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会敏 《理论界》2023,(3):80-86+15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天香》书写明朝晚期上海申府天香园的故事,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对天香园中女性人物的描绘。她们个性鲜明,多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一定的书画才情。在几代女性的手中,共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天香园绣,其中饱含个人情感和生命体验,并融入了诗画内涵。在男权社会背景下,这些女性结成坚固的女性同盟,抵御人生困境。她们具有强烈的自尊和独立意识,力求摆脱传统社会女性的依附性,以刺绣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并承担起家庭的经济重任。在刺绣艺术从闺阁走向民间的过程中,天香园的女性绽放耀眼的生命之光。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上的刺绣与缂丝孙佩兰刺绣与缂丝是中国古老的手工艺品,以精湛的技巧、古朴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丝绸之路上出土的刺绣与缂丝大都是汉、唐珍贵的文物,是研究早期刺绣与缂丝的重要资料。新疆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者与海峡两岸有关专家为发掘与研究这批文物付出了...  相似文献   

3.
女性与民族(本土)传统的关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不断触及的命题。20世纪90年代的《高老庄》(贾平凹)与《孕妇和牛》(铁凝),21世纪初年的《秦腔》(贾平凹)与《天香》(王安忆),即为此一命题的代表性个案。《高老庄》将女性的生育力设置成可能带来高老庄传统复兴的外在力量,《秦腔》则提供一个地方传统(秦腔)的女性守夜人形象,但女性经验却从没有进入叙事对“本土传统”的建构中。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孕妇和牛》将女性孕育能力看作是文化传统再生产的内在力量,《天香》则以女性所传承、持守的地方小传统(刺绣)为支点,来重写中华精英传统(大传统)。《孕妇和牛》和《天香》代表着对女性与传统关系的几点全新理解,呈现了将女性的身体和文化经验植入本土传统建构的可能性。这样的“植入”,不仅意味着女性参与本土传统的赓续进程,也意味着对本土传统的重新定义,还意味着打捞被以往的“传统”省略的女性经验,可能要超越父性传统与女性之间压迫与屈从/反抗、大与小、上位与下位的二元对立模式,呈现两者间复杂多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由维吾尔家庭主妇组成的“迪丽凯西民族刺绣协会”的简介,以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刺绣如何与协会相结合,并深入探讨协会内部的组织机制、文化以及互动过程,之后将这一少数民族妇女经济组织与其他相关实体作比较,得出要在组织的发展中进一步加强参与妇女的话语权的结论,进而推动维吾尔妇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手工技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现代以来手工技艺在时代更迭中呈现出兴盛至衰落再至复兴的波浪式起伏发展态势,其纪录影像书写也随之经历了萌芽、发展及繁荣阶段。影像书写主要依托人类学、影视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并遵循各学科阐述逻辑展开,彰显着时代的塑造性,使不同时期二者的发展轨迹呈现出一定的非同步性。在当前复杂的社会语境下,尤其是伴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官方与民间的积极互动使手工技艺影像书写形成新的发展态势,其发展将会在时代脉络中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6.
杨渝坪 《学术论坛》2012,35(5):174-176
从刺绣的类型、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上探讨彝族服饰刺绣图纹的文化内涵,按图案探讨其中典型的马樱花、四方八虎纹、马牙裹布绣等所特有的象征意义。这些服饰图纹反映出彝族特殊的祖先崇拜和先民图腾崇拜及朴素的哲学观念,刺绣纹样多层次地折射了彝族特有的审美观和民族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7.
川西嘉戎藏族刺绣、纺织品的表现形式及造型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姝丽  曾明  张超  李明 《天府新论》2004,1(5):111-113
川西嘉戎藏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姿 ,在藏族艺术百花园中独具特色。嘉戎藏族刺绣、纺织品是有别于藏族其他地区的一种最典型、最独特的民间工艺形式 ,是藏族服饰地域风格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嘉戎藏族刺绣、纺织艺术风格在孕育、演绎、发展过程中 ,与各种文化交流、融合 ,因此表现出与其他地区藏族不同的特点 ,藏族地域性文化特征显著。嘉戎藏族刺绣、纺织品独特的表现语言及造型特征 ,直接体现了该民族的审美风格和民族特性 ,是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新疆社科信息》2009,(5):31-31
这几天,托里县摩普乡库普村哈萨克族妇女木合亚提和刺绣店的姐妹们异常忙碌,连续接了几个购货订单,她们加班加点地忙着给客商赶活。  相似文献   

