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冲突与文化和谐是一对矛盾。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使东西方文化由冲突走向和谐,实现二者的互动共生,是跨文化交际中刻不容缓的任务。东西方文化在由冲突到和谐的全过程中,文化平等论是走向和谐的前提;文化共性论是走向和谐的基础;日益频繁的交流是走向和谐的桥梁;实现跨文化交际是走向和谐的手段;在和谐互动中实现双赢是跨文化交际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
从大众审美情趣变迁的角度论戏曲动漫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的审美情趣随时代的变迁而呈现不同的形态,艺术的发展也是如此。戏曲曾是中国人民的主要精神食粮,然而时至今日,戏曲的没落有目共睹。因此,戏曲艺术既要传承更需发展,将戏曲与动漫相接合,借用动漫时尚的数字技术外壳,来传递古老的民族文化精粹,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戏曲与动漫的结合中,我们既要时代化、时尚化,又要避免肤浅化和幼稚化。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后叶的思想解放思潮,不仅确立了新的人生价值观念,而且诱发了市民阶层的世俗情怀,世俗情怀孪生出市民的审美情趣,表现在市民文学上有三个突出特点:通俗化、尚自然、求真实。正是这样一种审美情趣,体现了那个时代市井生活的人生百态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游记散文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主要表现在清幽凄怜的意境美,孤芳自赏的人格美及物我合一的情趣美。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后半叶德国美学家立普斯的移情说在西方美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理论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审美必须要有客体对象;二是审美中主体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三是审美最终达到的是主客体对立的消失.若仔细分析就可发现这三方面内容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之间有明显区别,在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没有立普斯所指的移情,且立普斯的移情说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核心--天人合一更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完全不同的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6.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中反复选择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凯恩斯和布坎南两种理论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认识到政府与市场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是均衡和谐、相生相长。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市场发育不成熟,政府与市场和谐关系的确定要解决的是如何促使市场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人文与自然:从冲突到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和“自然”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人文与自然发生冲突植根于人类所特有的存在方式。要克服工业时代人文与自然之间的尖锐对立,使二者走向和谐,其可能的途径是:1.扬弃人的自我中心化;2.寻求技术的诗意化;3.借鉴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浅析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个领域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形式的文化涌入中国.对大学生的审美情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高校艺术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塑造大学生健康审美情趣上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分析了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传统审美情趣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广告作为一种艺术存在 ,其审美功能的体现必然受到传统审美情趣的深刻影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审美情趣 ,深深地沉淀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 ,其所体现出来的四大特征 ,给广告艺术的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并赋予了我国现代广告鲜明的本土化和民族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可以启发我们在诗歌教学中更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关注 ,一方面 ,是就文学作品本身而言 ,引导学生体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所寄寓的作家的美好的社会理想和崇高的审美观念 ,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另一方面 ,就阅读者而言 ,体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 ,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 ,达到人格的完善。文学作品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关注 ,是学生鉴赏能力 ,审美情趣提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清初遗民诗人中,归庄以其孤傲苍凉的呐喊,为我们留下了一位不合作者在天崩地解的特殊时代,在孤独凄凉的人生境遇中顽强拼搏的心灵轨迹。归庄诗风以明亡为界,前后两期变化明显;前期淡雅明快,后期意辞酸苦。而诗人独特审美情趣的形成,又与一定的诗学渊源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中古饮茶之风与士人审美情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盛行于中古。自此伊始,饮茶之风越刮越甚。中古时代,王朝不断更迭,政治斗争异常残酷,门阀士人生活在此种既富贵而又满怀忧祸的境地之中。在此种背景下,中古时代又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值得骄傲的审美大发现时代。由于中古饮茶之风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与士人不断变化审美情趣息息相关,因此,中古饮茶之风的盛行充分反映了中古士人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高梓梅 《南都学坛》2007,27(6):56-59
民间叙事文学表现的是普通民众共同的理想和愿望、共同的审美情趣。无论悲剧的壮美、喜剧的滑稽美,还是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美,表达的都是民众的梦幻和理想,展示的都是民众的审美情趣。从美学范畴探讨民间叙事文学中民众的审美情趣,为发掘民族文化精华提供了新的视角,对继承、传播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建设新文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研究,认为赵树理与赵本山的民间文化审美情趣分别可以概括为“外俗内雅”与“内外皆俗”,他们经由不同的路径使得民间文化在当下社会文化格局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文章认为有志于民间文化发展者,应立足对真实民间文化进行展现的同时,努力吸收一切可以促使民间文化自身创生能力得以成长的资源,从而使民间文化具备强健的与其他文化形式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的能力,最终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变革,流行音乐以其特有的代表时尚、易于情感表达等个性魅力而广受学生欢迎.大学素质教育之一的音乐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需求,从探索流行音乐之源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等方面提升大学生对流行音乐欣赏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在周敦颐学说中,“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周敦颐主“静”的着眼点在人的伦理道德修养,他将“静”作为人生最高境界。反映在艺术的创造中,多以幽美的自然景物和淳朴的田园风光为审美创造对象,突出表现对象淡雅、洁净、质朴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高校和谐班集体建设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生管理的基础,直接关系着班风、系风、校风的建设。借鉴科塞的冲突理论,从班级群体内部冲突角度对班和谐集体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同一性,冲突是斗争性;也可以把和谐与冲突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理解,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而且相互渗透和彼此包含,又有主次之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和谐与冲突的矛盾存在于任何社会,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它们同时存在并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但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它们作用的孰轻孰重是有差别的.国家也是在和谐中发展,是在冲突中前进的.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说,应该更强调和谐,也要解决存在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提高国民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德育和美育是完整的学校教育内容之一。传统教育经验为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供了范例。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审美表达,使寓教于乐的教育教学原则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