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独特发展道路的探索及方法论前提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欧洲革命趋于沉寂,而东方的民族解放运动则风起云涌,革命中心由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些都不能不引起马克思的关注。1853年马克思以极大的热情研究和思考了东方社会问题。传记材料表明:短短的四一五月,他就阅读了麦克库洛赫、克列姆、贝尔尼埃等人的作品和许多关于印度和中国的历史和经济的著作,并作了摘录。这是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初步探索,主要成果体现在为纽约《每日论坛》撰写的一组关于印度、中国的论文及与恩格斯的几封通信上。为了揭开东方社会之谜,马克…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十分关注。为了纪念他逝世一百周年,本文拟谈谈马克思对于太平天国革命的论述。一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当年6月14日,《纽约每日论坛报》刊载了马克思写的题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社论,社论指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巳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在这里,马克思不仅满怀激情地欢呼太平天国革命的兴起和发展,而且把它称之为“中国革命”,同时明确地揭示了太平天国革命与鸦片战争的关系。马克思之所以把太平天国运动称之为“中国革命”,笔者认为,这不仅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性质,而且马克思是把它作为亚洲  相似文献   

3.
辛成 《中华魂》2017,(11):24-30
1957年6月19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不仅苏联《真理报》全文刊载,西方国家也作出巨大反响。美国的《纽约时报》全文刊载并发表社论,其他报刊如《纽约先驱论坛报》、《纽约世界电讯与太阳报》、《华盛顿邮报》等都刊载了关于这篇文章的消息。如今60年过去了,现在再看这篇光辉著作,仍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刘道玉校长邀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著名的亚里士多德学者彼德森教授和西东堂大学的印度及东方思想史学家法兰柏高斯基教授来我校哲学系做了《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论印度佛教》、《论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异同》以及西方思想能从东方文明中学到什么?》等四场学术报告。其中,《西方思想能从东方文明中学到什么?》是由两人以对话形式合讲的,它是全部讲演的总结和概括,对我们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兹就这场报告的主要观点加以简要介绍。两位学者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作为西方思想的代表,以印度和中国思想作为东方思想的代表,从中选取若干基本范畴,通过比较这些范畴,分析东西方思想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探究东西方思想彼此应该从对方学习什么。首先,他们讨论了比较研究的方法问题。彼德森教授指出,提到东西方思想的比较和交流,这就意味着二者存在着差异和隔阂。在东方思想中,许多概念非常丰富、深刻,而且极有价值,但很难翻译成西方语  相似文献   

5.
陈力丹 《可乐》2011,(6):51-51
1851年8月,《纽约每日论坛报》编辑部主任德纳邀请马克思撰稿。当时,马克思一家生活困窘,不是两口人,而是几个孩子,还有夫人燕妮从娘家带来的仆人海伦·德穆特,因而急需要钱。每周两篇通讯,稿费十美元(相当于两英镑),  相似文献   

6.
刘索拉,祖籍陕西志丹,生于北京。现为作曲家、小说家、人声表演艺术家。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83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央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任教。1985年发表代表作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较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引起巨大反响。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后旅居英国。其他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集《混沌加哩格楞》、中篇小说《蓝天绿海》、《寻找歌王》等。刘索拉目前定居北京和纽约。她的音乐作品风格多样,除了爵士、蓝调、摇滚等现代创作外,亦包括电影配乐、音乐舞蹈剧、歌剧交响乐及现代室内乐等。她的近期主要音乐作品有:《蓝调在东方》、《中国拼贴》、《缠》、《六月雪》、《春雪图》及室内乐《形非形》、《灵》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在鸦片战争期间的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中,一部分具有进步倾向的爱国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反侵略爱国思想,有的还亲身参加到抗英斗争的行列中去,这些士大夫的反侵略爱国思想和活动,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斗争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士大夫人数不多,影响不小,其主要代表有龚自珍、林则徐、魏源、黄爵滋、包世臣、张穆、陈庆镛等人,本文主要是介绍他们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禁烟、抵抗侵略的爱国思想。坚决反对英国的鸦片侵略,主张严历禁止鸦片  相似文献   

8.
2007年,美国纽约一所阳台面向曼哈顿中央公园的公寓以高达5000万美金(3.8亿人民币)售出,成为纽约最昂贵的公寓;2010年,英国的海德公园一号以一套总面积1858平方米,售价高达1.4亿英镑(15亿人民币)的楼王登上英国《每日邮报》,堪称全球最昂贵公寓。该公寓位于整栋建筑的顶层,  相似文献   

