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财政投资制度,也叫做财政投资贷款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一种比较独特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这一制度在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财政投资是通过国家财政进行的投资贷款活动,这种活动独立于一般会计(日本的中央预算)之外,由日本大藏省采取财政性的信用手段,以贷款、认债等有偿资金形式,按照国家的政策目的,向特定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提供资金,以推进国家经济政策和任务的实现。这种活动早在战前就已存在,但当时基本上从属于对外扩张需要,而且比重不大。战后,在1953年确立了财政投资制度,按年度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进行运用。1972年以前,该  相似文献   

2.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下村治的高速增长理论构成了战后日本以生产力为核心的经济政策的基本理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利用“资本产出系数”和“进口依存度”分别对国内、外的供给能力进行数量分析,论证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潜力。它的思想来源是凯恩斯的理论以及试图将凯恩斯的理论长期  相似文献   

3.
所谓地域开发是指日本政府对国内相对落后的地区,增加行政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企业在这类地区经营的外部条件,促使私人企业向那里转移资本、选址设厂的一种政策。是日本政府为垄断资本向相对落后地区转移资本、攫取更大利润而实行的政策。从客观效果来看,资本的转移又会导致资源的分配与利用和生产布局更趋合理,从而有助于日本宏观经济活动效益的提高。战后日本的地域开发是其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和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日本的地域开发政策、地域开发与基础结构的关系和地域开发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调整生产布局和基础结构建设,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地采用凯恩斯主义政策应对危机.事实上,战后日本实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期萧条期以及本次金融危机时期.实践证明,凯恩斯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经济复苏,但与新自由主义一样有利有弊.最新经济数据表明,受强劲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刺激, 日本经济已经触底,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日本将面临严峻的疗伤任务.  相似文献   

5.
1984年日本发生了一场经济政策论爭。凯恩斯经济学派极力主张改变现行的紧缩政策,转而实行膨胀政策,恢复凯恩斯主义在经济政策思想上的主导地位;反凯恩斯经济学派则针锋相对,主张坚持紧缩政策,以民间为主导推动经济发展。为了便于研究这一新的动向,本文拟从经济政策角度,对凯恩斯主义和日本经济的关系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6.
"安倍经济学"堪称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政策的一场重要变革。它一改过去以凯恩斯式财政刺激为主的方式,选择遵循通货再膨胀学派的理论,通过大胆导入非传统金融政策,并辅之以财政政策特别是经济增长战略的改革政策组合,试图以此推进经济转型、实现"摆脱通缩"的目标。迄今改革已取得切实成效,不仅就业形势大幅好转,企业部门的业绩改善也非常突出,为日本经济结构转型创造了良好条件。由于财政政策和增长战略两项改革的力度不足,导致了此次经济改革的结构失衡,造成了"央行独舞"的尴尬局面,难以控制的外部风险,特别是异次元金融宽松政策的未来"出口问题",也将对日本经济带来新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7.
技术变革和世界经济的未来趋势[美]K.弗里曼夏岚,谷洪译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虽然没有同时在北美、日本和欧洲出现,但事实证明,这次经济衰退是战后时间最长、后果最严重的一次。本文将论证在西方工业七国和其他工业国家中利用凯恩斯政策来促进投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凯恩斯理论虽然在英美国家已经过时,可是我认为在日本还是有效的,只有今天才是以减税、增加公共投资来刺激景气的大好时机。在日本是怎样实施了凯恩斯政策和取得哪些效果,可以就1965年和1976—1977年的实例进行观察。1965年是不景气的一年,当时很多人认为它不易好转。这种不景气被称为结构性的不景气。在不景气的时候,削减财政支出的作法,是凯恩斯以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外汇外贸立法研究中山大学法律系丁艳雅战后日本对外贸易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诸方面的,其中实行“贸易立国”战略,并成功地推行了一系列外贸政策就是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各个时期推行的外贸政策所以能取得成功,与其适时制定和完善外汇外贸立法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凯恩斯主义基本上形成于五十——六十年代.它的发展是与汉森、萨缪尔逊、希克斯等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凯恩斯主义的形成是以凯恩斯确定国民收入水平理论的解释为根据的.它也详细地研究了凯恩斯理论中有效需求动态、消费函数和投资问题、乘数的概念等方面.凯恩斯主义的正统思想成为制定反危机政策和增长政策的基础,这些政策旨在通过有效需求的调节影响经济行情.但是,凯恩斯主义有严重的方法论和理论上的缺陷.它的方法论忽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内部矛盾并简化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依赖关系.它的反危机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节能     
五、六十年代,日本的耗能量急剧增加。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政府开始实行节能政策;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又采取更为严历的措施,并取得了很大效果。一、日本的节能情况 (一) 战后日本的能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五十年代。这一时期是煤炭时代。煤炭占总耗能量的50%至60%。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最薄弱环节是煤炭不足,为此,1947年实行的所谓倾斜生产方式把煤炭生产放在第一位,并在财政、金融上提供了许多优惠条件以扶植煤炭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技术进步的内在机制与方式,技术的本质以及有关技术的经济问题的特殊性等等,都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 战后在日本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是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资产阶级经济理论。早在1946年,在吉田内阁担任藏相  相似文献   

