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五四文学思潮是一种从本质内涵、审美特征到表现形式皆判然有别于封建文化观念和形态的文学新思潮。但五四时期的文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审美规范,它所流露出的追求自我和自由的审美理想已然在无形之中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框架,形成具有五四时代特征的审美追求。而五四作家各异的审美风格就是五四审美追求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庐隐审美追求的悲剧美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市场走向利益化的今天,物质膨胀,人心不古,文学的审美乌托邦已然不见踪影,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以消费为主体的作品,文人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失去自己的风骨,越来越多地将自己的作品转向消费化来迎合市场。作家裘山山的作品却秉承自己的信念,对于人物细节的刻画与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得入木三分,对人性的思考更是发人深省,在消费市场的文学背景下独树一帜,为构建新世纪的审美乌托邦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文凝聚了中华优秀文学宝库中的美学气息,具有语言美、形象美、境界美等特点。语文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用语言美引导学生认识语文的审美世界,用形象美来构建学生的美学品格,用意境美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孔子和柏拉图分别作为中国和西方文学发轫期的代表人物,在文艺的本质、文艺的社会功用、文学艺术活动等方面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二人观点虽有相似之处,但由于中西方文化本质精神的不一致,他们的文艺观点也存在差异之处。对孔子和柏拉图的文艺观进行异同分析,可以使我们对两位学者有更清晰地认识,也能够使我们对中西方文论发源期的异同有所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文学创作以及文学审美的中的一个议题。景与情的相互配合,往往可以表达作者的一种心境,表达那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思想内涵。景中含情,情中抒景,意境是情与景的一种高度糅合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没有一哪种景色不是为了抒情而设置的,同时,抒情的同时也刻画了景色场面。这一点对于戏曲创作以及戏曲欣赏特别的重要,因为戏曲是一种舞台文学,它需要表达作者的心境,必须要设置一定的情景才可以让观众看懂,才可以表达戏曲主题。而演员的表演可以深化当时的布景。所以,把意境与戏曲一起研究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崛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朦胧诗,以其出人意料的意象运用让人耳目一新。面对这种新的美学原则,其意象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达诗人的感情,更在于反叛文革文学传统,建立意味深长的审美空间和连接感性与哲理等多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和西方油画艺术有着各自独有的特色和不朽的作品,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欣赏中西绘画,本文从审美追求、造型技法和构图方式三方面简明而系统地概括了中西传统绘画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温景波 《职业》2017,(13):109-110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对教育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并不只是局限于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更注重的是精神的熏陶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除了专业技能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充分接触到音乐的核心,体会艺术的魅力.本文将着重讨论中职音乐教学审美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浅显分析研究其教学方法,希望能为中职音乐教学提供可供参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人类情感最自然的流露,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之一。音乐欣赏则是人们感知音乐艺术、体验音乐情感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艺术活动,整个音乐欣赏的过程需要欣赏者在欣赏音乐时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通过想象、联想等手段对音乐作品的内涵加以理解、丰富并通过适当的语言表达使之得以外化,从而更深刻地体验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文章从音乐艺术的本质入手,对音乐艺术中的审美情感体验的界定范围加以分析,从而对音乐欣赏教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视觉文化的兴起于近几十年,国内外对其研究正处于一个新兴的阶段。视觉文化正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甚至生活方式。传播媒介发生变化,大众文化更加流行,审美距离逐渐拉近,视觉文化下的文学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上述变化,这样才能在这个"读图时代"里更好地生存、生活。  相似文献   

