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南方论刊》2010,(12):140-141
走进石岩街道塘头小学,校园整洁干净,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教学楼墙上书写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和鲜花丛中"厚德载物"的雕塑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小小的细节,无不彰显出塘头小学"生动、和谐、开放"的人文气息。塘头小学位于美丽的铁岗水库畔和石岩人工湿地旁,是石岩街道所属公办小学。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有一些我们不可不知的法则。这些法则简单明了,却往往被我们忽视,有些虽类似于黑色幽默,但值得牢记。 一、彼得原理 美国学者彼得认为,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  相似文献   

3.
<正> 英国著名的管理组织学家,劳伦斯·彼得,在综合分析了各种组织进行百个抽样后与雷蒙德·赫尔台作,1969年正式出版了《彼得原理》一书。作者认为:“在实行梯层等级组织中,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趋向于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层级”。这一观点便成了组织理论中的“彼得原理”,随之这一原理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彼得原理”假定:组织永远追求更高效率的工作。为此,必须充分发挥组织中成员的效能,组织提升原有胜任工作的成员,而胜任了新工作的组织成员又获得资格晋升到更高职  相似文献   

4.
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益扩大化的雕塑工艺品需求和福建仅依靠老手艺传承的低产出雕塑工艺产业之间的矛盾,使得福建传统雕塑工艺品企业滞入发展的瓶颈。随着计算机技术深入各个行业,雕塑数字化这一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雕塑家协会提出。近年来,数字技术在雕塑领域取得重大成果,数字雕塑为雕塑产业化引出了一片广博的新天地。将数字雕塑引入福建以雕塑为主的传统工艺品行业,并实现其高效产业化转型,事为必然。  相似文献   

5.
于邻 《快乐青春》2009,(4):78-78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了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 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  相似文献   

6.
彼得和康熙对外政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全称为彼得·阿列克塞耶维奇·罗曼诺夫,是罗曼诺夫王朝有远见有作为的沙皇,因而被俄国人尊称为“大帝”。彼得生于1672年5月30日,1682年即位。新主年幼,由其异母姐索菲亚摄政。1689年,索菲亚策动射击军叛乱,企图杀害幼主,篡夺皇位。但阴谋未能得逞,叛乱被彼得镇压,索菲亚也随之下台,被关进修道院。从此彼得在母后和舅父的辅佐下开始掌政,亲自处理国事,制定政策。彼得在位43年(1682—1725年),亲自统治  相似文献   

7.
目前,许多国家的公园里都放置有非常著名的雕塑作品,有些国家甚至建起了雕塑公园,在那里树起一座座雕塑,供游人观赏.本期封面刊登的雕塑作品就是匈牙利圣·山得罗市凯瑞尼·郁驽雕塑公园中一座室外雕塑.  相似文献   

