了光辉灿烂、影响深远的阿拉伯新文化.阿拉伯新文化的诞生极大地促进了阿拉伯文学艺术的兴盛,《一千零一  相似文献   

12.
怛逻斯之战发生于公元751年,是中国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间最大的一次军事冲突,虽以中国军队的失利而告终,但它对于中国文化尤其是造纸术的西传,意义极大。这次战争在中外史书上都有明确记载,是中国唐朝对西域统治中的一个重要插曲,它使一位名叫杜环的中国士兵有机会以战俘身分,历游8世纪中叶的伊斯兰世界后,写出了具有重要历史影响的地理学著作《经行记》。 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接触是从军事冲突开始的。 642年,阿拉伯穆斯林军队在波斯的奈哈文镇彻底打垮了波斯萨珊王朝末代君主叶兹底格德三世最后拼凑起来的武装力量,取得了奈哈文战役大捷。651年,叶兹底格德三世逃亡至马里(今土库曼斯坦境内)遇害,萨珊王朝就此宣告灭亡。679年,在萨珊王朝泥涅师王子的请求下,唐高宗任命裴行俭为“安抚大食使”,率军队护送泥涅师王子回去复国。虽然这次行动最终不了了之,但说明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已有了间接冲突。 唐开元年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据《资治通鉴》卷二一一记载,唐朝与阿拉伯穆斯林军队首次兵戎相见发生于715年,大食与吐蕃共同出兵攻击拨汗那(即今费尔干纳),拨汗那王即向安西求救,为了控制西域各国,阻止阿拉伯军队继续东进,安西都护李休景率将兵“万余人”,“出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  相似文献   

13.
访埃散记     
阔别埃及九年,又回到尼罗河畔,正应了那句埃及谚语:“喝过尼罗河水的人,一定会回来。”时间短,仅两周,到的城市少,只去了开罗和亚历山大。虽是浮光掠影,却留有深刻的印象:埃及终于摆脱了战争的重负,正致力于发展经济,它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修复。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类交往史。从历史交往这一哲学视角,审视阿拉伯帝国的历史,无疑会对阿拉伯帝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以及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发展和衰亡,有一个全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穆罕默德阿里(?)是阿拉伯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从一八○五年起担任埃及的帕夏(即总督),统治了四十四年之久,并在埃及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他在统治期间,能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果断坚决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把长期处于土耳其帝国控制下,衰败中的埃及曾一度建设成为强大富足实际上是独立的国家,抵御了西方殖民列强的入侵。这些历史的进步作用只是在他登上埃及最高统治者的宝座以后才能起到的。阿里能够取得埃及的政权是受社会  相似文献   

16.
早在伊斯兰教兴起前,阿拉伯半岛希贾兹地区就有少量的罗马、波斯第纳尔(金币)及希木叶尔银币流通了.但是,那时期主要的交易形式依然是物物交换,流通货币还很少使用. 穆罕默德和艾布·伯克尔时期,仍然沿用过去的物物交换方式,包括穆斯林交天课,都用实物.到欧麦尔执政时期(634-644),阿拉伯人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随着版图的扩大,阿拉伯商业活动频繁,前期流通的货币及物物交换的方式,已远远跟不上阿拉伯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欧麦尔下令在波斯制造银币迪尔汗,上面刻有伊斯兰证词.奥斯曼(644-655)时期,也下令铸造货币,上面铸有“真主伟大”的字样.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323)远征印度受阻,返抵巴比伦,在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和巴尔干半岛的领域里,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这时候,他忽然发现自己忽视了阿拉伯半岛的重要性,若能敲开这个神秘世界的大门,他定能成为整个西亚地区的霸主。但他的宏图未及施展,便于次年早逝,留下了永久的遗憾。阿拉伯民族因此幸免于难,否则,阿拉伯民族的历史将彻底改写。  相似文献   

18.
崛起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中叶,向半岛以东地区掀起了传播浪潮,经过多年努力,伊斯兰教终于在中亚、东亚、东南亚地区广为流传,长期兴盛。两次东进高潮四任哈里发时期,伊斯兰教开始大规模向东挺进。当时伊斯兰教已在阿拉伯半岛立足稳定,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指挥大军,兵  相似文献   

19.
埃及首都开罗素以“千塔之城”闻名于世.亲眼目睹后才知道这里的“塔”指的是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宣礼塔.宣礼员每天按时登塔,召唤穆斯林前来清真寺作每日5次的礼拜.数以千计的宣礼塔代表着埃及伊斯兰历史上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历经千年,各领风骚,耐人寻味.伊历53年,倭马亚朝统治埃及时,埃及总督穆西勒麦·本·穆赫里德在开罗建造了埃及历史上第一座清真寺,为了使宣礼的声音传得更远,扩大清真寺在穆斯林中的影响,又在寺内建了4个高塔,这就是开罗宣礼塔的前身.伊历92年,该清真寺被推倒重建,并命名为阿慕尔清真寺.从此,宣礼塔成了清真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清真寺内往往建有多座宣礼塔,著名的爱资哈尔  相似文献   

20.
塔哈·侯赛因(1889~1973)是埃及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文艺批评家和思想家.他的著述丰富,是多产作家.他不仅对文学,而且对历史、哲学等都有精深研究,成为一代文宗,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塔哈由一个盲童成长为一流的埃及作家、阿拉伯文豪,这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实属鲜见.就其全部经历和创作来看,他在阿拉伯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阿拉伯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起了桥梁作用.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埃及文化启蒙运动中,在创建埃及乃至阿拉伯新文学运动中,在为使创作反映现实、形成具有鲜明现实主义色彩的"埃及现代派"的活动中,以及在创立新的阿拉伯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