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朝外芳草地西街生活了40多年.上世纪70年代中,我们家刚搬到那里时很快就熟悉了环境.那条街从南到北尽管只有七八百米长,却有许多平房院落,临街的马路旁有很多幢楼房.有一个芳草地副食商店和一些机关单位.街上的人们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有纺织女工、建筑工人、药厂工人、售货员、教师、机关干部.在那条街南边不远处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大使馆,使馆旁边都有哨兵巡逻站岗,街上总是显得很清静,尤其在冬天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2.
一碗宽粉     
母亲在我们这个家操持了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让我这个做儿子的非常惭愧。虽然这样,母亲却从来没有抱怨过,总是记儿女的好。她在嘴边念叨最多的,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我给她买了一  相似文献   

3.
宋振杰 《可乐》2010,(7):76-77
上世纪60年代,荷兰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足球明星,不仅球技高超,而且性格和善、风度翩翩,他就是五次被评为“荷兰足球先生”,三次被评为“欧洲足球先生”的克鲁伊夫。人们给他起了个浪漫的绰号——“绿茵场上的白马王子”。英俊潇洒的他俘获了无数球迷少女的芳心。  相似文献   

4.
赵家捷 《金陵瞭望》2008,(14):66-66
我们是少年时代的同学。半个多世纪的朋友。1957年夏天高中毕业,他去上海读书以后我们便开始通信。50年中来回有多少信,一时难以计数了。因为,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信,已经不存在了。那是1970年的冬天,我所在的《南京日报》社审查“5·16”。有人检举我“转移黑材料”.一位军代表就带领几个印刷厂的工人抄我的家,所有的书信、日记和我珍藏的一些中外名著.抄走了整整一麻袋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正>“我这一生有3件事情很满意,一是上世纪80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二是看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三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高兴啊,可是我自己觉得做得不够,还想为党做些什么,心有余力不足啊!”面对采访,李识海感慨地说:“党对我太好了,儿女想不到的,党为我们想到了。”  相似文献   

6.
钱学森 《可乐》2010,(4):56-56
我是在上世纪30年代去美国的,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麻省理工学院在当时也算赫赫有名,但我觉得没什么,一年就把硕士学位拿下了,成绩还拔尖。这一年没学到什么创新东西。很一般化。  相似文献   

7.
一听阿宝唱起那些满含乡音的山西民歌,我就情不自禁地随着那些甜润的歌声,回到了当年的农村宣传队。上世纪70年代,我们村的文艺宣传队唱红了阳明堡镇和代州城。当时我们村的文艺宣传队  相似文献   

8.
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们家也成了侨眷。也是的,一个偏远少数民族山区农民的后代,一个共产党的干部和外交官家庭,在那个“左”的年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上世纪80年代,我在驻法使馆文化处从事宣传工作。1984年2月,法国海外省加勒比海的马提尼克要举办中国文化周,我应文化中心的邀请,前去举办并参加开幕式。  相似文献   

9.
淡意浓情     
刘永锐 《老友》2011,(7):39-39
我从小一直以为父亲和母亲之间感情很淡。直到长大后的某一天,我突然发现:我错了。 父亲当了30多年的警察,在我的印象里,他很少着家。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父亲在乡下派出所工作,交通不方便,半个月难回一次家,后来调回县公安局机关,又经常要下乡、出差、值班,一个星期也难得在家住两三个晚上。  相似文献   

10.
马全理 《可乐》2011,(4):25-25
上世纪70年代,父亲被打成"反革命",我们兄妹六人全成了"狗崽子"。这使我活得卑怯,连女孩子都用可怜、可惜进而可疑的目光瞥我。一个不允许你吃好、穿好、住好的社会,你还可以容忍,但不允许你有爱情,就很难活下去了。其实,我已经不奢望有什么爱情,只要能讨个老婆就万事大吉。  相似文献   

11.
周道纯 《老友》2008,(7):57-57
我过去也抽烟,抽了好几十年。但我的烟瘾不大,有时抽几支,有时一天不抽也没啥。7年前我戒了烟,现在一闻烟味就很不舒服。上世纪80年代,那时我尚是烟民,因报道采访,常往企业跑。我的一个朋友在一家大企业工作,他们办公室6个人,有4个抽烟。每次去他那里,带一包烟去,互相敬来敬  相似文献   

