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改革财政税收以巩固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于1928年7月召开第一次全国财政会议。此次会议得到中央各部门、地方政府、商会代表及财政经济专家的积极响应,其代表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专业性。在为期十天的会议上,代表们围绕财政、税制、债务、预算、裁兵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经审查和决议,会议制订了统一财政、划分国地税收、整理旧税和推行新税的原则和办法,对南京国民政府财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甘肃农民负担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民负担问题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之一 ,农民负担的轻重程度不仅关系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对农业投入的能力以及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的稳定性 ,而且关系到农民增收以及启动农村市场 ,进而拉动内需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全局。近年来 ,尽管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减轻和规范农民负担的政策和法规 ,但各级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两政府在执行中却大打折扣 ,因而减轻农民负担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甘肃也出现过此类典型事件。本文依据系统调查 ,将有助于了解甘肃农民负担的大体状况 ,并为政府制定农村经济政策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规划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1978-2006年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负担的演变经过凸显—加重—膨胀—下降四个阶段,农民负担变化的特点是由升—降以及税轻费重;农民负担上升的原因是多元的,主要是我国存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分税制的缺陷、农村税外收费泛滥以及县乡机构膨胀财政负担过重等;而农民负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家采取税费改革、财政支农惠农政策以及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等措施。要减轻农民负担,必须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有支农、惠农的政策,必须正确处理中央、地方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变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等。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要求区域内地方政府问的财税政策从传统的财税竞争转向财税合作。政府间财税合作成为合作机制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实现地方政府间财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要从建立合理的区域税收利益分配协调机制、区域共同财政、区域内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区域财政支出监督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入手。地方政府间财税合作的有效实施需要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区域规划的指导和其他政策工具的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5.
郭萍 《理论界》2009,(12):102-10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近代中国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考察,管窥其时复杂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之实现状况,以资镜鉴。  相似文献   

6.
五保供养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政策,2006年国务院新的五保供养条例颁布标志着五保供养由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向公共财政支付的重要转变.但是这一新的政策范式转变带来的挑战却很严峻,一些农村出现五保供养标准下降的现象.本文以广东某地级市的五保政策执行为分析对象,从财政转移的角度来看,因为支出责任上移,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导致了责任下降,因此不能简单地指责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公正性不足.地方公共服务的提供还需要有一个多级政府的合理责任分配,上级政府的配套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文章通过对比多个地区的五保供养政策说明,政策执行效果与地方财政实力和省级转移力度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乡镇体制改革既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政府定位、人员安置和乡村债务问题一直是乡镇体制改革的三个突出难点,多年来没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根源就在于中央和地方不合理的财税体制和国家对农村长期实行以农养工、以农村供养城市的高积累政策,而税费改革的推行恰恰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杠杆,本意在于减轻农民负担的税费改革也强有力地推动了乡镇体制改革,应当把握时机,继续深入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8.
废除农业税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统计和研究发现,这一政策的经济效果并不理想,与此同时,农村基层政府财政困难,公共品供给受到严重影响。通过构建模型对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负担的关系及其机理进行探讨可以看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失效和农民负担沉重并存格局是国家经济政策偏斜和供给模式过于单一所致。因此,加大实施支农哺农政策、转换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将是支持农村发展并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破解,需要以财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为前提,对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也提出了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合理安排中央和地方关系,共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地方财力增长和地方经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地方财政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升温,研究成果也日益成为政府财政决策可行性分析的重要参考.笔者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 1994-2014年中国地方财政研究论文检索得到的相关数据,从地方财政研究的政策导向、研究者、研究机构以及研究成果的角度考察近20年来中国地方财政研究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民负担有多重——农民负担数量及减负办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国民收入核算角度计算了第一产业农民负担数量和水平 ,从财政角度探讨了农民负担成因和减负办法。目前农民负担确实很重 ,大大超过宏观税负水平。农民负担成因在于农村税费的直接税性质和包括税费征管在内的农村社会经济管理体制不合理 ,农民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组织的性质也给加重农民负担提供了借口。