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意识形态包容性、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几个内容上积极探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2.
先进文化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对先进文化战略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我们党提出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在新的历史时期,提高发展先进文化的能力,根本的是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应着重从五个方面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从强化意识形态吸引力看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中央提出了通过文化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与吸引力的任务。从这一要求出发,可以引出我们对通过文化建设,彰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实践价值(尤其是在社会现实生活领域)的一种新思路的思考。基于这一思路,更加透彻地了解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遭遇的多元文化挑战,以及分析先进文化建设应有之义,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党中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地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2):234-239
新媒体及其传播的自由、开放、大众、平等、即时、海量等特性,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起挑战和冲击,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威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理性回应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挑战,关键是找到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路径,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新媒体相融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新媒体文化,坚持辩证施治,确保新媒体空间长久清朗。  相似文献   

5.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现代国家特征、西方文化渗透、多样化思想观念存在 ,分析说明任何国家都必须确立国家意识形态 ;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党的事业的保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 ,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了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所有制形式多样化、文学艺术形式多样化、思想文化形态多样化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我党百年实践的经验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历程的高度凝练。坚持“两个结合”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应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与挑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中国具体实际为导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把舵定向,在历史与现实的贯通中谋篇布局,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精准发力,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说服力、凝聚力及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通过中国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论述,探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道路问题。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在未来的意识形态中必须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化在未来的文化格局中必须居主体地位,而马克思主义又通过中国现代化的实践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6,(1)
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国家长治久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思想领域中传统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凸显,而生长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巩固离不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的渗透特性及其在消解思想危机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构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杠杆。  相似文献   

9.
关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态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此,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机地统一起来,正确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当今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关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自觉性的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问题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行动指南和价值取向,构成了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基础和社会思想文化的中枢.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既是应对经济全球化与西方错误思潮挑战的现实需要,又是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制度保障,也是坚持正确发展道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在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实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筑坚持正确导向的意识形态网络阵地,持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相似文献   

11.
桂玉 《河南社会科学》2001,9(6):125-127
从文化方面看,加入WTO有助于吸收和借鉴其他成员国现代市场经济文化的精华,有助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文化价值道德观,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走向世界。但加入WTO之后,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相互渗透,影响着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因此,我们要警惕西方文化的渗透,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加强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加强“三观”教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若干关系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应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按照舆论统放适度的原则,以“一”(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导“多”(多样化的社会意识),以“多”促“一”,“一”“多”共生,“一”“多”共荣。应坚持阶级性与普世性相统一,既要正视意识形态斗争的客观现实,坚守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也要认识到,人民内部矛盾是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矛盾,民主的方法是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矛盾的主要方法,“以人为本”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之一;既要承认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也要承认意识形态的普世性,充分尊重和努力扩大普世价值,以维护世界和平并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谐与稳定。应坚持批判性与包容性相统一,正确把握批判与包容、继承与创新的内在逻辑关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体,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根,以西方文化为用,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西方文化的本土化,建设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宗旨是使广大民众认同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其行动指南.在当前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下,仅仅依靠显性的宣传教育等手段很难真正有效地实现.而文化及其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渗透作用,能实现意识形态的无形渗透,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最终转化为民众的信仰.因此,在政治生活显现出文化化的今天,把马克思主义文化化,通过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构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理文化内核,生成真正属于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发展观,以及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的结合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引领和社会整合功能,是全球化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诉求与选择,也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传导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成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基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基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之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党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内涵。大力弘扬党史文化,发挥资政育人功能,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文化形态,对加强意识形态整合,巩固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政治认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党史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功移植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开放性与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包的特殊品质,是两者相互接纳、契合的先决条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精神上的共通性,则为两个异质文化的契合提供了内在精神支点。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契合,既要挖掘两者的价值契合性,也要利用好两者的互补性,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维度、思想学术维度、社会实践维度的差异互补和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7.
杨昕 《理论界》2015,(3):40-43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必须坚持和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同时需要明确总体发展目标。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必须紧密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中心任务,必须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展开对话与斗争,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中主导性地位的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持续推进、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不断拓展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8.
潘晓燕 《南方论刊》2012,(10):46-48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肩负着民族的希望,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意识形态”转换和社会转型,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我国现代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我国现代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主流的认同,始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认同,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不断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在一起,不断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趋势 ,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契机。两千多年来 ,中国文化经受了数不清的冲击 ,但中国民族文化中主流的哲学思想与意识形态从未消失。建设中国先进文化要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开始 ,树立建设先进文化的自信心 ,在与不同文化的融合中建设中国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传导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成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成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基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基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之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