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聊斋志异》展示了一个万象森罗的瑰异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交错点上 ,从四个角度阐析了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的复杂心态 ,概括了《聊斋志异》中有代表性的四类典型故事的成因 ,反映了蒲松龄作为一位文坛怪杰的坎坷人生境遇 ,透视出当时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章,是蒲松龄依据我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背景写作成的。这些故事,都是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事件与政治斗争。从故事的描述中反映了作者蒲松龄的政治观念与思想倾向。在此,笔者谈一谈一向被人们所忽视的一篇短文《郭生》。  相似文献   

3.
从“聊斋”到“磊轩”“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蒲松龄长孙立德在《聊斋志异》的跋语中说:“先大父讳松龄,字留仙,号柳泉。聊斋,其斋名也。”后来又转而成为蒲松龄的别号。但何时起以及何以命名为聊斋,在蒲氏的诗文中却未见著录。从康熙已未(1679)撰《聊斋自志》的年代推算,那么至少在蒲松龄四十岁以前,就已把他的书斋命名为聊斋。后来也曾有人释斋  相似文献   

4.
古典小说名著《聊斋志异》,是清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虽然谈鬼i话狐,嬉笑怒骂,但却有着丰富深刻的现实内容,文笔精炼生动,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蒲松龄(1640一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屡困场屋,终生未仕,先给官僚作幕宾,后坐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编有剧本和俚曲若干种,《聊斋志异》多方面涉及戏剧艺术。本文探讨古代戏剧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从一个侧面稽考蒲松龄的文学艺术渊源。作者认为:蒲松龄关注优人生活,深入了解戏剧作品和表演艺术,为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素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关系的安排、故事情节的构思都得益于古代戏剧,后人热心于把聊斋故事改编为剧作并大获成功,与此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如所周知,中国古代作家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摹拟前人的优秀作品。蒲松龄也曾采用这个方法来体认和吸收唐代传奇的艺术经验。他的《续黄粱》、《莲花公主》、《织成》、《葛巾》、《武孝廉》在唐传奇中有其蓝本。鲁迅先生说蒲松龄“抚古”、拟唐人小说,强调了蒲松龄学习唐代传奇的事实,揭示了《聊斋志异》的主要艺术渊源。蒲松龄自己在《聊斋自志》中也把《聊斋志异》比作干宝的《搜神记》,在《感愤》诗中把它比作洪迈的《夷坚志》,当他郑重地为该书命名时,用的也是唐人语汇:“志异”二字出于沈既济的传奇杰作  相似文献   

7.
你听说过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传奇故事吗?相传蒲松龄为了搜集素材,在马路边开了一个茶馆,来喝茶的人只要讲一个鬼故事,就可以免费喝茶。如今,在北京,又有一个现代蒲松龄,为了搜集素材,成立了一个民间幽默俱乐部。只要带五段笑话故事,就可以免费参加幽默俱乐部的活动。不同的是,他雄心勃勃地要将这个幽默俱乐部打造成中国人的笑工厂。  相似文献   

8.
对蒲松龄小说的研究,多侧重于他的小说创作,对蒲松龄关于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表述却显得重视不够。本文就这一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蒲松龄对小说理论的第一个重要贡献是指出了传统志怪中荒诞离奇的故事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他在《聊斋自志》中说:  相似文献   

9.
《史记》与《聊斋志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史记》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产生了很大影响。文章从褒贬精神,人物故事、行文笔法、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梁惠娣 《社区》2013,(35):13-13
闲暇的时候.我喜欢翻看一些名家的传记。其中,名家看“闲书”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写出流传千古的《聊斋志异》的清代蒲松龄,少年时聪明好学.他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后.常常偷看父亲书房里的藏书。有一次,蒲松龄正在书房里入迷地看《搜神记》,忽然,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成仙》故事源于宋萧德藻寓言小说《吴五百》以及明耿定向《彻蔀篇》。《吴五百》与《彻蔀篇》着重表现人于世间追逐名利,执著于得失荣悴,最后迷失自我的愚蠢行为,哲理意味较强。《成仙》承袭了这一主旨,和《吴五百》与《彻蔀篇》二者相比较,《聊斋志异·成仙》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精彩迭出,人物关系更为复杂,性格形象更为丰满。而故事主旨中训诫世人、柄道觉世的意味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这一主旨的贯串下,小说反映出蒲松龄重视友情道义和对现实的关怀,也体现了蒲松龄改造旧素材、创造新作品的高超能力。  相似文献   

