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刘天华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1)
风水,即堪舆相宅,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中最为神秘的角落。本文从《周易》保留的相宅内容入手去探究其与风水的关系,并对地理与望气,阴阳八卦和术数罗经等展开论述,对风水作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易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8.
《探求》2015,(2)
创建生态文明,不仅需要关照自然的意识,而且需要注意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这种要求,已在《周易》中有所蕴含。从整体主义看,《周易》通过卦爻变化来构造不同卦象,以期达到对于世界万物及其变化的整体构造,不仅承认世界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的价值和生存权利,而且自觉地把顺天的仁爱之性发扬光大,因此成就了一种广阔的生态伦理拓展;从多元主义看,《周易》是以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体悟来参透万物之状,强调的是如何思考作为主体的人的位置,以及如何理解人与其所处的世界的关系;从政治伦理看,《周易》通过对天地万物内在价值的肯定,示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主张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通过家庭、社会进一步将伦理原则扩展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无论是整体主义、多元主义视角还是政治伦理视角理解《周易》,贯穿其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线索是生生之为易。这一思想线索使从生态伦理向生态价值理论转换过成为可能,当然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周易》的价值并不在于其卦爻辞本身,而在于其背后隐含之质,即寓于其时其地的人的经验、思维、价值观和行为中的特定素质以及由此凝聚的特定人格。从经验上看,就《周易》描述观其经验之性质,可见三点:事件简单、概念模糊、意义神秘。从思维上看,《周易》印载着的古人的思维特征,其中最显著的一点是比附性;这种比附的结果,使思维没有走上逻辑化的道路,而循着经验感受法的道路前进。从价值观上看,价值对象多是“往”、“涉大川”和“见大人”等;而就价值自我而言,对人生最渴求的似乎就是“无咎”。从行为上看,通过《周易》卦辞看古人行为,有一个鲜明的双重现象,即对自身的苛求无情,可用“克”字来统;对身外对象(天象与人事)之顺从忍耐,可用“敬”字概括。因此,《周易》是标示古人之特质早期生成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1.
《周易》文学表现手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往来今来,论《周易》者多着眼于哲理方面的研究,而对其表现手法却鲜有顾及。本文通过梳理举证,从描写、叙述、象征、比兴、用典等方面论述了《周易》的文学表现手法,并对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周易》,其表达方式为何运用大量文学表现手法而较少采用抽象说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周易》丰富的思维术,对传统史学的历史思维有着重要影响。《周易》的天、地、人相联系的整体思维,启发了传统史学的究天人之际;《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通变思维,启发了传统史学的通古今之变;一致百虑思维,启发了传统史学的成一家之言;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的忧患意识,启发了传统史学的历史借鉴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日本何时出现有明确的辩证法 思想的学者和著述 日本何时才出现有辩证法思想的学者,何时才有阐述辩证法思想的著述,辩证法思想在日本是士生土长的,还是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这是研究日本哲学思想和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论《周易》生态循环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以人与自然的相关性为出发点,通过对宇宙大道的体察和把握,架起了"天人合一"的坚实桥梁,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寻找到安身之命的终极依据."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周易>揭示的宇宙根本规律,而生态循环规律则是这一根本规律在时空中的物态表征.通过对<周易>生态循环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分析,洞观其思想义理,为寻求当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对《周易》的研究历来比较重视,关键原因是《周易》为儒家“五经”之首,而儒家又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同时,《周易》又是我国硕果仅存的几部文化典籍。为此,历代学者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故本文从先秦、两汉、晋唐、宋明、清代等几个时段入手,对历代的研究状况作了一些初步梳理,认为易学研究的主流是义理,《周易》经传所阐发的哲理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将该书视为一部文化典籍从多方面加以研究,而不应仅仅局限在哲学的范畴内。 相似文献
16.
<周易>以阴阳、乾坤、刚柔三对异名同谓的范畴表达男女性别的差异性,并以尊阳抑阴、以刚统柔突出男性的主导地位;同时,<周易>也从阴阳互动、互需、相互合作的角度,肯定并张扬女性作为独立的价值内涵的存在,以及男女性别的互补性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周易>的性别哲学尊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男女性别及其关系的理论基础,其有关性别理论的合理内涵将为建立二十一世纪新型的男女伙伴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周易》的主旨为交易,乃古今易学家、哲学家的共识。本文意在立足前贤讨论这一问题的基础之上,力求有所深入与前进。 一、八卦、六十四卦之变易 孔颖达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周易正义·序》)孔氏之说明确地揭示了《周易》的核心思想。变易也称“变化”,大致相当现今哲学中说的“运动”“变化”两范畴。《周易》的卦形体现了变易思想,是天道、人道和地道交易的摹拟和复现。 先从卦爻的产生说起。《系辞上》有一节论述,值得我们在讨论这一问题时重视。即: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相似文献
18.
周止礼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5,(2)
《周易》用八卦作为符号,是古人认识和管理世界特有的智能现象。其中坤、坎、离三卦是古代人对地、水、火等自然力的管理与控制。作者指出《周易》各篇有的是说怎样控制与管理,才能使地生产万物以养人;有的是说要深入理解水性,才能使水流于人有利,不然水会为害;有的是说水火是相克的,要做到水火合而相济,易害为益,古人以陶器与铜器为调济物,并能熟食,调和与扭转了对立的矛盾,是人类控制与管理自然力及生产力的一个大跃进。 相似文献
19.
《周易》以阴阳为其核心观念,通过"天人合一"理论的落实和道、气、文三者之间的关联,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主要从"阳尊阴卑"、"阴阳对待"、"阴阳和合"等三个方面分而述之:"阳尊阴卑"观念的形成导致古代文论对风骨、劲健的偏爱;"阴阳对待"构成"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的区分;"阴阳和合"则以"文质彬彬"和"含蓄蕴藉"为内容。 相似文献
20.
预测是积极人生终极关怀的需要 《易经》是占筮之书。去掉迷信色彩,占筮也是一种原始预测方法。《易经》与《易传》(又称《十翼》)是一书的两大部份。《易传》是对《易经》所作的各种解释。将两个部份编成一书,是为《周易》。《周易》充满朴素辩证法,充满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运用辩证法是可以预见未来的,加上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作为直觉的两个精神支柱,人的预感能力便非同寻常。预见性主要成份是理性的,预感性主要成份是非理性的。将理性与非理性辩证统一到理智的制高点,人会产生一种高层次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