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伦理学的角度对"经济人"进行反思,我们可以看到,"经济人"的行为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道德合理性,但其伦理缺陷也是明显的.作为现实的人、特别是市场经济中的人,需要"经济人"的一些特性,但又不能局限于"经济人".健全人格的行为选择需要超越"经济人"达于"现实道德人"."现实道德人"是基于现实条件、从现实出发的道德人,他追求义与利、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实现"经济人"到"现实道德人"的超越,需要从社会层面建构扬善抑恶的利益和精神双重机制,也需要主体实现从急功近利到追求长远利益,从利益追求到自我实现价值取向的双重转化.  相似文献   

2.
审视现有自我观,不难发现,经济人自我观异化了人的存在,在对和谐社会呼吁越来越强烈的当下,超越经济人自我观以建构和谐自我观成为必然。和谐自我观关注和自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自我及他者的关系性存在,探讨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的和谐共生。和谐自我观的教育建构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建设关系性教材、借助教师的力量以及个体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3.
逆全球化中经济人的伦理困境体现为道德人格缺失引发信任危机、经济理性膨胀导致人性物化、消费主义泛滥致使价值错位,它表征着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与理性精神的衰落。经济人需要一种生态自觉,将人、社会与自然纳入整体性关系之中,自觉转向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生态经济人。生态经济人是经济人面对伦理困境的一种自我革新,它具体表现在生态人格、生态理性与生态消费等方面。生态经济人重视生态人格,以实践中的生态人为基础,自觉遵循社会生态系统各领域的规范性约束,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抵制极端利己主义,自觉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生态经济人注重生态理性,以价值理性、交往理性、实践理性为根基,在世界性的交往关系中发展人的丰富性,反对用同一性思维来压制他者的差异性,自觉克服狭隘的价值偏好。生态经济人强调生态消费,注重生产、消费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高效简便的能量交换机制,追求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自觉提升人的自由能力。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与"生态人"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自然的关系原本是依赖关系与实践关系,"经济人"却将其看作利用与被利用、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关系;囿于此,"经济人"的行为就必然造成生态危机.反思"经济人"行为,走出生态危机的出路是"经济人"与"生态人"的有机统一,即坚持"三个统一"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统一,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价值目标相统一,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分析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概念界定的原有缺陷使得其理论难以转化为持续的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经济人在成本约束下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趋利过程,也是制度激励和约束经济人的过程.经济人在通过向自然索取谋求福利增加的同时必然会与自然产生相互冲突但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管理上制定合适的制度安排以维持人与自然的"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6.
斯密的“经济人”假设是建构在“自然秩序”和理性论哲学基础之上的,是斯密“自然秩序”伦理观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和证明。“经济人”假设是对人的经济行为的一般性、本质性特征的理论抽象。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现实生活层面,无论是在经济学视野还是在伦理学视野,“经济人”假设都有其价值合理性和局限性。“经济人是理性的”,“经济人”还要受道德、法律的双重约束。  相似文献   

