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受以儒家为主体,以道家与佛学为补充,强调矛盾双方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文化特质的制约,中国古代文学极端缺乏悲剧意识,“中和之美”与“团圆主义”向来被奉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圭臬.直到二十世纪初,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和民族审美意识才开始出现空前的伟大的革命.面对日益严峻的民族、社会和个体的生存危机,“五四”新文学作家不仅藉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通过轰毁传统文学中掩盖矛盾,粉饰现实的“中和之美”与“团圆主义”的森严壁垒,去自觉地建构直面现实人生的悲剧意识,而且还将它作为自己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评判生活和表现生活最基本的出发出点.“五四”新文学,因其在审美意识上与传统的决裂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学经典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今天或将来的视点看,“五四”文学经典构成是中国新文学发展的最关键性的内容。“五四”文学经典构成包括原创和经典化两个阶段。其原创是由新文学派、复古派和学衡派共同参与的,其经典化则由多种因素参与,而文本品性又是“五四”文学经典构成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保昌 《河北学刊》2002,22(5):114-120
本文爬梳了道家文化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认为“五四”新文学与道家文化存在着深层意义关联,揭示了“五四”文学的历史多元化状貌,显示了“五四”文化人面对多元性“传统”所表现出来的批判与拥抱相互交织的矛盾心态,借此说明了自“五四”以来的文学现代性生成的主体性、本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王鸣剑 《天府新论》2004,6(5):131-133
"五四"新文学的产生、发展,与自然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近、现代科学,不仅影响了五四作家的人生观,而且还渗入到五四先驱们的骨髓,成为他们进行文学革命和创作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5.
最近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一书,从一个方面认真研究和正确总结了“五四”新文学经验,填补了新文学史研究的一块空白。 吸收“西洋文化”,接受外来影响,这是“五四”时期的文学风尚,也是“五四”新文学的一个传统。“五四”新文学的先驱者们,无不把译介外国文学作为自己创作和推动新文学发展的首要任务。“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主将鲁迅先生提出过“拿来主义”的口号;一代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无论是“五四”新文学的发难者,还是传统的学术理论界人士,几乎都把西方人文主义思潮视为是中国现代文学最主要的精神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这一学科的论述研究。其实,“五四”新文学对于西方人文主义的历史背景,并无多少深刻的了解。不懂西洋语言文字和缺乏西方文化常识,使得新文学作家完全是在一种懵懂无知的状态下,运用中国人的独特思维方式去诠释“西方”,最终大都步入“误读”与“曲解”的逻辑怪圈当中。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神话往往是被历史的书写者有意或无意缔造的,人们一旦接受了神话化的历史,便不再对神话以外的书写感兴趣,对已浮出水面的新鲜史料也视而不见.被许许多多部文学史约定俗成书写出来的"五四",并不一定就是历史的"五四".历史呈现出的多元复杂相貌的"五四",也许因为书写者习用非第一手资料,甚或因为意识形态化的缘故,在文学史中编排成了单色调的统一面孔.几乎任何一部文学史书写出来的"五四",都是出自同一模具的产物,近乎千部一面.尽管时至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但有关"五四"诸多历史的细枝末节仍被文学史遮蔽了,与之相关的许多人与事和因果的逻辑关系常常呈现出史料不足的简单,学术结论也往往显出缺乏实证的草率甚至武断.我们对真正读懂"五四"还有不小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总是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变革中寻求自我发展的源动力,并反过来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对这一变革加以审美的表现。面对"五四"运动的"改弦更张",中国新文学也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和方向,在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感召下,"五四"新文学高扬主体意识和自我价值,主要体现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自我形象的塑造,着力表现自我价值的体认和主体精神的探寻,这种努力使"五四"转型期的新文学适应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脚步,从而掀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崭新一页。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五四"有着独特的地位和特殊历史符号的魅力."五四"的历史有多久,对"五四"的意义阐释就有多久.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对"五四"各有建基于意识形态立场的阐述,也有一些思想者在一再的反思中追索"五四"的真谛,自称为"五四之子"的殷海光就是其中最典型者之一.殷海光的"五四"观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是意识形态之间的转换,一次是从意识形态阐释向回归历史的学术思想解释之转变.后一个转变为进一步深化"五四"认知和发挥"五四"的精神价值,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一但闭锁的封建文学堡垒被炸开,异域的文艺思潮,随着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输入,而涌进这个从僵死中刚刚甦醒的中国文坛后,一时,欧美的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其它现代派的各种文艺思潮纷至沓来。现代文学产生及其初期,新文学者们对西欧各种文艺理论思潮,不管是理解其真义与否,理解得深刻与否,都根据自身特有的文化文学思想、心理、素质、环境和机遇加以吸收、改造和运用。批判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以它强烈的魅力,使众多的革命文学家归属于它的麾下,成为输入中国“五四”文坛的主要潮流。除它们之外,在东进的各支流文学思潮中则以唯美主义在“五四”文坛上影  相似文献   

