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关于曹雪芹祖籍的研究中,七十年代发现的康熙六十年刊、唐开陶等纂修的《上元县志》卷十六中的《曹玺传》,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宝贵的资料。这篇《曹玺传》记述说: 曹玺,字完璧。其先出自宋枢密武惠王彬后。著籍襄平。大父世选。令沈阳有声。  相似文献   

2.
李朝威的《柳毅传》是唐传奇中一篇优秀名作。这篇小说,无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表现形式上说,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别具一格,是中唐传奇中的佼佼者。唐传奇取材于婚姻爱情的作品很多,其中以严格的现实主义去反映这个社会问题的作品有《霍小玉传》、《莺莺传》和《李娃传》。这些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都取决于其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态度,她们或以顺从维护而取容,如李娃;或以反抗而被践灭,只留下一阙哀怨的悲歌,如霍小玉、崔莺莺。《任氏传》是一篇特殊作品,他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以人狐的恋爱去表现非礼教的倾向,但任氏、郑生、韦崟的生活,格调不高,且小说以任氏不得善终为结局,只可视  相似文献   

3.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今读中华书局点校本两《唐书·李密传》,心有所疑,兹录于下:1.《旧唐书》卷五三《李密传》:“(李密)以房彦藻为左长史,邴元真为右长史,杨得方为左司马,郑德韬为右司马。”(第2211页)按:“杨得方”当作“杨德方”。《李密传  相似文献   

4.
一、李侗的生平事迹 李侗,字愿中(1093—1163),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因剑浦曾名延平,故又称延平先生。他的祖辈三代都是进士出身,任过朝廷文官。李侗从幼年起就“习举子业”(《李延平集》卷一《初见罗豫章先生书》),接受正统的儒家经典教育,二十岁时,在家乡已小有名气,“既冠,游乡校,有声称”(卷四《李先生行状》)。 北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李侗二十四岁时,闻郡人罗从彦(字仲素,称豫章先生)在杨时(字中立,称龟山先生)处得二程的“不传之学”,慕名而拜罗从彦为师。从此,李侗成为二程的三传弟  相似文献   

5.
《汉书》中《卫青霍去病传》所附之《公孙敖传》讹误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书》中《武帝纪》与《公孙敖传》的对照印证中 ,可发现二文在记载上有所出入。从《汉书》中搜取旁证可考查出《武帝纪》中关于公孙敖的事迹生平记载俱实 ,而《公孙敖传》之叙述则与史实相背  相似文献   

6.
《道藏》本《茅山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茅山志》是卷帙浩繁的《道藏》中一部独具价值的道教史籍著作,但它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认识与重视,今特作试论,为沉寂的道教文献研究贡献一点力量。 (一) 《茅山志》收录于《道藏》“洞真部”记传类“龙”“师”“火”字号内,每卷大题之下皆署“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译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地理类存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中岛敦的短篇小说《山月记》以及其所依据中国唐代的传奇小说《人虎传》两文学作品受到前代文学怎样的影响,首先从宋朝初期编纂的《太平御览》入手,按时间顺序进行纵向考察。其次在对《山月记》和《人虎传》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阐明在两作品中对于唐前虎的变身谈中的要素的继承情况。从变身原因和变身前后的状态来看,唐代传奇小说《人虎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东晋以后的虎变身谈的影响。中岛敦的《山月记》中虽然可见《人虎传》对其的直接影响,但从变身原因及变身前后状态的角度来看,其受到中国唐前虎的变身谈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廖平在《左传》的今古文归属问题上的认识有前后的明显变化,在关于《左传》是否为解经之书的问题上,也存在着对《左传》从史学著作到解经之书的认识变化。廖平论证《左传》为解经之书的方法,就是将《左传》的内容分为记事和义例两大类——记事为《传》,义例为《说》。从而解决了经学史上《左传》是否为解经之作的疑难。把历来被认为不传《春秋》的《左氏春秋》一变为解经的《春秋左氏传》了。  相似文献   

9.
《易经》和《易传》合在一起称为《周易》。二者不是仅仅一前一后排在一起而已,而是《传》的一半以上散排在《经》的各条之下。这样,《经》穿上《传》的大衣,使人们错误认为《周易》从头就是一本书而不是凑合成的,从错误认为对它只有一种解释并没有对不同部分作不同解释的必要。可说《经》消失在《传》的云雾中。近人顾颉刚、高亨等等经过仔细研究,恢复了前者的独立性。他们的工作做得彻底、出色,本文在这方面提不出什么修改或补充。本文只拟谈谈(一)卦是怎样演出的,(二)是怎样使用的,(三)凶吉怎样断定和(四)哲学内有无八卦的地位。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斩鬼传》是我国第一部纯以讽刺为目的创作而成的小说。从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影响上看,《斩鬼传》的贡献是任何一部作品都无法比拟的。由于当时社会舆论和政治环境的压力,使《斩鬼传》在作者有生之年未能付梓;而在作者辞世之后《斩鬼传》却被广为刊布。《斩鬼传》在创作主旨、艺术手法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藏族《格萨尔》史诗的版本,有分章本和分部本之分。分章本是每章只写一个故事,集若干章为一本,故称“分章本”。如《格萨尔王传》“贵德公章本”分为五章;又如《下拉达克格萨尔王传》分为七章。分部本足在一部史诗中,从头到尾只写一个故事或一次战争。如《天岭之都》只写天神会商,派神手下凡拯救众上油事;《霍岭战争》只写霍尔入侵岭国抢夺王妃,岭国奋起抵抗救回工妃,消灭霍尔王故事,两种本子,以分部本为多,目前已知的多达百余部。在众多分部本中,各部所写的题材虽各不同,但在其创作方法上,在内容结构上,有许多分部本,则往…  相似文献   

