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行不悖。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民族精神的弘扬要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民族精神的培育要以先进的文化作支撑。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是社会主义时期占主导地位或核心地位的价值观的系统性存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基石和支柱,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其形成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其社会性质的特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特有的民族精神,超越了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局限性与狭隘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个民族所共同接受并遵从的价值观,集中地代表了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具有凝聚力的价值体系。本文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本族认同的价值观,社会行为规范──外在化的价值观,民族传承物──—价值观的物质载体,以及文化传承的象征符号体系等四方面论述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  相似文献   

4.
现代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或文化心态的形成是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作用,但是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源流、文化发展无疑在日本民族性格形成中起着最根本的基因作用。探讨日本人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到,日本人有史以来就是在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坚守固有文化才铸就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始原文化的特点铸就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复杂化与多重性。正如文化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的适应一样,民族性格也代表着人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对民族融合的认同,其形成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亦是文化作用的外化表现。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自我文化价值体系的自觉和对社会主流价值导向的迫切诉求,是对世界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形势的主动回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顾了国家、社会、公民三者不同的价值愿望和诉求,又具有自身内在的逻辑统一,既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又汲取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凝聚了世界文明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反映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社会心态源于民族共同体的宗教信仰、传统习惯、地域环境、性格气质、心理素质,其最鲜明的特色是民族性与宗教性的结合、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结合、民族性与心理倾向性的结合.在内容方面显示了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民族传统习俗底蕴.在形式方面具有规则性、活泼性与包容性结合的特征.在功能上具有定位、定情、定向的作用.其结果是形成了融民族宗教信仰、民族历史文化意识、民族思想感情、民族日常交往仪式为一体的"善行",这个善行把对宗教的敬仰从神坛转移到日常生活中来,构成了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社会心态的客观实用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表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周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其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品质和因革损益的革故鼎新精神对于培养和塑造社会主义的锐意进取精神、谦逊宽厚品质及求变创新精神有着积极意义,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来源应该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诸元素的主要来源。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融入爱国主义、民族自强、和谐诚信等传统文化元素,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形成民族文化共识,它必定带来中华民族新的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十八大用24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要求。文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理解和阐释: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土壤和根基,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创新,这两种精神相辅相成、相融相生。通过民族精神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凝聚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特点;进行时代精神教育,弘扬和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改革创新的时代步伐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受教育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真正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影视文化对社会人群的影响,就"观影基本情况、观影元素、受众影响、我国影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四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影视文化对受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一定影响、其主流思想性和艺术性可相得益彰。发挥影视文化积极作用,营造健康理性的舆论环境,强化人性、价值观、民族文化、爱国主义宣传。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进城后,其文化价值体系与留守农民的价值观发生了冲突,却又不能融入城市文化中,其文化价值体系的改造与再塑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对农村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农民文化价值体系改造与构建的必要性,提出了通过民工社区文化建构农民现代文化价值体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征了我国社会的追求与宗旨,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有利于在共建、共享社会道德价值观中,提高青少年整体道德素质水平,使其融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与文明的精神实质中,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3.
荀春荣 《中华魂》2014,(15):26-27
近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渐渐产生了几点想法,很不成熟,未必正确,现在不揣冒昧,把它们写出来,以就正于同志们。 一、核心价值观的“魂”。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段中说:“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的3个“倡导”、12个词、24个字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新的概括,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简明扼要,便于记忆,便于阐发,便于传播,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护。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现。”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特别是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魂”,即内核的内核。我们知道,价值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意义和效用的主观判断,是一种观念,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就个人来说,价值观是同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相联系的;就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其价值观是同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社会性质有直接关系的。离开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灵魂,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核心价值观也就很难说是社会主义的了。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文化价值观构建中,传统与现代的博弈已成为一种时代性的思想文化现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引领新农村文化价值观构建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凝炼、改造、提升、丰富和发展,应保持必要张力,从而实现先进的社会价值观导向与尊重多样化的价值观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赵秀玲 《南都学坛》2009,29(1):103-109
"贵和尚中"是极具中华民族个性特色的、其他民族极难复制的核心价值观;以"贵和尚中"为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极具持续竞争潜质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传承和创新;增强我国文化核心竞争力需要唤起全民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6.
民族节日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斗争生活中,经历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创造形成的。它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能够具体真实地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习俗特征,是构成其民族文化心态和民族精神凝聚力的一种突出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文化,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与辨证吸收的共生共荣构成了祖国悠久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而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建设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着统领作用,应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疆创造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并有效发挥其引领作用,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提炼出简明扼要、科学准确、为人民群众广泛认同并能自觉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遵循以下思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据、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和价值共识为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念系统可大致分为核心价值观与外围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其精神内核.核心价值观有理想性、抽象性、终极性等基本属性.现代民族核心价值观建设,对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回归价值理性、构建社会和谐,以及促进民族国家的“和平崛起”与“和平统一”,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民族核心价值观建设,应遵循民族性、国际性和时代性原则,处理好它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中国近代革命实践以及世界其他民族主流价值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为什么要纳入”“纳入什么”“何以能纳入”等理论与现实问题构成论题的基本问题。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具有共生性。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