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雪  张庆普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671-675
合作创新是21世纪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积累和创造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合作创新知识转移主体的角度分析了其所面临的关键风险因素,基于可拓评价方法的相关理论,构建了风险评估的物元模型,并通过实际应用研究,提供了该评估模型的使用方法,对企业合作创新知识转移主体面临的风险给出了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企业合作创新风险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对企业文化进行新界定的基础上,运用量子场论研究了企业文化场的"物质"特性和结构,构建了企业文化场结构模型.结果表明:①企业文化场在不同的层级具有不同的特征显现.在微观层面,显现为大量相互耦合的基本元场(量子场),遵循微观高速粒子运动律;在中观层面,显现为企业家文化场、中层管理团队文化场、员工文化场、制度文化场、物质文化场的相互作用;在宏观层面,企业文化场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场".②企业文化场具有自我恢复力和能量等级特征,能量等级越高,刚性越强,越容易向外透射价值观和信仰,难以受其它文化场的影响.③企业文化刚性超越需要相当级别能量的激发,使企业文化场发生能量等级跃迁,破坏其自我恢复力.  相似文献   

3.
郭毅  於国强 《管理学报》2005,2(6):696-705
探求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战略管理研究的永恒主题,在评述现有相关文献(产业结构观和资源基础观)的基础上,结合组织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研究持续竞争优势的新视角--组织场域观.组织场域不但为分析企业战略决策行为提供了具体的情景脉络,而且也可以对企业"战略-环境"的相互构建和嵌套过程进行动态揭示和展现.一方面,通过具体分析企业的战略行为识别资源、动员资源、获取资源和运作资源的动态过程,结合组织场域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企业各战略行动的理性和逻辑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实际战略决策是一种相机决策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战略行为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过程性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也就其义自现了.  相似文献   

4.
默会知识在企业知识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构成了企业动态知识创新的起点和基础。知识创新即是默会知识积累、表达、共享与整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场"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默会知识运动、转化、整合的载体。"场"的质量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最终是由企业文化所包含的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所决定的。本文最后提出了改造企业文化,优化知识整合"场"的对策建立。  相似文献   

5.
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装备制造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了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同时,构建了包括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关系互动、知识创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个变量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表明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关系互动和知识创造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通过两者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知识匹配、知识转化和顾客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旺盛 《管理评论》2004,16(6):34-38,49
从市场角度看,竞争优势表现为企业比竞争对手能提供更大的顾客价值,企业是否具备创造顾客价值的知识是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也即企业的现有知识能否与创造顾客价值所需的知识相匹配是企业培育竞争优势的起点。本文构建一个基于知识匹配视角的顾客价值创造模型,并分析该模型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运用知识创新和知识转化创造顾客价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企业间战略联盟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企业创新实践活动中的知识管理过程,以及吸收能力对于外来知识创造和新产品开发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通过分析127家联盟企业的调查数据,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联盟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有利于成员企业的知识创造,同时知识创造促进了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吸收能力在知识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对知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快速地改变着组织的结构和边界,中间组织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而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创造价值的典型组织体类型.基于中间组织理论和知识链理论,研究成员企业知识资源对中间组织知识链生成的影响,以认知→直觉→行动→生成的系统逻辑框架构建中间组织知识链的系统结构.采用问卷调查法,利用SPSS 17.0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成员企业知识、中间组织知识链与价值创造之间的系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间组织知识链形成与运行的系统中选择36个具有解释力的影响因子,进一步对影响因子进行合理化剔除和选择,最终得到8个影响因素并由此构建基于价值创造的中间组织知识链影响因素模型.对研究结果和研究局限进行说明和讨论,为单个企业加入中间组织进行价值创造活动的知识资源利用和实践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种支持协作与知识创造的“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知识的共享与创造已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群体活动过程中,良好的协作技术是保证知识创造有效进行的先决条件.基于我国著名系统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思想,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研究开发了支持群思考的计算机工具--群研讨环境(group argumentation environment, GAE),它支持群体研讨,群体知识创造,发散和收敛思考相结合等群体活动,期望成为协作和知识创造两者有机结合的"场".  相似文献   

10.
单伟  张庆普 《中国管理科学》2005,13(Z1):490-493
知识高效整合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实现企业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本文在较系统地分析了企业知识整合的内涵、特征和主要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知识整合力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剖析,进而较深刻地揭示了企业知识整合力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