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谚语是世界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斗争中不断积累的经验总结 ,它言简意赅、浅显风趣 ,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折射了内在的民族风范 ,是语言文化精华的一部分。通过引入谚语的定义和分析谚语的特点 ,本文探讨了汉英谚语所体现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与文化共性 ,指出了英语谚语汉译时应注意的问题并进一步阐明了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具有同等重要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人民思想的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俄汉谚语作为俄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俄汉民族文化最妥善的保存者和最集中的体现者。它包含了俄罗斯民族与汉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历史现象、民族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对于研究俄汉民族的文化特点来说,谚语是最现成的、最形象的、最言简意赅的语言材料。本文以语言世界图景理论为基础,对舍有俄汉两民族文化现实的语言单位——谚语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出俄汉谚语中反映的语言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3.
谚语是人类传承认知成果的一种言语艺术。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差异,谚语在托物言事、陈情述理时,受制于不同的语言文化心理,显示出不同的语言选择,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谚语申诸多带有民族语言选择倾向的、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格素,就是谚语民族风格的载体。与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谚语比较,回族谚语以其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意蕴,在谚林申独树一帜,体现着它独特的语言文化内涵和语言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语言艺术的精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且对文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一般来说,语言能够更好的反映一个地区的民族特征,这其中既包含该地区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也包括地区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等。这点在英汉谚语也有体现。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所以英汉谚语又存在着差异。本文首先分析英汉谚语的起源,其都来自民间生活,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和宗教文献;然后主要从生活实践经验、价值观、道德观念以及宗教思想的四方面,对英汉谚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英汉谚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渗透与融合。最后指出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谚语逐渐打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英汉谚语在互相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英汉谚语的异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谚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果实.谚语渗透了各民族的文化,表现了各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对谚语的学习有助于语言和文化的习得.  相似文献   

6.
彝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一员,是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彝族人民以自己勤劳勇敢、聪明才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洗炼而生动的谚语。这是彝族语言中的精华,是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品。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本文试图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谚语进行对比,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帮助他们从新的角度了解两个民族文化的异同。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观点,对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谚语指的是那些常见的人们用来表述众所周知的真理、社会准则或反映道德主题的固定句式.谚语被人们广泛地用来表达他们对信仰、价值观以及周遭环境的理解.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谚语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达人类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英汉谚语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谚语表层文化关系以及深层文化关系进行对比性分析,并用大量实例,以探索两个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谚语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英语谚语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一般具有比喻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用字通俗简单,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流传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翻译英语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为前提,力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译者须较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语谚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色彩,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宜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  相似文献   

10.
谚语是各民族语言的精华之一,不同民族的谚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对中英两种语言的谚语所隐藏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两种谚语的互译方法进行分析,使谚语这一特色语言更好地为跨文化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11.
英、汉谚语的比较与翻译罗虹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千锤百炼出来的生动精炼的语言。它既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又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因而对谚语的理解和翻译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谚语进行比较,以探讨其翻译的手法。一、英、汉谚语的...  相似文献   

12.
谚语的民族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谚语是民族的智慧、经验的结晶,也是民族语言词汇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谚语.它从产生到发展都与民族的种种特性紧密相联.谚语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事迹、自然风貌、文化传统、心理状态、乡土习俗、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认识谚语的民族性对了解、研究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学、心理、民俗、语言都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世界图景是记录在语言中的某一民族对世界认知成果的总和。语言世界图景以知识的形式存在于各类语言文本中,谚语便是其中之一。民间广泛流传的谚语集中了民族语言的精华,反映了民族文化和思维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记录在俄语谚语中的俄罗斯民族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作为谋生手段的农业生产活动的认识,揭示俄罗斯民族语言世界图景中的一个重要片段——大自然。  相似文献   

14.
藏族谚语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语言犹如一面镜子如实折射和反映了该民族的各种文化不同时代的特点。文化的各个层次面都在语言这具多棱镜中留下自己的身影,显现出自己的构造。本文是择其作者分析藏族谚语三个层面所包含的文化现象中的一个层次──藏族谚语的文化物质层次记述了藏族谚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和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复杂的、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的文化现象。谚语以概念隐喻为根基,是语言中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本文通过对汉英谚语的对比研究,揭示汉英两个民族的文化认知特征在不同民族的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文化模型下汉英隐喻谚语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是民族良知的精华,一个民族所创造的谚语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型,而一个民族的语言行为和语言习惯受到文化模型的制约。通过汉英隐喻谚语的比较,以Lakoff(1987)"理想化认知模型"为视角,阐释文化模型在隐喻模型的形成中影响源域向目的域的映射方式、目的域的源域选择及目的域的意义诠释。  相似文献   

17.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简练通俗并且具有一定启发、教育意义的语句,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满语谚语和蒙古语谚语的内容,涉及事物、现象、道理、规律、知识等等,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和观点,多以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为满语和蒙古语同属阿尔泰语系,语言的表达方式比较相近,谚语反映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因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不同,谚语反映的内容亦有各自特点。满语谚语以反映满族早期骑射狩猎生活内容的居多,蒙古语谚语则以反映草原游牧生活内容的为多。通过比较满语谚语和蒙古语谚语内容及分类,可明显看到这两个民族在语言文化上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18.
汉英两个民族都具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但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以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两个民族产生了各自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必然体现在其语言中,这在文化内涵丰富的谚语中表现地尤为突出。本文从文化渊源的角度探讨了汉英谚语的差异,希望帮助人们跨越汉英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准确理解文化所赋予谚语的丰富独特内涵,从而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交往。  相似文献   

19.
谚语主要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谚语的本质、谚语的主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语言财富。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的历史沉积与印记。本文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对傣族谚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剖析,目的是让人们对傣族现存的或曾经存在过的文化现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正确理解和深刻领会原文 ,是翻译质量好坏的关键和前提 ,背离了这个前提 ,译作将会变得面目全非。维吾尔谚语就其本质而言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人为地从谚语中提取个别词语 ,并将其界定为“民族文化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无根据地为谚语设定“隐形文化背景”更是荒谬的。谚语的汉译是译给汉族读者的 ,必须在汉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言框架内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