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猛进如潮     
1916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十八)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等七人到浙江海宁盐官镇中午时分,孙中山来到“三到亭”候潮少顷,潮汹涌而至.孙中山从潮涌联想到革命洪流,感叹万分地说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句名言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及顺应形势、紧跟时代的必然性、孙中山观潮后还书写了“猛进如潮”四个字赠送给海宁,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2.
《管理与财富》杂志在2004年5、6月号开辟专栏,对闽商和闽商文化展开了较为全面的讨论,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闽商文化就是不折不扣的海洋文化。 那么,什么是海洋文化呢?海洋文化与中国历史上的中原文化或者统称之为大陆文化又有什么不同呢? 有人把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做了形象的比较,说大陆文化像清纯的水,海洋文化像浓烈的酒;大陆文化信奉“天人合一”,海洋文化强调征服大自然;大陆文化保守稳重,海洋文化开放热烈;大陆文化信奉故土难离,海洋文化崇尚流动;大陆文化像不苟言笑的先生,海洋文化却像淘气的孩子;大陆文化像云像雾,广博宏大,强调“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所题"天下为公"这句名言众所周知,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孙中山是为谁而题。位于河南安阳西21公里的蒋村乡西蒋村的马氏庄园,为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坚守"不爱钱,不徇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做官原则的马丕瑶,被百姓称为"马青天"。  相似文献   

4.
徽商让人想到“儒雅”,晋商让人想到“诚信”,儒学的义理、儒教的风范,所能陶冶出的商人的理想气质,到了这一步,似乎已经达到极致了。在他们的人格与气象面前,我们仿佛只能叹为观止。  但是,随着中西文化迅猛对撞,随着中华故国的惨痛陆沉,沿海地区的商人群落不得不承担了令中原儒商猝不及防的全新使命,接掌了中国近代商业转型期的中坚旌旗。令人惊奇的是,我们福建的商人——闽商,闽商成其为“闽商”的独特个性,不是在宋元明东南海上贸易的全盛期,而竟然在近现代的这场民族命运的惊涛骇浪中脱颖而出,大放光芒!  闽商的个性,也许是从…  相似文献   

5.
闽商亲历三面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道闽商真的是寇贼式经营的海商?有关中国商帮研究书籍,过去常把闽商蔑为“海寇商旅”。多年前,有一次我在北方一所国内经济学权威的名牌大学参加一场学术活动,一位国内知名的经济学家与我窃语,说福建商人的闯是名闻天下了,只是有海寇之嫌。我怒而否之,却一时找不到振振之词说服他。此后,我留心起闽商的商旅特色。应当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一体化,商帮的地域色彩日益淡化,但早期商帮形成的烙印和民俗文化影响却在与时俱进中丰满着商旅风格与个性。我对闽商,有着官员、商人、学者三种身份的第一线体验,深切感受到闽商是一支在全球经济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强劲特色商旅。  相似文献   

6.
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为了实现我国的民族独立、民权自由和民生幸福,他英勇奋斗,鞠躬尽瘁,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学习他为“振兴中华”而英勇奋斗的精神,对于坚持改革和对外开放,进行“两个文明”建设,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正>2007年12月18日,一个吉利的日子。这一天,四川省绵阳市绵州大酒店门前,锣鼓喧天,彩旗飞扬,花簇篮拥,彩球漂空,一派欢乐。全川一百多名闽商代表缘着同样的血脉相聚在这里,共同庆祝四川省福建商会第三个市级分会——绵阳市代表处(分会)成立,共同祝福这里的300多家闽企有了自己的"家"——一个未来充满温馨和关爱的家。这是全体旅川闽商的一件喜事!这是四川省福建商会又一次欢乐温馨的家庭盛宴!四川省政协经济委主任辜伸江携手四位副主任秦万祥、王永策、朱明亮、陈国良来了!  相似文献   

8.
《经营管理者》2009,(10):24-25
驯服长江洪水,是中华民族干百年来的一个梦想。19世纪末,孙中山先生为“平水患、兴水利”,在《建国方略》中曾经有过开发三峡地区水力资源的设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毛泽东在听取治理长江的汇报时,高屋建瓴地指出,先修三峡工程,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  相似文献   

9.
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地处闽东南沿海、毗邻厦门经济特区的龙海市,将项目建设涵盖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产业、各个领域,创造性地提出“融入一湾、做强两翼、对接三区、构建四条经济带、形成五个经济组团”的区域发展策略和“四突出、四推动”的项目推进措施,不仅赢得了发展先机,而且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实力提升,其经验对各地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2007年12月18日,四川绵阳市绵州大酒店,随着四只"看得见的手"触向吉祥如意的水晶球,四川省福建商会绵阳市代表处(分会)正式宣告成立——这是该会继凉山州分会、广元市分会后成立的第三个市级分会。从此,绵阳300多家闽企有了新家。据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会长李可祖介绍,闽商"缘起于汉唐,鼎兴于宋元;绵延于明季,式微于晚清;重振于开放,勃发于当今",是中国历史悠久、且一直绵延至今的商帮之一,是在海内外都取得巨大成就、并具有重大影响的商人群体。闽商具有古榕一样的形象,大海一样的襟怀,陈嘉庚、黄乃裳等闽商的杰出代表赢得了世人的普遍尊敬。  相似文献   

