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工业经历长期高速发展后,面临新的周期性调整压力,进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发展新阶段。山东省工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结构偏重,消耗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产业产品结构层次仍偏低,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区域结构不均衡,产业同构,资源配置效率低;大型企业大而不强,中小型企业数量规模少,分工协作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不强。加快山东省工业结构调整和尽快形成现代工业体系,需要建设提高五大能力:前瞻谋划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基础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
选择相对生产率和相对优势两个维度来考察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工业体系,对该地区1997-2006年工业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工业结构的变化具有规模化的扩张与专业化的提升两个方面的特征.这是本地区结构升级、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内市场整合程度深化所共同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西部工业的地区专业化和地理集中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仪  姚敏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5(11):106-111
产业的地区专业化和地理集中是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热点问题.通过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和集中率指标,对西部工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和地理集中度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西部工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普遍提高,但地区专业化发展不平衡,部分资源开发和资源加工行业在西部地区集中程度加强,而其他工业行业的地理集中度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为推进西部工业的地区专业化发展,应遵循地区专业化原则,依托地区丰富的资源和原有工业基础,发挥资源优势和发展特色产业,并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寻求西部各具特色的地区专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市场一体化引致的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的变化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在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基础上 ,利用两位数水平的制造业数据 ,实证分析了中国 1 980、 2 0 0 1年地区专业化和产业集中率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 ,改革以来中国地区间的专业化水平和市场一体化水平已有提高 ,产业布局已发生根本改变 ,绝大部分行业已经或正在转移进入东部沿海地区 ;结合国际经验的进一步讨论认为 ,中国现阶段仍处于“产业高集聚、地区低专业化”的状况 ,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总体上仍较低 ,且滞后于对外的一体化水平 ,这一现状使得制造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无法向中部地区转移 ,进而推动了地区差距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5.
冯等田 《兰州学刊》2004,(6):153-15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欠发达地区而言,实现这个目标的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工业的发展。而农村工业的发展包括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两个方面,其中,总量增长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因此,农村工业的结构升级关系全局、影响深远。本文拟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促进农村工业结构升级的途径,提出从战略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产业技术升级、产业投融资和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推进农村工业结构升级的策略。一、加深对农村工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6.
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三角地区产业一直专注于产品制造领域,珠三角地区也因此被世人称作“世界工厂”.但现实显示珠江三角洲的GDP总量是广东北部山区的5倍,东西两翼的4倍,地区发展极不平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大,珠三角已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2005年起,广东省政府实施了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该政策实施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产业发生了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第三产业结构比重开始加大,现代服务业、新兴技术产业等替代原来的传统产业的势头明显.但在产业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产业配套能力差;产业布局规划欠科学合理;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发展用地紧张、融资困难等等.因此,珠三角要有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利用政府在宏观信息上的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产业承接力、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丰富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协调发展程度还不够充分.基于2006-2019年中部地区六省面板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及Tobit模型,探究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发现: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平稳波动的态势;产业承接能力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度已经达到高水平耦合阶段,但协调度方面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空间协调度类型分布呈现"中心高四周低,两翼高南北低"的特点,动力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作用各有差异.为此,中部地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机遇,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注重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效发挥多种动力因素作用,形成耦合协调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破解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然要求.河南经济结构性矛盾的主要表现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工业企业技术层次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加快河南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有五个着力点: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发挥市场机制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着力发展新型制造业,全面提升工业产业层次;围绕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着力发展高效低耗产业;按产业功能区划科学布局,着力促进河南省工业合理分布、协调发展;做大做强河南企业,着力推动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  相似文献   

9.
中部六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六省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单元,也是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心之一。本文用结构相似系数、区位商和权益利润率考察了中部六省的工业结构现状,在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成长差与利益差,解释了中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程度和效果。最后,本文建议中部各省的工业发展要走内生的、自我发展为主的良性循环之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及其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结构不合理,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其中地区产业结构的同构化趋向则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据统计,1996年全国用个省、市、自治区中,将机械、汽车列为支柱产业的有26个,将石化列为支柱产业的有25个,将电子通讯设备列为支柱产业的有24个,将建筑建材列为支柱产业的有20个,将冶金列为支往产业的有18个。另据国家计委一份测算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93.5%,西部与中部地区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97.9%。地区间结构的高度同构化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  相似文献   

11.
王殿茹  于玲 《河北学刊》2014,(3):203-205
工业聚集区是以若干工业行业为主体,行业之间关联配套,上下游之间有机链接,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聚集效应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的经济功能区;是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的承接平台;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本文在分析冀中南地区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基础上,提出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优势,以及冀中南地区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的产业和未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地区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更是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结果。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在调整地区工业结构过程中,应当在战略产业的选择、企业资产重组、企业治理改革和产业技术进步等四方面发挥其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需要破解的难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性战略投资者是指基于对某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产业定位和产业选择的认同,以项目投资或金融投资等多元化融资模式为手段、以获取投资增值回报为目的的中长期投资于其所认可的产业或企业的区域性战略合作伙伴.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对于中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技术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其引进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诸多难题.深入分析这些亟需破解的难题,对于中部地区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使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与地区经济实现双赢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发展中发生最大转折的将是工业部门.工业发展的转折不仅是整个经济发展实现转折的中心,而且关系到其他产业发展和变革的进程.本文认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影响,将使"十五”至2010年的工业增长与结构变动进入一个新时期.我们应当在保持工业适度增长的基础上,加快工业结构的升级,带动工业增长质量的上升.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既要全面加强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又要有效发挥宏观政策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vAR模型动态地分析市场制度、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市场制度和工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长期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市场制度的完善都对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持续的促进效应;二者的影响程度虽然较弱,但具有长期持续的正向效应,并且三者之间也具有相互的正向效应。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将是完善市场制度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市场制度、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工业结构三者之间构成一个相互影响的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四大城市群建设为重点,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将中部地区建设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和优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又好又快地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17.
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动力 1.产业差异与互补动力城市群的一体化源于经济的一体化,而经济的一体化源于各城市的产业差异与互补.中原城市群构建产业差异与互补总的指导原则是,参照城市群区域城市产业的等级层次框架,从城市群总体发展格局出发,协调好城市间产业联系,因地制宜,突出城市的优势产业,强调城市产业的趋异和互补;高等级城市向综合性产业结构发展,积极培育职能性大城市,促进城市群地区首位城市产业的升级;加快城市产业职能的综合与专业化,完善城市整体功能,发挥各个城市的优势和特色,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低效益的结构趋同.  相似文献   

18.
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而西部地区赶超势头强劲.本文在区域现状对比分析基础上,一是运用生产函数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模式仍属粗放型,中部经济发展必须从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到依靠内生动力科技进步的支撑上来;二是运用数学模型实证分析,得出科技进步是提高中部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三是实证分析了科技进步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中部经济发展效益的关键;最后,提出中部地区依靠科技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创新型经济、提升人力资本、打造区域创新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冲突背景下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区域间的发展差距过大,重复建设严重.缓和及至消除冲突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加快产业区际转移,积极发展地区产业集群,选准主导产业并进而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推进地区专业化分工并借此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并借此合理培育起区域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与长三角产业同构成因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邻地区间过度的产业结构趋同会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虽然从一般性测度指标来看,京津冀产业同构程度不如长三角严重,但由于其同构成因及主导行业要素密集类型等特点,更有可能对区域经济的协整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京津冀以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产业集聚主要导源于资源禀赋和制度因素,而沪苏浙制造业的重合更多导源于市场和技术因素.两相对比,前者较易引发重复建设、生产能力过剩及恶性竞争等问题,而后者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产业集聚和行业内专业分工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