11.
绘本文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形式,其将绘画艺术和文字内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碰撞出独特的感官享受和审美特质。所以相较于传统的文学翻译来说,绘本翻译不仅仅要利用要讲绘本文字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展现出来,同时也必须有要保证所翻译出来的内容能够切实的迎合绘画艺术中所要构建的美学世界。《The LORAX》是英国作家苏士博士一篇关于爱护环境的绘本,不仅制作精良,而且寓意深刻,体现了儿童绘本的审美情趣,而馨月所翻译的译本《绒毛树》在原有的绘本审美情趣上呈现了儿童绘本翻译的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可以说对《绒毛树》的译本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把握儿童绘本翻译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2.
傣族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意识和审美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文化体系中文学艺术的核心。在傣族的文化中,它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文化融入了其文学、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上傣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具象、生动的表现。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民族。由于其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宗教文化特点,使得傣族的文化品格和生活方式中充盈着审美意蕴和审美文化内涵。不仅在文学艺术上,而且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处处体现着文化中的审美品质和审美文化特征。本文拟就傣族在社会生活当中所体现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文化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审美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它促进了人的身心,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别说处在一个活跃年纪的当代大学生,由于其生理和心里发育的不完善,对美的审视和感悟也会有偏差,但是当代大学生是振兴中华的下一代继承人,需要重视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美育成为了育人的一个重要武器和手段。而作为"舶来品"的体育舞蹈这门充斥着美感与美誉的体育艺术,它承载着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与艺术涵养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有着较高的审美素质和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借鉴。由此地的学习,认识了解先进思想文化,取其精华为我所用。通过对体育舞蹈的审美学习,学习它的内涵和外延,全面发展自己的素养。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蕴含着许多美感因素。本文从如何充分挖掘、利用这些美感因素敲开学生心中的美育之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真、善、美的灵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王平 《职业时空》2008,4(3):69-70
诗作为诗人审美思维的载体,理所当然的是一种美的解读。亚里斯多德认为“诗人应向优秀的肖像画家学习”,因为“他们画出了原型特有的形貌,在求得相似的同时,把肖像画得比人更美”,这种“更美”就是诗人审美思维的凝结。意境,作为中国文艺美学的经典范畴,是中国艺术特别是诗词艺术追求的理想境界,它掩映着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鲜明地反映出诗人的审美思维方式。当代军旅诗人李文朝的诗词作品中浸染着独特的审美意境。李文朝的诗词艺术以其个性化的审美思维深深地洗涤和振撼着读者的心灵,使读者获得思维之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审美文化寓于各种文化形态之中。从社会层面来看,大众文化是审美文化形态之一。富有现代意蕴的大众文化是时下主流、强劲的文化建构力量。通过对媒介主导下的会话形式的思辨和考察,肯定社会美的必然,分析大众审美异化三种表现:审美关系趋于同质化、审美感受奔逐快感化、审美产品过度娱乐化。  相似文献   

17.
散文是一种以记事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便、短小精悍而又富有文采的文体.这种界定并没有涉及到散文文体的本质和内涵.我认为,散文是一种真实性的文体. 散文是美文.就是将芜杂的生活净化、纯化、即美化,能使之更鲜明、更独特、更精粹、更典型.如果一股脑儿的不分良莠、不辨美丑的将生活写成作品,那就不是散文,而是生活的流水帐、白开水了,更没有什么审美可谈了.显然,这是对文学的一种误识.将现实生活文本化,就已经融入了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审美判断.如果作品就是对生活的照搬、照抄,原生态的呈露,那就不是艺术产品了.  相似文献   

18.
谢馨 《现代妇女》2014,(11):408-408
新媒体作为现代社会的文化主流媒体之一,对审美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消极方面看,它以其商业性和大众化让审美文化沦于世俗化;从积极方面看,它重新拓展着当代审美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无论如何,都是审美文化借助新兴媒介向现代转型的必由路径,我们应理性分析对待,引导审美文化向更好的方向行进。本文将从新媒体和审美文化的概念入手,分析当代审美文化的特征及其与新媒体的关系,并最终对当前的审美文化现状做出定位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作为审美意识中居于最高层次的审美范畴,审美理想与审美创造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整个审美活动中,审美理想不仅是审美创造的前提和中介,导引、规范着主体的审美创造活动;同时,审美理想还是审美创造的巨大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舞蹈课的具体内容决定了钢琴伴奏音乐的奏法和性质。舞蹈的美学原则与审美规格对伴奏音乐提出了高规格的要求。一方面,伴奏老师要使学生从被动灌输改变为主动要求;另一方面,伴奏音乐的诠释应该以舞蹈的审美规格为指标,从而达到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因此,本文从伴奏教师的视角提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舞蹈技能水平的提高;伴奏音乐的审美规格来源于与舞蹈共有的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