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需要改革落后的农村社会经济管理体制 ,落实基层民主制度 ,将农村纳入全国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中 ,取消财税以外的部门向农民收取税费的权力 ,实行以间接税为主 ,直接税为辅的农村税费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财政从表象看是一个财政问题,但通过从土地相关制度变迁的角度来切入分析表明:土地相关的制度供给与制度目标的矛盾是土地财政产生的内在原因.土地财政为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提供了财政支持,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它的核心问题在于耕地资源流失、城市化质量低、地方政府角色错位及收入不可持续并蕴含了极大的财政金融风险.土地财政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以土地制度的改革为首,以相关的财税政策为匹配,使地方政府以可持续的“以地生财”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27-1937年湖北田赋问题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铁强 《江汉论坛》2004,(1):116-119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湖北田赋问题田赋在本期湖北地方财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田赋正附税及额外的浮收和摊派所构成的本期湖北农民田赋负担,已远远超过了广大农民的承受力;田赋征收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反映出政府与农民间仍然难以建立起比较直接的亲和关系,而是被乡绅、册书等农村传统势力阻隔在两端;湖北省政府整理田赋的种种努力基本上归于失败,这一方面反映出政府行政能力的低下,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传统势力仍然是一支足以阻碍中国农村现代化步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政策文献分析法,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现在的移民政策变迁进行了历史分析.文章认为,我国政府确立的移民政策和不同时期两级政府确立的财税制度以及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有密切联系.伴随市场改革的进行,企业要求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市场逻辑正在弱化原先的户籍制度,竞争式地方政府所采取的选择性移民政策则在塑造新的地方身份秩序.市场改革前,城市福利房的获得与城市居民身份资格有关;市场改革后,城市商品房成为外来移民获得本地户籍的重要条件.住房部分产权(使用权)向住房全部产权(所有权)的转变意味着,住房从再分配制度下政府对社会成员的政治控制功能,转变为市场制度下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功能.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减轻农民负担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国 《阴山学刊》2004,17(5):91-96
抗战时期,中共已经深刻认识到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性。为了巩固与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边区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有减租减息、减轻封建剥削,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精兵简政与部队生产相结合,财政上建立严格的制度,加强对各级财政的监督与管理等,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为农民减负是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后,直至现在政府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在改革中为国有企业营造良好的财税环境,以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认为,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着政企功能错位、财税体制改革滞后、国家财政支持弱化以及不合理的财政政策等问题.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必须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其主要措施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深化金融、社会保障、财税改革,完善财政投资政策以及统一税制,实施税收的国民待遇政策等,从而为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大国,什么时候把农民的问题解决好了,什么时候就会做到国泰民安、社会秩序稳定。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重温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减轻农民负担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减轻农民负担思想的基本内容 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国民政府的财政支援和国内友好人士的资助,农民负担相对比较轻。但是,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武汉失守之后,国民政府对边区的财政支援和国内友好人士的资助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严重的灾荒成为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推动因素之一;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把水利开发放在首要地位.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财政支持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地方政府积极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基本使西北地区摆脱了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初严重灾害的局面.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开发西北在开发与保护的问题上的矛盾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没有通过实现开发来解决局部性的灾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剖析福建省县域经济的现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研究发现,福建省财政税收政策仍然存在省直管县、简政放权落实不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不合理;财政政策目标不够明确;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持缺乏等不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为更好地推进县域经济跨跃式发展,应在全面推进财政、经济和行政“省直管县”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目标;加大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和科技支持力度等方面实施创新的财税政策,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财政分权在成功地为地方财政松绑的同时,也造成了我国政府治理的"事权属地化".各级政府财力事权不匹配,直接导致了我国地方财政实践中存在财力-事权倒挂现象.根据事权来源不同,事权可划分为显性(法定)事权和隐性(委托性)事权,而结合地方财力是否具有自主性,地方政府财力事权关系理论上存在压力模式、匹配模式和自主模式三大类.地方政府财力事权关系的理论类型划分,旨在为进一步促进国家职能在地方落实,建立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民负担在不断“减轻”中加重,这一困境是传统集权型财政体制的直接后果。传统集权型财政体制不断索取农村资源,阻碍了农民负担的减轻,出现了减轻农民负担的制度锁闭。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也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根据减轻农民负担的需要,应从城乡一体化、乡村财权与事权统一两个方面构建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