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赖金良先生在近年的价值论研究中提出了“人道价值论”的新见解。他把目前国内所流行的价值论体系概称为“效用价值论”,并认为它是以具有“重大缺陷”的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为前提的;坚持这一模式及其效用论观点,必然导致一系列理论问题。那么,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到底能否成立,“人道价值”是否越超了这一方法论模式,坚持这一模式及效用论观点,真的造成了理论上的各种混乱吗?以下,对这些问题作以辨析。一在方法论上要不要坚持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其前提是价值范畴是不是反映了主客体之间的某种关系,价值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关于价…  相似文献   

2.
人道价值的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道价值的概念及其意义赖金良一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中去考察对象世界的价值,去理解和把握价值现象及其本质规定,是目前国内价值论研究所遵循的主要方法论模式。我曾将此概括为“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或称“价值关系的主客体模式”。这一概称已被许多作者所认...  相似文献   

3.
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的方法论特点及其缺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或称价值关系的主客体模式,是目前国内价值论研究所遵循的主要方法论模式,——虽然哲学界对“价值”概念有不同的定义,对价值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人们通常都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特定价值关系中,去考察对象的价值,去理解各种价值现象。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能否说明所有的价值现象?换句话说,是否所有的价值现象都可纳入价值关系的主客体模式之中?这个问题恐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提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践关系,一是认识关系,一是价值关系。这是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观察主客体关系所做的论断,具有可贵的研究价值。但是,人们提出了问题,却没有沿着问题本身所指示的方向深入地开拓视野。本文不揣浅陋,循此方向,探讨主客体的这三利关系之间的区别、联系和相互作用。一实践关系、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是主客体间的三种具体关系,或者说,是主客体关  相似文献   

5.
理解价值以及价值本质必须了解主客体关系的本质,主客体关系是理解价值问题的理论前提,主客体关系的本质深刻体现了价值实现过程与价值的本质。认识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价值活动中不仅具有中介的作用,而且决定了价值活动的范围和价值活动的全过程,因而认识关系也是把握价值本质的理论依据和出发点。从主客体关系到认识关系是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本质的一种框架,通过这种框架可以清晰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客体关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理解认识关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价值哲学中相关的一些问题的讨论很是热烈,其中,学者们发表了很多极有价值的见解,但也存在着颇多方面的争议。本文拟就其中相涉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阐释价值哲学的方法  把价值问题放到主客体关系的领域来考察,仅仅以“主体需要的满足”为尺度来界定价值,这是目前国内价值论研究所遵循的主要方法论模式。赖金良先生曾称这一模式为“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或“价值关系的主客体模式”1。这一方法论模式的深层理论根基,是要把价值现象严格限定在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世界之中。  而对“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7.
实践是具有丰富内涵的存在形式。在说明实践机制的生成与展开上,主体、客体范畴及其主客关系模式以其突出的深刻性和普遍适应性,被赋予了某种程度的本体论意义。价值存在作为实践存在的一个特定层面,内在地包含于主客体关系中,并通过主客体关系的一个特定层面──主客体价值关系表现出来,这是学术界普遍认为应从主客体相互关系中去研究和把握价值问题的逻辑根据。运用主客体价值关系模式说明价值现象无疑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但应指出的是不能将这一模式绝对化,特别是不能用它来说明复杂价值现象的范围,使之作无根据的扩展。如在探…  相似文献   

8.
论主客体关系及其价值实现元志贤,王连法在讨论主客体关系时,有人撰文提出“主客体一体化”、“主客体之间在总体上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无法剥离的互为内在的有机整体”的看法,把主客体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视为“主体──客体的一体化结构”模式,并以此为根据去表述今天...  相似文献   

9.
在对价值概念的理解上,学术界存在着分别从客体的功能和属性、主体的需要以及主客体关系三个角度加以解释的传统.这三种解释传统同属于主客体统一的认识论框架.这一框架对于我们理解价值是必要的,也是价值认识过程中必经的阶段,但是它本身又存在着重大缺陷.我们需要突破价值解释的认识论框架,进入到价值的存在论层面,在价值与存在的关系中把握价值.随着当代哲学存在论的深刻转换,价值之本体也就从人之外的抽象实体转向人自身,即价值不是一种固定存在着的某种抽象实体,甚至也不仅仅是关系,而是人的存在以及对人的存在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思维模式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理性积淀物。一般说来,任何民族的思维模式所内含的思维要素是相同的,主要包括思维认知结构,价值结构、情感结构和审美结构,其中认知以客体、主客体存在关系为基础,反映的是主体意识与对象客体的符合关系;后三者则以主客体之间的价值选择,情感和审美的体验为基础,反映的是主体对客体的评价关系。主体依据一定的内在机制及其方法论原则,把认知和评价耦合联动起来,编织出一  相似文献   