9.
从思想史角度出发,立足文本开显的意义,与阅读主体理解和把握的意义一致性问题,展开话语表达如何才能真正表达作者真实意图,以及如何才能洞察文本所显现的真理所在,阐述把握文本写作技艺才是唯一路径,在哲学、科学、修辞学语境中论述表达与技艺的关系,从而凸显思想史对深化理解哲学与政治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洁淼 《理论界》2012,(12):41-43
在国家大力提倡知识产权保护的背景下,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手工艺与知识产权的冲突日渐凸显。苏州镇湖刺绣作为传统手工艺的一种也毫不例外地遭遇了知识产权困境。其他传统手工艺应从镇湖刺绣在解决其与知识产权的冲突中采取的版权、商标、专利多维保护,平台、协会、政府等多方主体合作的模式中吸取经验,不仅要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传统手工艺,还要集合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等多方的力量,大胆创新发展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恢宏隽永的民族文化遗产中,民间艺术占据着重要位置."刺绣"作为民间艺术里的一块绮丽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浓郁的乡土情结、族群意识和传统习俗.而议起刺绣中的"枕顶绣"文化,却为现今民众所遗忘,甚至成为陌生的一层民俗记忆.如今我们所居住的环境空间里几乎找寻不着那些曾经古朴淳真的民间手工绣花枕,取而代之的是洋枕、化纤枕、乳胶枕等机械生产的成品.因此,对民间枕顶绣的民俗文化和刺绣纹样的探索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2.
高菱 《天府新论》2021,(4):84-92
在先民追溯的神农时代,耕稼是文明最先进的知识与技艺。周朝以农兴国,亦从耕稼之事中提炼无逸的精神品格。但随着文明与社会的发展衍化,耕稼逐渐由政教整体的中心、急务隐退至边缘。经由君子小人之辨、力与德之辨,孔子的耕稼观念从实义向德义转化。一方面,掌握耕稼知识无助于挽救礼崩乐坏的危局,孔子推重更具政治文化影响力的君子之学;另一方面,耕稼与修德在转化原始力量上又具有同构性。耕稼观念的变化引发了农家的应激反应。在与农家的论辩中,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并将力与德之辨引申为力与心之辨、夷与夏之辨,否定了耕稼与品性的关系。荀子虽然意识到心与力在事中的统一,但依旧以物与道之辨承继了君子、小人的分野。庄子在孔老思想的基础上,重新赋予耕稼以内在价值,耕稼之事可以治身修德,技艺可以载道,由此转化了儒家主导的耕稼观念。  相似文献   

13.
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文化遗产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应得到珍惜和保护。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文明、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56个民族的多元化生态,使中国非物质文化十分丰富,如陕北的剪纸、社火、南方的傩戏、少数民族的刺绣织锦、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纳西族的东巴乐、彝族的漆器、维吾尔  相似文献   

14.
何历宇 《云梦学刊》2003,24(3):25-28
柏拉图有关政治技艺的思想包括:政治技艺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中庸之道是政治技艺的基本原则;政治技艺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发展和完善;政治技艺是一种理念等。这些思想说明,柏拉图政治思想作为西方政治思想的滥觞与西方主流政治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与中国古代的经典政治理论是不同质的。  相似文献   

15.
景宁畲族民间工艺艺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畲族的民间工艺文化在畲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以刺绣、彩带、竹编、服饰等为表象的工艺文化更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对这些工艺文化的研究、整理对于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自媒体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发掘其中的内在价值,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文章从自媒体时代背景入手,简述徽州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发展和特点,探索非遗传承的方法和路径,希望能推动徽州非遗的传承和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校管理艺术是探索学校领导管理活动奥秘的钥匙,不同的学校管理艺术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因此,管理者不但要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而且还要依靠自身丰富的经验和直觉判断处理问题,选择和运用灵活多样的管理方法,采取机智灵活的技艺,以期达到最佳的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8.
伍玉西 《学术研究》2022,(3):129-137
在清代前中期的顺治至嘉庆朝,有一批来自西方的科学家、技师和艺术家(被称为“技艺之人”)获准为清廷效力。他们进京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式,推荐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把他们推荐给中国皇帝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已供职于廷的西洋人,二是广东督、抚。这两条推荐途径交替发挥主要作用,最后发展到只能由两广总督奏报。就推荐方式而言,广东督、抚只有奏报这一种,供职于廷的西洋人主要以奏章形式推荐,有时也会利用在皇帝身边的有利条件进行口头推荐。因清廷缺乏引进西方科技艺术的动力,加之进京效力西洋人几乎是清一色天主教传教士,清代前中期的西洋人才引进经历了一个从积极招徕到限制再到最后停止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漆艺与拓印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演变,现从拓印艺术入手,综合拓印和漆艺的历史、起源、技法等方面考量,分析拓印与漆艺各自的艺术特点,阐述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并提出二者相互融合的艺术创作,为未来漆艺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新思路、新技法。  相似文献   

20.
房道国 《东岳论丛》2003,24(2):88-93
冀鲁豫地区的桑蚕丝织业的历史 ,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即已产生桑蚕业 ;商代有了进步 ;到了周代 ,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 ,其种桑、养蚕和丝织业 ,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生产出齐纨、鲁缟、刺绣、锦等著名丝织品 ,成为当时全国丝织业的中心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