13.
战后美国财政政策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财政政策演变可分为三个时期 :战后至 70年代末是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时期 ,主要实行补偿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7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是新自由主义财政政策时期 ,主要实施了减税和削减财政赤字等政策。 90年代是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财政政策的“折中”时期 ,主要是采用刺激经济增长和削减财政赤字的政策。内生性超均衡预算的财政政策最终使美国经济在 90年代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试论旧中国证券市场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券市场是各种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证券市场,资金的供需双方可以利用各种有价证券进行资金融通。通过证券市场的交易,投资者可以买进证券或者出售证券,以此转移投资风险和证券所有权。证券市场是运用市场机制,实行资金再分配的...  相似文献   

15.
70—80年代之交,凯恩斯理论和基于这一理论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福利国家”即国家调节经济的理论经历了危机。然而,凯恩斯学派创立了范畴、相互关系、反应及效益体系,而没有这一切,未必能想象出今日的西方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并非对国家经济部门和国家一切干预的庇护,它是一种独特的经济调节理论。首先它是以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为优先目标、以利用财政信贷体系为方法的、间接的宏观经济调节理论。因此,在谈论凯恩斯主义的危机时,应对其所作的众多批评加以分析,思考其未来并明确区分出:哪些批评真正涉及凯恩斯理论,哪些是因出于无知而嫁祸于它的。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的对外开放政策——分析与借鉴东北财经大学投资系张倩怡全相哲一、战后日本的对外开放政策战后初期日本的经济,可谓千疮百孔,但在短短几十年内,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之列,主要是因为战后的日本,逐渐从一个经济封闭的国家转变为开放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五、“经济改革论”的否定与肯定 是否应在战后日本实行强制性经济改革,是美国对日占领政策制定者们争论不休的另一个问题。日本派作为一个整体,对在战后日本实行经济改革始终持否定态度,但又因人而异。其实,系统地阐述“经济改革论”的恰恰是日本派的费尔里。他作为远东问题小组制定  相似文献   

18.
“日本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1 )“日本模式”的核心是“追赶”(注意 :不是赶超 ) ,目标是以实现重工业化学工业化为开端 ,赶上欧美先进工业国 ,或称之为“追赶型现代化”;(2 )“日本模式”的基础是“后发效益”;(3)以市场失败论”作为理论根据 ,加强政府干预 ;(4)以引进技术为主的技术政策 ,是追赶欧美的主要手段。战后日本的落后首先是技术上的落后 ,从而导致其产品的落后和产业结构的落后 ;(5)坚持“贸易立国”和“出口主导”,以保证“追赶型现代化”所需的外汇 ;(6)实行统制金融 ,以保证“追赶”所需要的低成本的巨额资金。“日本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政府一直把排除垄断的弊害,维持和增强企业的自由竞争能力作为制订和实施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原则。通产省政策局产业组织室主任藤岛安之在总结日本产业组织政策的内容实质时指出:日本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是“维持和促进自由竞争,确保经济自由和资源最合理分配”的政策。在这个意义上,日本政府集中采取了排除竞争的阻力、有效地把握竞争范围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等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文化外交战略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兆中 《日本学刊》2006,(1):118-128
文化外交是战后日本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日本文化外交战略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文化外交理念、机构和内容三个方面的变化来分析。首先,日本文化外交战略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其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其次,日本文化外交机构随着这种理念的更新而不断完善;再次,日本文化外交内容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历史问题的处理方法,成为影响战后日本文化外交战略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