11.
民国成立以后,五四新文学社团表现出对作家的个人主义本位的现代社会身份定位和意图采用现代规范处理人事关系的努力,而在围绕各自主办或主导的文学期刊所形成的组织结构方面,逐步显示出适应民国所奠定的理论上的、其实也在实际中缓缓成型的现代社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过去70周年了,其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于海峡两岸和大洋彼岸的华裔学者们都要年复一年地纪念它,需要从对于“五四”的反思来确定其对于中国文化的现代走向的看法。有人把“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认为“五四”学者的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乃是为中国传统的“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所支配;也有人虽然肯定“五四”提倡科学与民主,却反对“五四”打倒旧道德,强调传统的道德伦理至上主义的现代意义和世界意义;还有人批评“五四”强调文化的时代性而忽视民族性,认为“五四”学者由于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是反民族主义的,因而难以提出正确的文化方案。本文试对上述观点作一“反思的反思”,以廓清人们对“五四”学者所作的某些隔膜的椰揄和不合史实的判断,并阐明笔者对于中国文化的现代走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前言震惊中外的反帝爱国“五四”运动,距今已经整整七十年了。七十年时间流程的两端,分别联结着两次影响极为深远的思想启蒙运动。作为“五四”运动思想先导的“五四”新文学以至新文化运动,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新时期以来以新的姿态出现的文学大潮以至文化大潮,这是中国当代史中的一次新的思想启蒙运动。前一次思想启蒙运动,酝酿、发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之下,面临的是反帝、反封建的急迫任务。后  相似文献   

14.
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一词在刚进入汉语语境时就产生了裂变,成为两种暗含冲突的范畴:“个体自由”与“群体自由”。而前者是应该服务或服从后者的。这一改变对新文学影响深远。鲁迅则自始至终强调个人的自由与独立,不随声附和他人的意见。虽然在接受了钱玄同的鼓动之后,他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后来又加入了“左联”。但他的可贵之处在于,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的自由,坚持在“群体自由”的名目下不能取消“个体自由”,体现了自己“骨头最硬”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这使得"五四宪法"的制定不仅成为必要,而且有了可能。"五四宪法"以人民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二者为纲,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的相关制宪经验,是一部新型的社会主义宪法。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宪法,"五四宪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五四宪法"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具体说来,这种局限性表现为立宪目标的政治意图过于明显,从而影响了宪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甚至宇宙的空域背景中考量“五四”新文学,其学术意义便是突破从时代角度考察文学背景的单一性思路,并可整合文学中的地方色彩、“福斯泰夫式的背景”以及“都市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等文学理论和文学史命题.文学的空域背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作品展现的具体场景都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但又有着原则的区别和鲜明的学术界限,它是指文学构思和文学写作中的空间因素和地域因素,承载着并通过不同方式呈现出某种文化、思想乃至政治的内涵.五四新文学的空域背景,就是新文学家在构思乃至文化写作中作为背景起着某种参照、召唤作用的空间和地域因素,这种空间和地域因素往往带着相当浓厚的文化内涵、思想意味乃至政治寓意.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催生而出现的,在理论与创作方面都受到新文化运动各种思潮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即个人主义话语。在新文学的理论指导层面,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与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新文学内容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前者倡导的发展个性、个人自主引发了新文学创作初期爱情、婚姻题材的滥觞,后者所提倡的“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使新文学在注重自我表达的同时具有了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正> 1、风雷激荡的“五四”运动已过去70年了。历史老人从近代的迷雾中走出,“风雨兼程”,迈进今天改革开放的门槛,这中间免不了“几多波折几多磨难”。或许是历史的硝烟飘散太久,或许是人们匆匆前行无暇回顾,今天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五四”是愈来愈淡漠了。现在是过去的继续,忘记过去就意味着割断历史,五四不是历史的“包袱”,至今仍闪烁着启蒙的光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声振华夏、震惊世界的伟大运动不应该忘  相似文献   

19.
"五四"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学运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共同起点,它们之间互为联系、影响、呼应。"五四"观念上的变革、理论上的倡导和现代传媒的推动共同促使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历史出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与近代知识体系、文学体系的建构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深入的交互。"五四"儿童文学从理论、创作到编辑出版,逐步地完成了它在发生期的成长历程,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也与主流的文学话语、机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五四”价值取向是指“五四”时期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先进中国人所实现的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政治制度、社会改造……即对社会意识和社会行为的新选择,也就是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向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深刻转变。我们研究、反思“五四”价值取向,旨在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