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相传汉武帝有一次为自己庆寿,事先让御厨准备寿宴。御厨心想,官里的人各种美味佳肴早已吃得厌烦了,做再好的东西这些人也不会满意。于是,他就想到用自己最拿手的面食来做文章。寿庆当日,汉武帝一看桌上竟全是面条,龙颜大怒,脸拉得老长。这时,御厨连忙说道:“恭喜万岁!贺喜万岁!”汉武帝气呼呼地说:“有什么可喜可贺?”御厨笑道:“万岁有所不知,老寿星彭祖之所以活动880岁,是因他的脸很长,‘脸’即‘面’也,  相似文献   

2.
时位移人     
明未有周容所写《芋老人传》,言及:有一书生从府城考学回家,途中遇雨,在渡口芋老人家躲雨,谈得久了,芋老人就叫老太婆煮山芋给他吃。书生觉得很好吃,一连吃了两碗,临走时还笑着说:“将来一定不会忘记您今天的芋”。十多年后,这书生当上了宰相。一次他叫厨师为他煮芋,吃着吃着他放下筷子叹息道:“为什么不像从前渡口老人煮的那么又香又甜呢?”后来他派人把芋老人夫妇俩带到京城,并请老太婆再为他煮芋。老人煮好后,他吃了两口,又放下筷子说:为什么不像过去煮的那么香甜呢?芋老人上前说道:芋还是从前的芋,烹调也无不同,你觉得没有过去那么香甜,是时间和地位使人发生了变化。当初你风雨中赶路几十里,又冷又饿,自然饥不择食。而如今你每天吃精美的食品,还怎么会觉得山芋又香又甜呢?芋老人不由喟然长叹:“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王凤贤(3.8)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之路·4·············……王风贤(4.5)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之路、··············……王凤贤(弓.弓)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王学启等(5.9)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好公有制企业 ““‘’‘’“’·‘”“”·“”‘’‘’‘’二’“二‘··……王建中等(5.15)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导向与目标···4,·……杨建华(1.22)新时期浙江人才开发的战略与对策···……丁坚(1.27) 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4.
董金秋  王平 《社会》2002,8(9):39-41
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普遍的组织形式 ,而企业家则是企业运作的核心。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支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企业家队伍 ,那么它就很难具有生机活力 ,也不会有迅速的发展。国外理论界关于企业家角色的理论很多 ,如萨伊的企业家“协调者”角色 ,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者角色” ,卡森的企业家“判断性决策者”角色以及企业家的“不确定性承担者”角色等。特别是经济学家熊彼特更为强调企业家的重要作用 ,认为企业家才是社会发展的主角、中坚力量 ,而且他正是在企业家理论的基础这上 ,构建了别人无法比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我国 ,学术…  相似文献   

5.
《社会》杂志1986年第2期刊登了坚毅的文章《谈东方式的妒忌》,将妒忌分为“东方式的妒忌”和“西方式的妒忌”两种,在分述了两种妒忌特征之后,大谈“东方式妒忌”的害处,相比之下,给人的感觉就是“西方式妒忌”比“东方式妒忌”好。读后,笔者不敢轻易苟同。《辞海》上说,嫉妒就是妒忌。妒忌是一种不健康的道德情感,是无知的畸形儿。黑格尔说过,“嫉妒便是平庸的情调对卓越的反感”。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唾弃这种恶劣品质。妒忌并无国度之别,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其意都相同。可是坚毅在其文中说什么“‘西方式的妒忌’的主要特征是你好,我比你还要好’”,此意即,西方人妒忌别人的成功,并不是打击、压制他,而是怎样赶超他;而“东方式的妒忌”的特点却是“我行,可不能让你和我一样行”;“我行,可不能让你比我更行”;“我不行,也要让你不行”。此意即,东方人看到别人的成功就眼红起来,不是想凭自己的努力赶超他,而是想压制他。言下之意,似乎西方的月亮比东方圆。此论颇为新鲜,目前在我国很有市场。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6.
有位高级领导干部在即将离退的时候,利用他还掌握着的一些职权,全家搬进了一座十分讲究、十分豪华的花园洋房,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对于这位领导干部,人们本来是比较尊敬他的,为什么现在竟干出这种不令人尊敬的事情来呢?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是角色心理变化的结果。角色,指人的身份和地位。人总是以多种角色出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例如一个人是中国人、男人、父亲、丈夫,同时又是领导干部、中国共产党党  相似文献   

7.
她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离婚、失业、做单亲妈妈、丧父之痛……她有着不幸的际遇,但她坚强、敬业,下岗后以替人“哭丧”为生,在别人的悲痛里流着自己的眼泪,被人们尊称为“哭丧艺术家”。她就是重庆妹子胡兴连,所有认识她的人都叫她丁丁猫。她现在的职业是在丧礼上哭泣,为那些逝去的人送行。  相似文献   

8.
配套之一:抓活动,转变思想观念“为民送暖服务”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更好地落实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宗旨。“为民送暖服务”活动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是干部职工能否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能否改变原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按照为群众送暖、对群众承诺、向群众公开、请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的要求,变居高临下式管理为平等热情的服务式管理,变坐等群众上门的被动服务为便民服务、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优质服务。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其前提必须  相似文献   