9.
北大学人     
正唐孟生1950年3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北京大学东语系本科毕业,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始兼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汉学中心博士生导师。2008年被巴基斯坦教育部聘为图书大使,2010年迄今任巴基斯坦KASBIT科技学院海外理事。长期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攻南亚历史、南亚伊斯兰文化和文学研究。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等课题研究。主要著作有《印度苏非派及其历史作用》、《印度中世纪宗教文学》(上下册,本人为第二作者,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巴基斯坦社会与文化》、《印度近现代文学》(上下册,本人为第二作者)。参与主编和撰写的著作有《东方风俗文化辞典》(合著)、《东方趣事佳话集》(合著)、《东方神话传说》(合作)。译著有《印度河畔的阿凡提》《巴基斯坦民间故事》等。发表论  相似文献   

10.
1917年至1921年,中国新文学的倡导时期,中国新文学队伍最初的培育时期。对此期白话小说创作的研究,目前仅限于个别重要作家及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成立(1921年)以后的创作。本文试评述此外的创作。一此期创作的白话小说一般发表在当时国内外各地报刊上。截至1920年底,发表过这类小说的主要报刊有近五十种,并出现了专刊《新的小说》(上海新潮社,主编张静庐)。这些报刊发表了几百篇白话创作小说,其中最先发表这类小说的是《新青年》。它登载的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并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赞赏,成为中国新文学  相似文献   

11.
印度受英国的影响,法律制度完备、立法手段细腻,印度对外贸易法充分表现了这些特点.本文对印度对外贸易法体系、主要内容、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2.
英国发动的第二次侵藏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其背景主要有两方面:一,西藏对中英分别于1890年和1893年签订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中英会议藏印条款》采取不承认态度,导致英国在条约中规定的利益无法实现;二,西藏与俄国亲近以反抗英国,而当时俄国是英国侵略西藏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为了实现条约中的利益以及不让俄国在争夺西藏中占得上风,英国遂于1903年发动了第二次侵藏战争。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框架,对庞德《神州集》的书名与内容进行考察,指出《神州集》的书名显示出一个浪漫主义的乌托邦式的中国,其充满悲愁的内容则显示出一个荒原式的中国。这种文不对题反映了当时西方人中国观的转变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也反映了《神州集》的东方主义特性。  相似文献   

14.
<正> 马克思对学习外语的重大作用和政治意义曾概括为一句名言:“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实践的。在他的整个战斗生活中,他学习并掌握了近二十种外国语言。他精通欧洲主要国家的语言,并能阅读欧洲一些国家的文学。他能用法文和英文写文章,其热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法国人或英国人比美。他给《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的文章用的是地道的英文;他用来回答蒲鲁东的《哲学的贫困》,用的是地道的法文;在国际会议上,他还能用西班牙语自由、流利的交谈。  相似文献   

15.
薛实军     
薛实军,1964年12月生,诗人,评论家。现任中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兼任山西省散文学会理事和副秘书长。薛实军长期从事党政管理工作和宣传工作,具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突出的创新意识。先后在《理论月刊》、《生产力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英国媒体产业化现状与评析》、《新中国教育变革的启示:文化致胜》等多篇学术论文。薛实军是太原机械学院(现中北大学)第一个文学社团——"银河诗社"的主要创办人之一,创办诗刊《银河》和报纸《东方诗人》,发表诗歌、散文、评论作品100余篇,著有创作集《季节河》和新闻研究作品集《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论》等。  相似文献   

16.
自从1840年英国列强用坚船利炮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侵略中国权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以后.西方列强看到英国从中国身上割去了一块大肥肉,非常眼红,于是各列强像饿虎恶狼扑向羔羊一样扑向中国。从1840年至辛亥革命前的70多年中,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用军舰大炮、政治讹诈、欺骗诱骗等战争的和非战争的手段侵略中国,并迫使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美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瑞典、挪威、葡萄牙、丹麦、比利时、西班牙、奥地利等国签汀了各种不平等的条约章程等共400多项。  相似文献   

17.
一八四○年六月,英国政府以保护可耻的鸦片走私为直接原因,挑起了早有蓄谋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遭到失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了一段被侵略、被欺侮的辛酸历史.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竟然惨败于一个远涉重洋、孤军深入、兵源和给养的补充都很困难的英国侵略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对此,过去有不少著作曾进行过论述.但是,对鸦片战争失败与清朝吏治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却很少论及.笔者试图对此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的专家和同志.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关于在英属印度施行何种教育模式,引发了东方学派与英语学派之间的大辩论。1835年麦考利的《印度教育备忘录》和本廷克总督的《印度教育决议案》结束了这场大争论。尽管两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但是,在客观上它促进了印度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柯利达批评英国对香港政策失误纽约《桥报》5月27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柯利达谈英国对香港的失策》,全文如下:1992年的转捩点直至1992年前,英国的香港政策主要由官员负责,外交部与首相府的中国问题专家的建议通常得到大臣们接纳。撒切尔夫人被说服压抑其...  相似文献   

20.
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挑起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历时8个多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95年4月,腐朽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个条约割地之多,赔款之巨,出卖主权之严重,是继《南京条约》以来的又一个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它标志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给中华民族带来无穷的灾难。本文就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抢夺中国铁路利权和瓜分中国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