12.
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是传世的唐传奇中的名篇佳作。在此主要从李公佐传世的三篇传奇《古岳渎经》、《谢小娥传》、《庐江冯媪传》中粗略探求其生平以及其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并将以《南柯太守传》为重点,考证作者李公佐儒释道兼容但仍谨守儒家正统观念,也是唐代中晚多数士人的思想写照。  相似文献   

13.
(一)从翟让大业六年(610)聚义,瓦岗军在翟让统率下抗御“围剿”,势力逐步扩大,到大业十三年二月李密称魏公、建立洛口政权,约历六年,瓦岗军发展成为黄河中下游一支颇有影响的农民革命武装。根据《隋书》、两《唐书》、《通鉴》卷183和《李(?)墓志》、《吴广墓碑》、《牛秀墓碑》的记载,瓦岗本部除总头领翟让外,还有大头领徐世(?)、单雄信,军师贾雄,书记邴元真,知名小头领王儒信、吴黑闼、牛进达、翟弘(《隋书》、两《唐书·李密传》作“翟宽”,《河洛记》作“翟洪”)、翟摩侯。其中,贾雄、王儒信籍贯不明,翟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享年岁说辨正□魏正申陶渊明享年63岁,本来是个颇为明确的问题。《宋书·隐逸·陶潜传》:“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萧统《陶渊明传》:“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晋书·隐逸·陶潜传》:“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王质《栗里谱》...  相似文献   

15.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较为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其载史年代大致与历史上的春秋时期相当。从体例上看,全书可分为经、传和论。经、传是正文,比较详细系统地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历史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是我们研究春秋时代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论是作者本人的发凡立论,在书中主要以“五十凡”和“君子曰”的形式出现,是我们研究《左传》作者思想最直接的材料。在《左传》书中,经、传和论相互印证和深发,使作者思想从不同侧面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本文拟以《左传》中的“君子曰”为主体,综合传、论两方面的有关材料,对《左传》作者的思想倾向作一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醒世姻缘传》和《金瓶梅》是中国古代章回小说中的两部巨著 ,同属于描述家庭生活的人情小说。随着对此两书研究的深入 ,《醒世姻缘传》对《金瓶梅》的继承与发展得到承认。这种继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 :后出之书《醒世姻缘传》继承了《金瓶梅》的写实精神 ,真接反映现实人生 ;《醒世姻缘传》对《金瓶梅》的发展表现在对写实的进一步推进 :不止于暴露黑暗现实 ,而是探求原因 ,表达理想 ,这样就使《醒世姻缘传》有了一层淡淡的理想色彩 ;《醒世姻缘传》对“亵墨”的处理也较《金瓶梅》更为积极健康 ;在作者结撰时代故事上 ,《醒世姻缘传》并不以前代作品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 ,表现出个人独立创作的发展趋势 ;从章回小说的外在形式上 ,《醒世姻缘传》的回目更加整齐 ,说话的套式渐渐淡化 ,标明章回小说在体制上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恨歌传》是唐代传奇中名篇之一。自古以来就被认定是陈鸿作品,人们对此也坚信不疑,但事实上疑点颇多。本文从《长恨歌传》版本流传、歌”与“传”的关系、陈鸿其人及其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考察与质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断想:《长恨歌传》的作者当为演唱《长恨歌》的歌女。  相似文献   

18.
中华校点本《旧唐书·苏瓌传》校记中的一处脱误王京阳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所中华书局校点本《旧唐书》卷八十八《苏传》中,为“父”一句作有校记。校记去:“父,各本原作父勖。据本传所载,之从父兄名勖.则璃父不当更名勖。今据《新唐书》卷七四上《宰相世系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史记》人物传记的历史叙事为中国叙事文学提供了叙事元模式这个理念出发,探讨了《史记》在叙事时序、叙事速度上对《水浒传》的影响,并认为《水浒传》继承和发展了《史记》人物传记中的单传、合传及附传三种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20.
传:赋之变体     
赋与传,彼此间可谓泾渭分明:前者属文学,后者或入经学,或归史学。但在先唐文献中,二者确乎有过一段文字姻缘,结出的果实虽不算丰硕,却堪入精品之林。我们不妨循着语义递嬗的轨迹,在严格的文体分类之外,接续上这一失落的历史谱系。一首先从一桩历史公案谈起。《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说:“初,安入朝,……(上)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颜师古注:“传,谓解说之,若《毛诗传》。”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第九》“离骚传”条第一次指出“传”为“傅”字之讹。他认为:“‘传’当为‘傅’。‘傅’与‘赋’古字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