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英语语言学家利奇对意义的分类为指导,评析毛泽东词《答李淑一》三种译文,说明诗词译者应着重理解与表达原诗语言的理性意义,因为对联想意义理解与表达的正确是否,直接影响诗词译文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译诗难,翻译中国诗词尤其难,因为诗词不仅具备一般文体的要素,还兼备意象和音韵等特色.译诗词时,既要忠实于原文的意美和形美,又要忠实于原文的音美.通过对陆游词<钗头凤>两种译文的对比,分析它们在内容意义的信实方面和语言形式、节奏、表达方面的长短,再现了汉语诗词英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3.
从风格转译、原文理解、汉语表达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翻译>"第十五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英译汉参考译文"(2003年第6期)作简要评析,可以发现"参考译文"没有达到评审委员会提出的"理解准确,忠实原文,切合原文文体风格且语言表达优美流畅又能出彩"的标准,其原因在于译文没有遵循一些基本的英译汉原则.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文化的浓缩表现形式,其对外传播有效地塑造了我国革命文化的形象。毛泽东诗词的革命文化以表达中国革命史事件和抒情主体的精神为内容,并藉由“山”“水”主题及延伸的革命文化负载项得以表达。西方英译单行本的叙述和译文互相诠释,直观地对毛泽东革命地图及个人形象进行整体性构建;以“官方定本”为代表的中国译本中的诗词译文拥有绝对的主体地位,我国对“官方定本”中译文的数度修改有效凸显了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文化。  相似文献   

5.
用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评价薛涛诗词的三个英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奈达在等效翻译理论中提出的判断译文的三个标准,即忠实原文,易于理解和形式恰当,这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目标.中国唐代女诗人薛涛的诗词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中国文化,在其诗词翻译中,存在追求等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译者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需要努力追求译文内容的忠实,形式的恰当,和意境的完美,让译文文本的读者获得与原文文本的读者相同的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的"寒秋"其实是指冬季.而写作这首词的背景,也不是躲避军阀赵恒惕追捕,而是被陈独秀排挤来长沙而作,由此可重新理解全词的情感趋向和创作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金陵判词翻译评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古典诗词翻译是文学翻译中一个重要而又难度较大的部分.从诗歌文体的韵律、句式、修辞格运用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之金陵判词的艺术特色,针对杨宪益与霍克斯两种英译文,比较研究了两者不同的翻译风格及艺术成就.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和汉英对比研究,说明了译者如何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译文语言的特点,采取增补、转换、虚实变化等翻译方法,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形美、音美、意美.  相似文献   

8.
理解与表达是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步骤。一方面,理解是通过译者自身对原文的了解、译语的掌握及其文化修养和逻辑常识判断原文语义,选择得体表达的过程;另一方面,表达又是在进一步深化对原文的理解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和优化译文质量。就英汉翻译来说,译文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总之,只有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才能顺利完成翻译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  相似文献   

9.
译诗难,翻译中国诗词尤其难,因为诗词不仅具备一般文体的要素,还兼备意象和音韵等特色。译诗词时,既要忠实于原文的意美和形美,又要忠实于原文的音美。通过对陆游词《钗头凤》两种译文的对比,分析它们在内容意义的信实方面和语言形式、节奏、表达方面的长短,再现了汉语诗词英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旧体诗词十八首>在<诗刊>1957年1月号正式发表之前,从1937年至1956年,已有10首毛泽东诗词先后在不同报刊、书籍上非正式发表过.这些诗词,或发表过一次,或发表过多次;或为作者未定稿、或为定稿;或有误字,或无误字;或纯诗词发表,或诗词兼注释、评论发表.本文就1957年前毛泽东诗词的发表与研究概况予以梳理、述评.  相似文献   

11.
指称意义相同的人物肖像描写词汇在不同民族中有些可以引起相同或部分相同的联想,有些则仅在一个民族中引起丰富联想,而在另一个民族中不能引起联想,因而造成了汉英翻译中其联想意义的亏损,导致貌合神离,为了将这种文化上的亏损程度降低,在翻译中应采取变通手段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汉英习语的喻体及其联想效果上存在对应的关系。在喻体和联想效果不对等的关系中 ,汉英习语中有的喻体相同 ,但具有不同的联想效果 ;而有的喻体不同 ,却具有相同的联想效果。汉英习语间联想意义的不对等、不等值是常见的 ,因此 ,在理解或翻译时 ,要特别慎重 ,避免生吞活剥  相似文献   

13.
英汉习语中含有大量的“水”的意象,蕴涵着丰富的联想意义。这些相似或相异的联想意义显示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与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上的相似与相异,折射出两民族不同的哲学蕴涵。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而语义是语言表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它决定交际的成败。本文从语义重合及语义错位两方面对比分析了英汉动物词联想意义的异同 ,揭示了英汉民族的社会文化心理及联想意义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承栽着不同的文化。在中、英文俗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词汇,而且这些词汇在中、英文中有着或相同或不同的联想意义。这里通过对中、英文俗语中动物词汇联想意义的对比分析,明确其异同,以便更好地促进两种文化的跨界交流。  相似文献   

16.
联想义,是指在言语交际中,通过对某个客观对象的那些构成义位的义素和那些处于被抑制的、潜伏状态中的义素进行联想而凸现出来的、但尚未成为义位的理性义的言语意义。语义联想的思维机制是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它始终扣住客观对象那些具体、鲜明、生动、可感的形象特征来展开语义联想并产生联想义。这就使得语义联想呈现出发散的、辐射状的特征。使得联想义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极大的灵活性;人们可以运用联想义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会意字以象形字和指事字为构件基础,能集中地体现汉字的表意特征.会意字的会意方式主要有以形会意和以意会意两种.会意字及其会意方式对于正确把握本义,阅读古籍,了解古代汉民族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文化语境与词汇联想意义的产生,运用对比法探讨了在汉英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中颜色词汇联想意义的异同,说明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有很多不同,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及所构成词汇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英汉文化词语的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存在共性与异性两面。英汉文化词语的翻译可根据他们在两种不同文化中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的共性与异性,选择适合不同类型文化词语的翻译方法,使译文中的文化词语在不同层次实现与源语文本的对等。  相似文献   

20.
英语委婉语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义的角度 ,探析构成英语委婉语的语义手段 ,英语委婉语使用的内部机制 ,即联想意义的运用 ,来说明这些不同类型的意义如何适从于语言交际的总体效果 ,以及联想意义的运用所引起的各种语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