12.
《可乐》2006,(8)
1990年看球,我还在上军校,那时唯一的一台电视机锁在五大三粗的队长房间里。我早在比赛前一个月就开始窥视,然后拼命地讨好队长,并且不断地提醒他我是喜欢看球的。但他似乎一点领悟能力都没有,也不主动提出请我登堂入室。到了比赛那天,没有办法,我只好带着几个同学去冒死敲门。没想到受到热烈欢迎,大概他一个人看球也没劲。队长是意大利队的忠实球迷,每次意大利队赢了,他就很大方地拍着我的肩膀说:"明天你们几个不要起床出操了。"那时我想,谁要再说队长是五大三粗,我立刻跟他打架,队长最多也就是四大二粗。但是一旦意大利队输了,他就会"啪"地关掉电视,然后把所有的不满发泄到我们身上,眼睛一瞪:"明天起床跑5000米。"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 《社区》2014,(20):16-16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到天津去领一个文学奖,出版社的人领我去见了孙犁。天津至今就去过那一次,孙犁也是我唯一登门拜访的作家。孙犁的家是个大房子,并没有隔间,几个书架子也不高,后边有张床,前面有张桌子,他就坐在藤椅上。我那时把孙犁奉若神明,进去就紧张了,脸上老出汗,没敢去坐。孙犁说:坐呀坐呀。拿了凳子让坐到他跟前,又倒了一杯茶。  相似文献   

14.
正这是今年冬天发生在我们小县城的一件真实的故事。一天早晨,城西老街一幢居民楼起了火。这房子建于上世纪40年代,砖木结构,木楼梯、木门窗、木地板,一烧就着。顷刻间三家连四户,整幢楼都葬身火海。居民们纷纷往外逃命,才  相似文献   

15.
我一直从事党建工作,今天我就从党的建设来谈谈。 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议》给党的建设提出了很重要的课题。我觉得12个关系的解决和《建议》的实现,很重要的一条保障条件就是党的建设。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江泽民同志提出的12个重大关系里面全盘都是政治问题。比如说共同富裕,严格地讲就是缩小差距,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分配问题。另外就是我们搞市场经济以后跟资本主义体制的差距更小了,更必须在意识邢态上有所强调,要不然就看  相似文献   

16.
岁月让每个人都成了大力士,笑谈中就能轻易搬出过去这就是回忆。吵闹中长大我跟美丫吵架,总会挑衅地说:"你是我们家捡来的小孩,你看你多黑,我多白。"那时,我四岁,觉得这样说很能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因为外  相似文献   

17.
父爱如山     
正一枚深远的音符比起人们对母亲流于形色的吟咏,父亲,则更多地体现一种令人肃然生畏的形象,以及一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榜样力量。回忆父亲在生活中的片段,很少,但很清晰。记得我少年时代喜欢听音乐,每天陪伴我的那台录音机就是父亲买的,当时花了近800元,在上世纪80年代,这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也许只是因我喜欢,父亲买时慷慨倾囊,没有计较金额  相似文献   

18.
难忘的歌     
苗连贵 《老友》2009,(8):19-19
上世纪50年代是充满歌声的年代。那时我们都爱唱苏联歌曲,几乎人人备有手抄歌本,每有新歌便相互传抄。我的歌本是一册装帧精美的硬壳笔记本,我抄得很精心,字尽可能写得端正娟秀,小节线和减时线用三角板比着画,直直的,一丝不苟。边抄边哼唱,看着笔  相似文献   

19.
周明灿 《老友》2012,(2):24-24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县城一所中学任教。当时我家住农村,由于交通不便,要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 有一次我回家.吃完晚饭去家门口祠堂里的茶馆走走。刚走到祠堂门口,就见门口摆了一桌茶客,大队会计正忙碌着准备招待公社来的干部。  相似文献   

20.
陈乐三 《老友》2013,(8):16-17
2007年元月10日,远在江西黎川县城的大表嫂不幸病逝,我们兄弟一行前往吊唁。其间,坐在轮椅上年逾八旬的大表兄,嘱咐儿子取出一本相册给我翻看。在几百张亲友的照片中,我发现了一张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和大哥、二哥的合影。这张老照片的意外发现,让我惊喜万分!因为它是至今仍保存完好、难寻的兄弟3人年轻时候的合影。多亏了大表兄有心,历经风风雨雨半个世纪,仍然妥善地收藏着它。征得大表兄的同意,我如获至宝地将其带回了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