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回避新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理论关于经济周期波动成因的假设分歧,选定反冲模型这一时间序列分解方法,估计中国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并以此考察中国潜在产出的决定因素以及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联动关系。分析表明,潜在产出主要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趋势,并非引起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而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宏观经济短期波动态势的重要指示器。两者分别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和短期波动态势,是分析宏观经济增长问题和波动问题的有用指标和重要结合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广义的C-D生产函数,对新疆财政科技投入的经济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财政科技投入每增长1%,GDP平均增加0.202%;对滞后一年的经济增长分析显示,财政科技投入每增长1%,GDP平均增加0.238%。反映出财政科技投入不但对当期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还存在滞后效应;新疆应在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总量的同时,对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1992年以后,中央计划价格逐步被市场价格所代替,在这个过程中,改革以前所形成的压抑型通货膨胀转化为公开的通货膨胀.随着通货膨胀的公开化,通货膨胀压力就会越来越弱,价格会越来越接近市场价格,进而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也表现为显著.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提高潜在产出来控制通货膨胀.导致潜在产出具有上升趋势的因素主要有技术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投入的增长.当然,过度依赖要素投入来刺激经济增长,会导致价格指数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上升,产生通货膨胀压力.因此,依赖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潜在产出,能较好地抑制通货膨胀,真正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与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4.
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是政策制定者判断经济形势并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采用年度宏观数据,运用生产函数法估计我国潜在产出和计算产出缺口,并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产出缺口的成因及表现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狭义货币增长率和全社会总消费增长率是经济周期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传统意义上影响实际产出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对于产出缺口并无显著影响,不是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对保持经济稳步增长、减少经济周期波动而言,固定资产投资、狭义货币和全社会总消费仍然是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新疆84个地州县市近年的面板数据,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SFA),考察了新疆84个地州县市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并分析近几年来各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变动的趋势及其空间分布趋势。发现不仅各地区的技术效率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新疆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普遍比较低,在技术效率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6.
中美宏观经济波动周期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采取HP滤波、ARMA模型及R/S分析来研究相关数据,发现中国宏观经济和美国宏观经济波动均存在平均长度不同的非周期循环,就平均周期长度而言,前者属于基钦周期,后者属于裘格拉周期,而且中国宏观经济开始转入裘格拉周期;其次,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Hurst指数小于美国宏观经济波动的Hurst指数,且二者均大于0·5,说明它们都具有状态持续性,而从总体看,美国宏观经济比中国宏观经济更加持续、稳定;另外,就波动周期的形成原因而言,二者波动周期的形成机制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41个进口来源国的制造业行业数据,研究中国进口对进口来源国产出波动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进口能够显著抑制进口来源国的行业产出波动,且该结论在进行内生性处理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依旧成立。从影响机制来看,提高进口来源国的行业专业化水平能够显著增强中国进口对进口来源国行业产出波动的抑制效应,但进口来源国嵌入中国价值链程度的调节效应却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进口能够显著抑制进口来源国低技术水平、中技术水平、高贸易开放度等行业的产出波动,对高技术水平、低贸易开放度等行业的产出波动则没有显著影响;与中国进口不同,美国进口会显著加剧进口来源国的行业产出波动。本文揭示了中国进口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为世界各国制定对华贸易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培育浙江工业新优势——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浙江原有的低生产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削弱.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视角,通过计算工业增加值基尼系数和广义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来分析浙江工业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工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并就此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侯英 《理论界》2010,(4):56-57
货币供应量与产出关系是货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而其中最为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是货币是否中性的问题,这也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采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方法对货币供应量、利率变动与实际产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用“谷-谷”分析法,我们考察了江苏GDP增长率的波动周期。经过研究分析 我们发现,江苏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峰位、深度、平均位势和扩张长度等,在改革前后都发生了明 显的变化。其结论是:江苏经济周期由改革前的“大起大落”型转向改革后的“高位震荡”型,那么即 将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周期特征又如何呢?我们预测,它将会出现一个“缓升缓降”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而科技进步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进步和区域创新能力在内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角度计算并分析了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但是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仍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结论。本文在对形成基础法进行了改进的基础上测算了1980~2006年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并将其引入C-D生产函数,经过回归分析发现,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但是贡献率低于劳动力数量及物质资本投入,说明我国农业生产仍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本文还通过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增速与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增速的比较分析,找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少,增速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常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只是在时域或频域上进行,而我们利用时间窗和频率窗都可改变的时频局部化的小波分析对1991年以来的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991—1994年的经济周期波动剧烈,经济大起大落;1995—2004年的周期波动存在长短期波动叠加的现象,波动幅度明显减缓;2005—2008年的周期波动的波形简单,总体振幅与上一阶段相近。我们还利用小波分析对我国2009年1季度至4季度的GDP增长率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西藏统计年鉴、历年人口抽样调查及第五、六次西藏人口普查的数据,考察了西藏人口文化素质的特征,建立西藏经济增长和人口文化素质的关联模型,计算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状况,得出了人力资本存量的发展对西藏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断增强,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相比于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投入的经济效益是明显可观的结论。并据此结论提出了促进西藏人口文化素质和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向量自回归模型中引入了增长率水平和产出波动性的双区制状态变量和状态之间的马尔可夫转移过程,并对我国经济增长率与波动性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描述和检验。通过检验发现,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与波动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不同区制状态中经济增长速度与条件波动性的相关性程度有所不同,体现出经济波动“溢出效应”的非对称性。我国经济中适度增速和适度波动性的区制状态组合具有最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这说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7.
史建明 《河北学刊》2006,26(3):200-205
经济周期波动是一种超越体制和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在经济周期波动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千差万别,而且各个因素交互作用的机制及其程度也各不相同。本文主要分析了投资、消费、价格、财政、贷款和外贸等七个内生因素对河北省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增长率的波动对经济增长率波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财政收入和投资。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模型,利用1980—2009年河南省农业投入产出的时间序列资料,首先分析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劳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等诸要素对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其次,测算和分析了此阶段性的要素增长率及要素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投入、科技进步是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力及土地对河南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以美欧为首的发达国家之间在转基因农产品专利利益上的冲突,以及由美国主导的过度专利保护,给发展中国家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带来了巨大损失和贸易挤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发展,国家间关于转基因农产品的贸易合作将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应当寻求符合国情的专利保护度,从而达到转基因农产品贸易利益的均衡,以实现共赢。这对我国转基因农产品的技术研发、专利保护及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目前经济学界和政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静态分析显示,1994年以来,广东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高于全国水平,是泛珠三角区域最严重的省份.其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996年之前地区经济不平衡呈平缓态势,1997-2006年不平衡态势加重,2007年之后加重势头得以遇止.动态分析显示,考察期内广东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动态缩小趋势,只是速度相当缓慢,从而使静态加重趋势未能得到迅速逆转.研究表明,广东虽然总体上属于国内发达地区,但省内各地区经济差距却高于全国水平;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重点在于缩小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差距;加快山区和两翼的产业结构转型步伐,提高二、三产业占比是缩小广东地区经济差异的有效途径;人口负担率居高不下,并且呈现上升趋势,是困扰山区和两翼经济发展从而加剧地区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扭转其升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