8.
姜涛 《学术探索》2012,(5):102-105
本文通过首先对企业文化与公共雕塑艺术之间的相关概念及功能的探讨,进而分析企业公共雕塑艺术的主要文化特征,最后阐述企业公共雕塑艺术是企业文化的物化,企业公共雕塑作为一项设计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黄坚波 《云梦学刊》2004,25(1):84-85
中国传统雕塑一方面有着辉煌成就,但另一方面中国雕塑却一直是一门非“艺术”的艺术。它始终处于民间创作的地位,从未作为一门艺术的独立形态而发展,根源在于中国雕塑存在着理论缺失。究其原因,则在于中国传统哲学的限制;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论指导;落后的科学技术的制约;传统习惯的制约等等。中国的雕塑工作者有必要更多的掌握西方的理性认识,从而给民族艺术带来新的生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雕塑具有自己的多种语言,其中语言就是一种分类,每一件雕塑作品都包含有这两种语言,只是分量不同.当人们划分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时,就依据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所占的比重来划分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抽象艺术、具象艺术与艺术作品中的抽象语言、具象语言是两类不同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不同的地域,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有不同的抽象雕塑,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可能偏重具象语言,也可能偏重抽象语言.具象是第一位的,抽象是第二位的,先有具象的认识,再有抽象的认识,具象是基础,抽象是升华.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事物的抽象和具象是不可割裂的统一体,抽象融合具象,抽象和具象相互包容、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11.
秦陵兵马俑表现了极高的写实造型水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雕塑艺术宝库。秦俑雕塑数量多、体量大、形象写实、神态各异,从造型角度看可以概括为“真”和“异”。秦俑雕塑造型风格形成的原因在于:一是秦朝的丧葬习俗,二是统一稳定的经济基础和强权政治,三是尚武、尚实的文化理念。秦俑雕塑承前启后,在思想性、艺术性和造型风格上都开创了新的境界,对后世雕塑影响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作为造型艺术的雕塑,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立体性的形象,用以反映客观世界事物的一种艺术。文学艺术的雕塑美,则是凭借语言这一特殊“材料”去描塑人物形象及其他客观事物,使之具有动态感,立体感和可视感。《水浒》以其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闻名于世,强烈的雕塑美,便是这部巨著的一种艺术魅力。《水浒》的雕塑美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刘艳萍所著《苏联雕塑教育模式与新中国雕塑教育》一书,已由九州出版社2016年出版,该书具有如下特点。一、内容丰富,论述完整,具有实践意义该书充分介绍了苏联雕塑教育模式对中国雕塑教育的影响。新中国建国初期,因为历史和战争原因,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百废待兴,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在多个领域都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雕塑教学模式也开始积极向苏联学习。该书主要介绍苏联雕塑学教育家理  相似文献   

14.
兰川阳 《理论界》2010,(7):167-168
艺术是一种表现手法,是一项艺术创造。我国的雕塑历史源远流长,在汉唐时期雕塑的特点鲜明,形态栩栩如生,堪称传世经典。其中的精髓值得我们学习、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他一个人就是一整部历史”——普希金笔下的彼得大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德发 《兰州学刊》2009,(8):197-199
在普希金笔下,彼得是一位伟大的启蒙者、改革家、现代俄罗斯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一位慈爱的家庭之父和国家之父。同时,他也是一个残酷、专制和为所欲为的沙皇;“一个急躁而专制的地主”。彼得的两面性揭示了旧体制下的英雄们的双重性:他们的建设史也是破坏史,荣誉史也是战争史和暴力史,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宏图霸业建立在剥夺很多平民百姓幸福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正>孙常福主编的《雕塑文化底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主要介绍了我国的雕塑艺术历史,以及雕塑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该书论述详尽,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从石器、陶塑到石窟、宗教雕塑,内容丰富系统,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该书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史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对我国古代的雕塑文化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了形象唯美的呈现,是一部集可读性、欣赏  相似文献   

17.
杨文会  安娜 《河北学刊》2008,28(3):188-191
空间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一种立体形式,雕塑的空间则是立体的造型艺术所依托的基础,具有实空间和虚空间两种。雕塑艺术所表现的对象大部分是人体,人的精神作用的联想空间也称为"虚拟空间"或"虚幻空间"。雕塑作品的空间构建引领人的精神境界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发散。  相似文献   

18.
试析西方雕塑艺术的动感美□唐建雕塑是静态艺术、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以静态的艺术造型立于现实的空间,诉诸人们的视觉。但是生命在于运动,雕塑的生命亦复如此。静态的雕塑可以而且应该蕴含和显示动态的美,并引起人们动态的意觉或联想。一现实世界展现在...  相似文献   

19.
陈文德 《南方论刊》2012,(12):87-8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对外贸易量持续上涨,具有中国特色的瓷器自然成为了受热捧的对象。当前,我国陶瓷雕塑的出口占到了整体出口的一定比例,对待陶瓷雕塑的价值要理性判断,除了陶瓷雕塑自身的艺术价值外还要了解陶瓷雕塑的商品价值。本文中针对陶瓷雕塑的艺术价值与商品性价值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详细解释了陶瓷雕塑的艺术价值与商品性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环境雕塑与环境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雕塑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产生的,是环境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环境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美化周围环境,同时,它又以周围环境和氛围作为背景,力求与环境融合为一体,从而产生和谐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