12.
曾颖 《今日南国》2014,(1):52-52
你听说过让人大骂一顿,才能治愈病痛的事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题为《骂鸭乳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的文学巨匠。他的《聊斋志异》闻名中外,是我国文学宝库中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珍品。 对于蒲松龄的族别,历来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蒲松龄应是回族人的后裔。考略如下: 一、蒲松龄在《族谱序》(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三卷)中云: 吾族为般阳土著,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一讳居仁,并为  相似文献   

14.
谈《聊斋志异》中狐的描写孙树木狐狸本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它多生活在荒山旷野坟场之处。在蒲松龄故乡淄川乡村中,自古就有关于狐狸变为妖精害人的故事。童年在夏天月光的夜晚。曾多次听过年纪大的人讲过《皮狐娘》的故事,听了真是心战胆惊,毛骨悚然。这个故事中的狐...  相似文献   

15.
1 蒲松龄在泰山脚下浮白载笔似乎颇为悠闲地结撰他的孤愤之书的时候,很难想象会受到十四世纪遥远地中海沿岸卜迦丘著作灵智的启迪,然而寻绎之下,发现两书竟然有不少相同的地方,表现在女性——情爱观上则尤然。先来看两个十分相似的故事,一个是《聊斋志异》中的《青娥》篇,一个是《十日谈》第四天开始的时候著名的“绿鹅”故事。《青娥》篇写道: 霍桓,字匡九,晋人也。父官县尉,早卒。遗生最幼,聪惠绝人。十一岁,以神童入泮。而母过于爱惜,禁不令出庭户,年十三,尚不能辨叔伯甥舅焉。同里有武评事者,……有女青娥,年十  相似文献   

16.
方成培的剧本《雷峰塔》实现了对人妖恋故事模式的超越。不仅故事中“妖”形象的人性份量十分厚重 ,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许宣形象的塑造揭示了白娘子的悲剧根源。在一定的程度上 ,《雷峰塔》可以说宣告了蒲松龄“寒士美女”式的情爱理想的破产。它拓展了人妖恋故事的人文意义 ,表明文人对人性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莲花公主》与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有师承关系,都借梦构篇,假幻设以寓意。《南柯太守传》旨在批判现实,劝诚世人,用时间架构故事,假“时”证幻,余韵悠然;《莲花公主》意在抒写孤寂情怀,聊以自慰,故事处处围绕男主角心理感受摹写描绘,缘幻生情,含蓄蕴藉。  相似文献   

18.
一“后身”传说的意义“山左推君第一人”,①这是蒲松龄赠友人的诗句,其实用来评价他本人倒颇恰当。清初,山东出现了一批有成就有影响的文人和作家,而蒲松龄则以他极其精炼生动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独树文坛,成为清初的著名小说家。蒲氏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曾在同时代及后辈文人中产生了巨  相似文献   

19.
《铸剑》是鲁迅先生的第三本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故事取材于《搜神记》、《列异传》及《列士传》。以《搜神记》中的《三王墓》为主,《列异传》所述的故事没有超过《三王墓》故事的范围,《列士传》有关传说的内容只有30字。鲁迅先生说,《铸剑》的出典,现在完全忘记了,只记得原文大约二、三百字,我只给铺  相似文献   

20.
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成书过程,无疑是认知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创作思想,把握《聊斋志异》的主旨立意,从而把握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的最基本、最关键的一环。前人研究蒲氏《聊斋》,尚无对此作全面、深入探究者。本文将蒲氏创作《聊斋》的过程加以系统考察、厘分,初步认定,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有六次成书面世的过程。现分述如下: 第一次成书:康熙三年至康熙八年(1664—1669年),即蒲松龄25岁至30岁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