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胜勇 《学术探索》2001,1(4):88-90
本文主要探讨清中期货币流通领域出现的失衡现象--"银贵钱贱"在道光末年的变化及其原因.并从"银贵钱贱"的出现及其发展情况入手,在对道光末年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的情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其加剧的原因.指出道光末年"银贵钱贱"的加剧既是嘉庆初年以来因银圆冲击和鸦片走私引起白银大量外流情况的继续所致,但更主要的是在近代新的历史背景下,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所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从一个侧面论述鸦片战争及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给中国造成的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2.
贺军成 《家庭科技》2010,(12):37-38
如今采用新技术的家电产品层出不穷。譬如冰箱、"变频保鲜"、"光动银除菌";洗衣机,则有"雨滴式滚筒"、"智能式波轮"……新名词林林总总,购买之前不好好做功课,往往就会被促销员忽悠得头晕眼花。  相似文献   

3.
金代的窖藏铜钱,全国各地都有发现,尤其以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辖区内最为密集。我市的大同区、龙凤区、肇源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等都有发现。金建国初期,使用辽、宋旧钱,到海陵王迁都之后,才首发交钞。而后又铸"正隆元宝"等铜钱和"承安宝货"银铤,由于金政权无计划大量地滥发交钞和实施限钱法及铜与钱的比价悬殊,使人们更加轻钞而重钱。再加上战争等诸多不安定因素,致使人们重钱而窖藏之。这些窖藏铜钱,从朝代上看,上迄秦、汉,下至辽、金。  相似文献   

4.
晚清,在沿海沿江通埠之地兴办彩票的影响下,四川也兴起了彩票业。在筹集新政所需款项以及杜绝川银外流的名义下,四川当局奏请朝廷允准,开办"四川彩票总公司",并制订了完善的《四川彩票章程》,从而使得其时四川彩票业向着制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琼州学院学报》2019,(2):40-45
分别配制4种不同浓度的白灰毛豆、新银合欢的鲜茎叶和凋落叶的水提液,测定其对新银合欢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究他们对新银合欢的化感作用,为优势种群的形成、群落的演替、植被的恢复等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白灰毛豆、新银合欢的鲜茎叶和凋落叶的水提夜对新银合欢均有明显的化感作用.对种子萌发总体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新银合欢水提液对自身幼苗须根数、根长有抑制作用,对苗高、鲜重则表现出促进作用.新银合欢的化感作用可能是群落演替中白灰毛豆被新银合欢快速替代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闫春慧 《阴山学刊》2011,(6):61-64,68
隋唐五代时期汉语"洗涤"语义场含有14个场内成员——"沐"、"浴"、"澡"、"盥"、"浣(澣)"、"洒"、"濯"、"溉(摡)"、"洗1"、"涤"、"漱"、"漂"、"汰"、"淘"。义场格局较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为旧词的消亡和原有成员的发展演变,这一时期没有新词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积极参与国际海底命名工作是拓展国家海洋权益的一种新形式。参与国际海底命名是当前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文章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在制定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规划的时候,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的内容予以统筹规划;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中国大洋委员会和相关机构的力量;第三,要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中加快建设一批大洋考察船以加强我国对全球海底实体精确测量的能力;第四,要加快对我国管辖海域及特殊敏感海域的地名命名工作,抢占先机,并对涉我海洋权益的外国地名提案进行反制,以切实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第五,要有计划地开展在公海大洋的海底测量工作,以拓展我国在公海大洋的合法权益;第六,要组织力量,建立公海大洋和我管辖海域的海底地名管理数据库;第七,要组织专家抓紧开展海底地形命名的研究,特别是对周边海域的海底地形进行命名,并撰写论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第八,积极参与国际海底命名分委员会的相关工作,以加大我国在该组织的参与程度和发言权;第九,加大我国对这项工作的财政和技术投入,并加强这方面的国际合作;第十,加强参与这项工作的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8.
"数"是语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考察上古文献中第二人称代词的称数,比较它们的发展变化,我们就会发现:第二人称碟词在殷商时期的卜辞中极少出现,"汝"、"乃"表示单数,"尔"为复数。西周时期,"女(汝)"、"乃"、"尔"、"若"可表示单数和复数,"而"、"戎"为单数。春秋时期,"尔"、"女(汝)"可表示单数和复数,"乃"、"而"只表示单数。战国时期,"女(汝)"、"尔"、"若"可表示单数和复数,"而"、"乃"基本为单数。秦至汉初,"若"、"女(汝)"可表示单数和复数,"而"、"乃"、"尔"只指称单数。西汉中晚期,"汝(女)"、"尔"、"若"、"而"可表示单数和复数,"乃"为单数。  相似文献   

9.
清代钱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圜法,沿袭明制,通货银、铜兼备,短期行用过票钞,是一种银铜复本位制。从理论上说,复货币结构比起以往的单一铜币结构应该更能抵御各种原因导致的通货危机,但考察清代币制,终清一代,却几乎未摆过钱荒、银荒交替出现的币荒。钱荒主要发生在前、中期,银荒发生在后期,约在成同年间发生了历时十余年,以通货危机为基础的财政危机和通  相似文献   

10.
以信息时代特征为考量,以"网络化大图书馆"工作性质为出发点,以优秀图书馆员为标杆,认为图书馆员应形成"服务意识"、"协调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铸就"身体支配能力"、"信息捕捉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导航能力"和"信息再造能力"。唯如此,图书馆员才能求取理想工作效果,成为"优秀图书馆员"称号的拥有者。  相似文献   