11.
王振亚 《理论界》2009,(10):74-76
主客体关系是理解价值问题的理论前提,主客体关系的本质深刻体现了价值实现过程与价值本质.认识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理解价值本质的一个重要维度.从认识关系上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可以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2.
人和自然的特性、联系和地位 ,尤其是人的创造性主体内涵中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 ,是我们重构主客体关系的哲学理论基础。这种理论基础所要求的哲学指导方式的内涵在于 ,重构主客体关系时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归宿地位 ,正确发挥人与人关系的前提作用 ,并把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 ,其实质是实现主客体的积极互动关系。重构主客体关系的哲学理论基础、哲学指导方式要求我们选择并构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3.
美之本质及其价值,八十年代在自然人化论、本质力量对象化和主客体双向建构论启迪下,主客体统一说获得广泛迅速发展,几乎是国内占主导的新模式。美为主客观或主客体之统一,美发生于主客体双向建构活动之中,审美价值是主客体交互作用产生的美感愉悦价值,或审美客体所具有的为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中领悟与评价的一种物质等,无一不是其表现或变通的运用。这个模式与认识,有上述理论支持下,且近实际、易为人理解和苟同,确实较以往各种美学观(主观说,纯物客观说,社会性客观性合一  相似文献   

14.
舒也 《浙江社会科学》2012,(1):93-102,158
对于美的理解,大致有认识论美学和价值论美学两种路径.价值论美学是对认识论美学的挑战.与将美认识论化的倾向不同,价值论美学主张美是客体相对于主体的一种审美价值属性.价值论美学主张美是主客体关系的统一,认为审美价值是人类在长期的主客体审美活动当中确立起来的事物属性之一,作为主客体统一论美学,价值论美学是一种相对论美学,只有在确定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审美实践当中,审美价值属性才表现为有条件的客观性.价值论美学主张,审美价值并非是与功利价值、道德价值、宗教价值等其它价值完全割裂的,而是一个开放性的复合价值构造,它主张审美价值是一个开放的、融合了多方面要素的综合性价值构造,需要从具体的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出发综合各方面要素来探讨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克宽 《文史哲》2003,21(2):144-148
从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上讲 ,主体的创造意识是在对客体存在的改造式适应中体现的 ,客体对主体的制约同样也是以尊重主体意识的独立性为前提的。而当代文学史上前十七年的文学创作 ,往往人为地将主客体双向之间的适应互动的选择重构关系释解为主体对客体 (群体 )的单向依附关系。这使源于复杂体验与认识的艺术个性构成的多重视界往往被群体的逻辑思维所取代 ,它所形成的两极对立的审美模式和传统的道德价值判断标准 ,共同成为导致创作公式化和概念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重塑价值主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景华  柳方 《云梦学刊》2004,25(1):27-28,42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以往的研究大都停留在人与自然关系所造成种种危机的层次上,没有从更深的层次,特别是从价值主体的层次,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一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重塑价值主体、重新审视主客体关系,实现主客体协同发展,要求价值主体一元与多元的统一。在当今社会实现价值主体重塑具有现实迫切性与可行性,只有把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主客体关系入手,论述了新时期德育过程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问题,并探讨了基于新型主客体关系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真理是认识主体基于一定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对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价值则是在人类的实践一认识活动中建立的、以主体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客体的属性同主体的需要是否相一致、相符合的关系,二者作为主客体关系范畴,在概念中是互相渗透、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怀特海以有机整体论和过程哲学为基础 ,认为认识是一个生生不已、流动的过程 ,从功能上把握主客体关系 ,提倡一种作为整体的、有机的主客体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效应"理论看审美价值的本质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效应理论从审美主客体的功能关系和对象性关系两方面共同揭示了审美价值的本质,即审美容主体化,是对社会审美主体自由本质的感性升华.审美价值的实现是审美主体不拘于文本的自由显现,其本质是一种社会效应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