11.
晋商、徽商的概念深入人心,他们率先抢占了最为有利的地形,从而占据了两个制高点,成为守在商帮大堂门口的一对狙击手,要想超越他们委实不易。而后以浙商为代表的一批商帮猛冲猛打,却也登堂入室,唯独闽商在门口徘徊不已,令我们这些福建人为之难过不已。 在创富的舞台上,闽商和徽商、晋商以及浙商们一起奋力拼搏、挥汗如雨,一起孜孜不倦地为社会做着应有的贡献,但为何却为人们所遗忘?究竟有何深  相似文献   

12.
在陈嘉庚以前,在中国社会的价值天穹中,商人总是一抹晦暗的浮云,只能做其他阶层的理想人格与事业成就的灰色陪衬。吕不韦权倾天下也好,石崇富可敌国也罢,都得在“为富不仁”的舆论中低人一头。细读史书,其实历代商人精英的动人事迹并不少见,却从来没有感动过整个民族的情愫。 “陈嘉庚现象”改写了这一切。在谁都知晓他是一介商人的情形下,依然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地辉煌上升,可以说是君临天下。如果人们试着评选20世纪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的话,陈嘉庚绝对名列前茅。中国人第一次毫无争议地被一位商人感动了、折服了。冲着这空前的“陈嘉庚现象”,“闽商”概念的份量之重、内涵之深,恐怕可以说远远超越了“徽商”、“晋商”与”浙商”……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标题,是笔者“悟”出来的。而使笔者“悟”出这个道理的,是近两年一连串发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关于“两倍努力”的故事。“两倍努力”,是本文的主人翁冯两努先生对他的名字的诠释。如今,广东省大大中中小小的企业家们,已十分珍爱地将冯两努先生给他们题的“两倍努力”字样毕恭毕敬地悬挂在办公室乃至居室醒目处,作为装点陈设的精华主题来表现。这些企业家们已将冯两努先生敬为导师,而这两年来,冯先生一直努力在做的是训练、培养这些企业家如何突破和提升自我,走出人性的种种误区,学会做自己的导师。  相似文献   

14.
翁礼华 《决策》2004,(4):40-41
记得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政”就是“众人之事”,那么“财政”就应解释为“为大众理财”。既为大众理财,我以为政府财政官员要做到“九要”方能凸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们关注民生的热情日益高涨,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民生的话题更是空前密集。最近,又一个新提法“非物质民生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许多场合,人们所说的民生问题,都只是指物质生活层面,即当年孙中山概括的衣食住行四要素;而非物质民生问题,是精神生活层面的问题,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涵盖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大文化”概念。意识是物质的反映,“非物质民生问题”概念的提出,  相似文献   

16.
宋庆龄的政治生涯是从她作为孙中山的助手和妻子开始的。如果说1913年8月底满怀理想与憧憬的宋庆龄在学成归国途中与家人在日本相聚,成为她接近中国革命的领导中枢继而投身革命的契机,那么1915年10月25日她与孙中山结婚,则成为她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事件。她集孙中山的妻子、学生、助手等角色于一身,是孙中山晚年革命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当孙中山逝世以后她又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坚持和捍卫孙中山革命事业的重要政治象征。不过宋庆龄从“孙中山的妻子”到“孙中山思想与事业的继承人”这一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7.
粗鲁政客     
陈心怡 《领导文萃》2005,(4):124-128
台湾“外交部长”陈唐山不满新加坡在联合国发表对台湾“不友善之言论”,公然指称“新加坡是个鼻屎大的国家,还耀武扬威在联合国抱中国大腿”,之后更强悍地指称要他下台的人是“不要脸”。拥有美国长春藤名校博土学位的“新闻局长”林佳龙闻讯,赞誉陈唐山“用语传神,电视播出无法可管”;一大堆泛绿政客,也公然宣称这是台湾“本土化”,反击批评者是“大中国文化”作祟……套用知名史家柏杨常用注记各朝权贵的话,真是“一蟹不如一蟹”。“超大号先生”骂人有理不止台湾政坛,美国及前苏联都曾发生类似风波,也都找到理由辩驳,难道,口出蛮语是政…  相似文献   

18.
大铁路如巨龙飞腾,深山险峡回荡着掘土机的轰鸣,一条新铁路的坚实路基,不断地从泸州境内朝着贵州省的黄桶延伸。这是一个当年由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自编织的“百年之梦”,泸州人正在把它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闽商曾一支独秀,开拓或独占了航运,蔗糖、棉花、纸业、果桔、炒货、蓝靛等行业,闽商甚至成了一些行业的代名词。可以说,闽商在上海历史的记忆中擅贾富裕而受市民瞩目,因此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俗对上海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自康熙弛禁,设海关,通市贸易,江南港口逐渐得以恢复。从康熙到乾隆,史称“盛世”,国家承平既久,社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从 1887年开始在香港西医书院 (今香港大学医学院 )攻读医学 ,至 1892年以各科考试成绩最优、名列第一名毕业 ,获医学硕士学位。先生毕业后即于澳门、广州等地悬壶济世 ,成绩斐然 ,誉为国手。香港西医书院创办人何启早年留学英国 ,得医学博士学位及大律师证书 ,回国后任香港议政局议员兼执律师业务 ,在报刊上发表过很多批判封建政制的论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活动 ,受何启的直接影响 ,后来 ,中山先生发动乙未广州起义 ,亦得何启大力帮助。由于学医 ,使孙中山先生能够较完全地接受与封建思想对立的近代科学思想 ;锻炼了孙中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