11.
英语的"全球化"带来了英语的"本土化"和"当地化"。虽然"nativization"和"localization"均可译为"本土化",但"localization"是英语在全球扩张的"常态",而"nativization"则是前者的深入表现。英语在"外圈"国家的适应性变化必然会是"当地化"的。但由于英语在这些国家已经"内化"、"制度化",因而这种变化是更为彻底的"nativization"。作为"扩展圈"国家,中国英语成为"功能性"母语的政治、文化、历史基础,其"本土化"将一直是"localization"。  相似文献   

12.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3.
刘克稳 《船山学刊》2012,(1):112-117
以往对荀子"性伪论"的解释有简单化倾向。"性"就是指自然的本性,"伪"就是"人为"。但荀子文本中另外几个重要概念如"情"、"欲"、"心"、"天"等与"性"密切相关,而且"伪"的内涵还包含了"修"、"文"、"学"、"养"四个相关概念。荀子"性伪论"思想的重要性和核心价值,亦即荀子对人之认知本性与后天践履的强调。这使得荀子"性伪论"思想突破了其政治学——伦理学的范畴而通向美学,集中表现为"欲——乐——礼"三者的游戏。  相似文献   

14.
李义琼 《社会科学》2022,(10):62-77
明代兵部也有财政职能,有独立收支。明初兵部便有皂隶、马差、驿传等财源,但在实物劳力财政体制下,各役按需设置,无法用货币统一度量,收入规模难以知晓。明中叶后,随着赋役折银走向定率、定额等,兵部逐渐有了大量白银收入。兵部的收入主要集中于武库司和车驾司,类项有皂隶银、马价银、柴炭银、筏夫银、驿传站银等。明后期,两京兵部白银收入规模约有902.7442万两,其中北京兵部约有888万两,南京兵部约有14.7442万两。解往两京兵部银库的白银共约157.1242万—188.3842万两,其中北京兵部贮藏约142.38万—173.64万两,南京兵部贮藏约14.7442万两。明后期,南京兵部建立总库对各司白银收入进行统一管理。但直至崇祯末,北京兵部仍未建立统一银库,四司各有收入,分别管理,较为混乱。兵部所藏白银主要用于军费、公费开支,但在开支时,兵部与户部、工部间存在着财权不清、财政挪用、互相推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以及河南古今的诸多名称如"中国"、"华夏"、"中华"、"中夏"、"神州"、"豫州"、"中原"、"中州"、"河南"等的含义及其得名缘由,均与古都洛阳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洛阳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理"是"道"(圆)之象,"道"为"理"(象)之本。体育"圆"哲学是大学安身立命教育的根基。因为"圆"、"理"、"德"所包含的内在关联比其自然顺序更值得关注;"圆"是"理"与"德"的基石,"圆"和"理"同是"德"在自然科学和社会伦理中的展现。"圆"哲学以"理"的思维、护持、融通于"德",是当代大学推动"制度变迁"和传承人类"先进文化"教育的宗旨。  相似文献   

17.
左少兴 《云梦学刊》2010,31(5):28-33
俄国德·谢·利哈乔夫院士说:"俄罗斯从来不是东方"("Россияникогда не была Востоком")。古代罗斯,在其历史发展初期(公元9世纪中叶),位于东欧平原一隅;后来(从16-17世纪直到19世纪)她逐渐"东扩",以至"地跨欧亚两洲"。尽管如此,莫斯科公国和俄罗斯帝国在历史上不曾是也不可能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联系东西方文化("中西文化交流")的是欧亚大陆上的"丝绸之路"。因此,所谓俄罗斯人与"东方人"、"东方民族"在"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在"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等方面"彼此"接近"、"近似"、"相似",甚至"同出一辙"(代替"如出一辙")以及诸如此类说法,纯属牵强附会,不经之谈。  相似文献   

18.
张世亮 《阴山学刊》2010,(4):102-104,121
方以智针对"有"、"无"这一对范畴提出了"不落有无"说。经过对"半提"与"全提"的批判,他在"允中氏之则天"、"子思之言‘中、和’"与"孟子之创为‘养气、践形’之说"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大全提"意义上的"不落有无",从而指出"大全提"才是"不落有无"的真正内涵。方以智"不落有无"说的提出最终导致了其学术取向上的"统合三教"主张。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洗涤"义场成员众多,洗涤义的下位义由不同的义场成员分别承担。"一般洗涤动词"中包含"濯"、"溉(∧)"、"涤"、"洒"四词,其中"濯"为核心成员,而"洗"也已表现出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对于人的"自由"、"自觉",马克思曾在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的三重关系中作了考察与论述。即作为"类存在"的人在"真正的生产"中得到规定的"自由"、"自觉";作为在生产发展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不同社会形态中实际实现的"自由"、"自觉";作为人对实践对象自身必然性的能动适应中获得的"自由"、"自觉"。三者分别揭示了"自由"、"自觉"的历史起点(历史根据)、历史形式和最高本质,既有联系亦有区别。同时也显示了"自由"、"自觉"的相互关系。马克思论阈中的"自由"、"自觉",始终处于具体历史的关系中;无条件地、不加分析地把"自由"、"自觉"当做人和审美的"本质",不仅倒置了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也将人和审美等同了起来,使其变成为非现实的知性抽象品,不是马克思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