9.
一位文科生给作家梁晓声写 信说:“你们这一代以及上一代的许多人,为什么对于父母的去世往往那么悲痛欲绝呢?这是否和你们这一代人头脑中的‘孝’字特别有关呢?” 或许我不属于“你们这一代以及上一代”,我面对母亲的去世,显得较为理性些。那天,也就是1999年4月24日,当我远在异乡,听到母亲病逝的噩耗时,我没哭,而是考虑怎样在春运期间,尽快买到回家的机票。坐在飞机上我还责备自己,怎么就没有眼泪呢?要知道,父亲病逝那年,正是生活最困难的1972年,母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将我们兄妹6个拉扯成人的。这几年,母亲…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是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好公有制企业,还是靠少数“能人”、“精英”代替职工群众,充当救世主,这是公有制企业是否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问题。一个时期以来,在理论和舆论导向上,围绕着办好公有制企业依靠谁这个原则问题,出现了一些混乱思想和模糊观念。有些人赞赏和热衷于宣传“一个能人救活一个企业”的观点,不适当地夸大厂长(经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忽视职工群众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鼓吹“精英”、“能人”决定论,严重挫伤了广大职工群众的主人翁积极性,一  相似文献   

11.
杨萍  李艳波 《学术交流》2006,(10):145-147
在男权制度早已确立的周代社会,女性一生在不同时期随着身份的变化,其家庭角色及地位变化的轨迹是:为人母者地位最高,为人妻者地位最低,为人女者地位介于两者之间。不管女性处于何种角色,周代女性在整体上对于男子的屈从地位却是不变的,即便是“为人母者”,所具有的些许权力也只是强大父权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
按照社会学的角色理论,每人每天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一个医生,在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中,在不同的场合里,分别是医生、同事、顾客、观众、父亲等等。每一个角色在人们心目中都大致有一个确定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社会、群体对这个角色应该如何行事有一定的要求。这些模式或要求叫做角色期待。有些角色期待是由制度规定的,如职工上班不得迟到早退,不准旷工,军人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护士守则、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有些角色期待是约定俗成或因袭而来的,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女要赡养老人及各种道德规范和习俗等等。如果一个人处在某个角色的地位却不按其角色期待来行事,人们就会觉得他“出格”、不埘面眼、不象样,从而议论、批评,甚至攻击他。对于不按制度性角色期待行事的人,团体还可以处分他。  相似文献   

13.
时下有本畅销书叫《第三只眼睛看中国》。据说之所以畅销,是因为看事、瞧人多了“另一只眼”屯就有点不寻常,这“另一只眼”的功能,如今常被引用。在“另一只眼”里,丁不是丁,而是卯,或是其它什么,反正是只有两只眼的芸芸众生所不能见、不会想到的。譬如,“鸡蛋里有骨头吗?”“另一只眼”回答说:“有!——喜蛋”。具有这等功能的“另一只眼”的人,渐渐多起来,屯是时势造就的吧——先行的“另一只眼”,该是“厚黑学”。这可是惊世骇俗的大学问,端的一前不见古人”。君可知,有人云:“一部二十四史,可一以贯之:‘尽黑而已’…  相似文献   

14.
贤雕 《东西南北》2009,(9):32-33
他们在地下,他在地上;他们在地下长眠,他在地上陪伴。 远远地,我怀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情凝视着他,那仿如古青铜器一样黝黑的面庞,如一张弓似的身板,就像旷野里被风吹得扭曲的一株古木,尽管形单影只,但浑身上下散发出的力量显露着强大与执著。一个人躯体上汇集了21条生命,他的人生怎么能不充溢着生命的力量呢?  相似文献   

15.
一、课前的设想
  我静静地坐在桌前,一遍一遍默读着《落花生》这篇课文,皱着眉头思索着:这是一篇经典篇目,课文朴实无华,却含义深刻。重点记叙了一家人品尝花生时的谈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借物喻理,阐明做人道理,很有教育意义。但学生理解上有一定难度。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发挥其主动性呢?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不如让学生自读自悟,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不仅尊重了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还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这瞬间的灵感激活了我的思维,笔尖在教案本上沙沙地写着。一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案写成了。看着它,我仿佛看到了一张张求知的面孔,一双双智慧的瞳眸。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树要一张皮,人要一张脸,”人的“面子”感是一种奇特的心理。人作为一个社会主体,它必定占有一定的角色位置,但每一个角色并不都能遂人心愿,角色规范在许多方面束缚着个人,而角色间客观存在的差别又使个人产生幻想,在其心目中产生了角色期望,期望一个远离于现实角色的另一  相似文献   

17.
官者,掌权率众之人也。在当今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多数的为官者执政甚佳,尽了公仆之责,在广大民众中留下了“功名”的美称。但是,也有部分党员干部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懒馋、昏庸、贪污腐化等问题,这就是群众所说的“三官”,即懒官、昏官、贪官。这些人忘记了自己身负的重任,玷污了人民公仆的形象,必须下决心,动真格治一治懒官、昏官、贪官。其一,懒官。少数党员干部在改革和建设的大潮中,身居执政之位,毫无执政意识,不谋执政之事,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压力感、使命感,懒懒散散,对至关全局的“政事”抓得不力、不勤、不实。  相似文献   

18.
面对农村中学物理课上学生不会发现、提出问题的现状,我认为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是祸根.改变现状的策略是: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敢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好问;巧借教材,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问;联系生活,延伸问题意识,让学生多问.这样就能切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适应未来创造型社会对他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迦里布是一个“非常正直和非常守规矩的人”,他干工作勤勤恳恳,可是领导和周围的人都看不起他,欺负他。以后,他学乖了,搞了送礼这一套,于是,大家都说他好了,他呢,却变坏了,不好好劳动了,甚至反过来欺负别人了。小说最后借用了一个教他送别人一点东西以改变他可怜的处境的人之口说:“看到他那掐人脖子的狡猾欺骗手段,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问题:过去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项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也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其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是因为人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主体因素。我什1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所面临的形势及任务,无一不强调提高全民族素质在实现各项战略目标中的根本性地位。没有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就不会有中华民族发展的新飞跃。一马克思认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始终处于主导和能动的地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要素,任何物质要素只有同人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因此,马克思主义一直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