7.
斯密的“经济人”假设是建构在“自然秩序”和理性论哲学基础之上的,是斯密“自然秩序”伦理观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和证明。“经济人”假设是对人的经济行为的一般性、本质性特征的理论抽象。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现实生活层面,无论是在经济学视野还是在伦理学视野,“经济人”假设都有其价值合理性和局限性。“经济人是理性的”,“经济人”还要受道德、法律的双重约束。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假设认为,无论是个体还是政府机构都是追逐私利、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和经济动物。这种假设的结果是政治冷漠、公权腐败、市场失范。共和主义反对经济人假设对政治领域的入侵,反思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及其带来的公地灾难问题。共和主义主张超越经济人,发展责任型政府。在政治人假设的基础上,共和主义主张公众积极参与政治,政府积极回应民众的偏好,社会合作协商。共和主义区分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类型,主张市场机制与政府力量相互配合,积极促进公共品的供给与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从人学视域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中国传统道德人观念的超越和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经济人观念的批判。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人的自我理解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历了政治人观念、经济人观念,正在向文化人观念生成,表现为经济生产的文化化、个体自我的理解化、社会政治的合理化、个性生活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当前知识经济给企业组织管理带来了新的变化,对其企业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培养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塑造学习型组织与超越文化、经济人与道德人完美结合等已成为企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公共行政:"经济人"假设的适应性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后期以来,用"经济人"假设对公共领域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做出"科学"解释成为一种时尚.它不仅是一种得到广泛认同的理论思潮,而且对于70年代后期以来的行政改革有着巨大的影响.许多行政改革的模型,都是根据这些理论做出的设计.但是,"经济人"假设以及在这一假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不过是近代以来个人主义方法论原则的极端化发展.结果,它使近代经典理论中的合理内核丧失了,虽然它在理论上实现了建立统一范式的目标,但在实践上却潜藏着以人的自私自利性征服公共领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制度和制度伦理探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尽管根据“经济人”理论假定 ,“经济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主体 ,但在现实经济社会中 ,它必须受制于制度、在伦理道德领域必须受制于制度伦理的约束。制度是准则、规则的集合 ,制度伦理则是制度的道德性与道德的制度化相协调的一系列规范和规则的制度安排。道德建设的基本路径依赖是制度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个体工商户数量大幅度下降,这其中有经济发展的原因,但绝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个体工商户数量锐减更主要的原因是体制性原因,是制度性原因。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不协调和制度冷漠是导致个体工商户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仍然需要个体工商户的存在,在重构和修正个体工商户制度时,应当充分理解和认识个体工商户所具有的“经济人”本性,以更加人性化的制度设计来扶植和鼓励个体工商户,以相互照应与相互协调的制度安排来规范扣引导个体工商户。  相似文献   

14.
经济人假设的复归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是在一定的道德伦理和法律约束下,追求利己并实现利他的统一体。斯密的后继者对经济人假设的界说越来越功利化、理性化、程式化并失去其原来的伦理意蕴。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倡导一种以自由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全新的发展观,实现了经济人假设的古典复归。着眼于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塑造具有四种道德品质的经济人。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体制实质上是一种混合型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体现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取向,实现了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指令性计划、市场性调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有机互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最近颁布的《民法总则》对法人的本质属性作出了界定,意蕴了多重法人本质说的合理性。法人本质理论建立在一定的法哲学理论基础之上,哲学流派不同则学说不同。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法人本质理论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产物,并随其变迁而变迁。依辩证抽象具体理论,以“法人拟制说”“法人否定说”和“法人实在说”为代表的诸种法人本质学说是对法人本质属性的概括,而非本质的概括。事实上,人作为个体抽象物亦处于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共性之中,且当法人实践活动不断演进、法人主体形式已然变化时,就更需要新的理论予以补充。因此,法人本质学说应该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观是基于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产生尖锐矛盾、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而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具有鲜明生态环境保护特色的发展观。要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自然、社会、经济三者统一起来,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广义的创业教育我们并不陌生 ,但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创业特别是对作为独立主体的自然人和法人的自主创业的教育和研究我们做得较少。对经济创业的概念与特性、本质内涵、经济创业与社会就业的关系 ,创业者的创业动机、背景、素质 ,以及知识型创业主体的特征、该主体与非知识型创业者的区别、与企业家和发明家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从而为我国蓬勃兴起的经济创业大潮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的。农耕时代,人与自然处于一种原始的、低级的和谐状态,工业文明时代的人与自然处于失衡和错位的状态,在当代,必须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改造自然和尊重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关系。这是一个"和谐——失衡——和谐"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不同层次转型的涵义,转型将被设定为由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在转型之前,传统农区的原始形态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简单的家庭小农生产方式极易水平位移,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在由封闭到开放的演化博弈中,传统农区受到现代社会的冲击越大,开放程度越高,具有改革信念的人在公众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则经济转型就越容易启动并获得成功.最后传统农区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农民身份的转型.从经济层面上来讲,由身份到契约的转变,表现为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