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法公开是法律体现民意之前提,近几年来,人大通过公开征集立法项目、专家参与立法、公布法律草案、举行立法听证会等形式,使立法过程更为公开和透明,立法为民理念更为突出。立法的过程也是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此种博弈无疑能使立法机关更为充分考虑各方利益诉求,以制定出更加公正合理的法律。  相似文献   

2.
1月18日下午,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明义向大会作工作报告。通过报告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以实际行动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快中原崛起作出的积极贡献。以人为本立法为民【报告摘要】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省级法规75件,批准郑州、洛阳两市法规73件。在制定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时,特别关注民生问题,把工  相似文献   

3.
《领导文萃》2005,(8):36-38
去年3月,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将《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草案)》在网上公开征集市民意见。出乎意外的是,绝大部分市民对草案持反对意见。法制办已按照立法程序,请相关部门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今年将再度开展调研、起草。法制办的决定是明智的,它制止了一部不大合乎法治原则的法律被付诸表决的尴尬。可以设想,若是这样的法律获得通过,颁布施行,恐怕会激起民众的非议。而一部从一开始就遭到民众怀疑,更不要说非议的法规,其执行的成本将会非常高。民众议论最多的,是该草案中的三项内容:出租合同登记备案制度、出租人和被委托人与派出所签订《治…  相似文献   

4.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0,(45):15-15
从11月5日起至15日,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参与2011年四川省政府立法计划项目的“海选”,这是该省首次全面公开省级政府部门上报的立法项目和征集到的公民立法建议.以此推动开门立法.拟列入立法计划的项目共69件.地方性法规项目投票限选5件.省政府规章项目限选10件。  相似文献   

5.
翟峰 《经营管理者》2006,(12):16-18
<正>这部综合性地方旅游法规的实施意义不单单体现在四川,更直接地体现在全国了。2006年11月1日,《四川省旅游条例》正式实施。在全国尚未出台旅游法的前提下,四川省的这部旅游法规地方性立法得到了包括国务院分管旅游工作的副总理吴仪和国家旅游局及全国各地各级旅游机构从上至下的关注和支持。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表态:支持四川的旅游立法试点。国家旅游局表示:将四川列为地方立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快速普及;网络民意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更巨大的作用。本文从“躲猫猫”事件这一个案切入,分新事件过程申网络民意表达的走向与政府应对措施,并由此深入分析我国网络民意表达的发展现状,以及政府应如何积极应对, 促使网络民意在民主进程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08,(49):15-15
11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项目(2008年-2012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布的66个立法项目中,有近1/3涉及民生改善。广东省人大法工委主任王波表示,这66个项目是从137个项目中筛选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是在当今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条件下,政府实行政务信息公开的新的形势。它在提高政府透明度、促进社会民主政治以及保障公众知情权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进行各个部门利益之间的协调、如何完善立法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如何更大限度的保证公众利益是减少立法过程中部门利益争夺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民主立法是现代民主原则在立法程序、形式上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硌然要求.要扩大和提高公民参与民主立法的程度,应从两个途径入手,一是在主体上保证法定内的主体科学参与和法定外主体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二是在程序上坚持立法计划要公开,法律草案要公开、立法文件和资料要公开.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国家,公民社会比较发达,公民意识相当浓厚,公众政治参与是公民经常行使的一项政治权利,已经成为代议制民主的重要补充.公众通过网络民意表达等多种途径和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已引起政府重视甚至直接参与到政策法规的制定.总之,西方国家在网络民意以及政府回应的相关举措许多地方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钟晓晖  邓璇 《经营管理者》2013,(27):271-271
高校信息公开作为教育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既是高校对社会公众教育信息知情权的回应,又是社会民主法治的体现。本文从我国高校现代大学治理、公共权力以及教育平等的三个角度分析,阐述了我国高校信息公开的价值与意义,旨在表明高校信息公开对于发挥高校现代民主与法治精神,对于建设公开、透明的现代大学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民主与法治的有效工具。它通过揭示和向社会公众反映受托责任者代表国家与公众利益履行职责的总体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立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多重约束机制的合力作用,促进受托责任者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的法律尊严,完善国家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利益的日渐多元化,公共决策与民意间的矛盾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不断上演。领导干部在制定公共政策或实施战略计划时,科学把握决策价值、掌握政策工具、增进公众支持度,是当前新常态下提升党和政府公信力的必由之路。一、广东茂名"PX事件"引发的思考广东茂名某PX项目是当地政府极力推崇的一个项目,但仍然没有摆脱以往PX项目遭遇民众强力反对的  相似文献   

14.
今日之中国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不依赖于对于官的信仰),建设的是民主法治国家,而官本位的回潮之势,更多的是利益关系的扭曲。见不得光的利益,与权力运行的封闭存在着相互强化的效应,酿成比传统社会官本位更劣质的政治文化。今日之官本位,已无传统社会的责任内涵以及与民众的道德契约,实则是权力不受约束下形成的利益"城堡"。在"城堡"外面,是拼命想进入的汹汹人潮。  相似文献   

15.
根据农业部门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已有98%的村实现了财务公开。通过开展农村财务公开,进一步规范了农村财务行为,理清理顺了农村财务关系,促进了农村财务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同时也充分行使了农民民主管理权力,体现了农民民意,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稳定健康发展。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健全,农民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现行的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也显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网络中出现的热点、焦点事件大多与社会民生、社会监督密切相关,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反映,普通网民的诉求借助网络环境,在网络中形成一种超强的场效应,使得议题不断推进、更新,最后通过网络这一平台推动事态的发展,影响舆论,改写事件进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先进性和我国公民民主意识的提升。作为领导者,应该弄清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起因和背后的真相,尽快给民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减少和避免此类事件的  相似文献   

17.
徐明璐 《决策探索》2008,(12):25-27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实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务公开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需求;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要求,也是现代法治基本理念的必然内容;既是预防、治理权力腐败、建设廉洁政府的现实途径,也是我国加入WTO、适应经济全球化、迎接知识社会到来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杨敏 《决策》2006,(6):12-15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主流渠道。“两会”期间,据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和央视国际网不完全统计。对政府提出的意见和给总理本人提出的问题就多达几十万条,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的开场白中这样说道,“我从群众的意见当中,感受到大家对于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 网络时代宽松的利益表达。催生民意型决策时代的来临。网络论坛、听证会、电视辩论、民意调查,在给民意生长提供了全新空间的同时,政府决策也越来越多地遭遇到民意交锋。今天,我们无须探讨决策者脑子里有没有民意,而要去分析民意如何进入决策机制。以及民意生长过程对政府决策产生的影响。 民意型决策有哪些新的特点?哪些渠道反映出的民意才具有代表性?面对民意交锋政府应该如何回应?社会理性、媒介理性、政府理性三者的良性互动到底如何形成? 一句话,民意生长必然改善决策品质。  相似文献   

19.
在一些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中,能否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吸纳民意,既体现了决策者的执政理念、执政价值取向,也体现了决策者的作风和领导方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按照这一要求,在重大决策中充分吸纳民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在政务公开、建设透明政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中央到地方在一些重大决策中越来越注重吸纳民意、尊重民意,并探索出了不少吸纳民意的途径。第一,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人大代表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的民主气氛越来越浓厚,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信息公开理念已成为网络时代社会的共识。在天下媒体一网收,上天入地遍地球的网络民意瞬间升腾的时代,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做好新闻发言工作,对于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