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诸本<句曲外史集>所附刘基<张雨墓志铭>是一删节本,事迹系年发生错乱.据此推究张雨生卒年和刘基早年事迹,不免以讹传讹.明朱存理<珊瑚木难>卷5所录刘基<张雨墓志铭>是一个完本,内容合理可靠,据此可证张雨的生卒年为1283-1350,刘基提举江浙儒学的时间是1349年.  相似文献   

2.
出自《礼记·檀弓》的“嗟来之食”的成语,是人们所熟知的。新《辞海》在“嗟来食”条下引录原文作了这样的标点:“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其他选本,对“嗟来食”句,亦莫不作如是标点。有的并根据这种标点,将此句语译为“喂!你来吃吧!”或“喂!来吃吧!”(分别见《中华活页文选》合订本二、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寓言选》)。对“嗟来食”作如是标点和解释,粗粗看来,亦似相合,但若从词汇发展的角度作历史的考察,却发现这其实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余读《小说见闻录》(戴不凡著,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二月第一版),至《疑施耐庵即郭勋》一篇,见引有《皇明从信录》卷三十之文。由于著者所藏之书破蛀不全,故不知其缺字为何: ……至是武定侯郭勋欲进其立功之祖英于太庙,乃仿《三国志》□□□《(水)浒传》为《国朝英烈记》,言生擒士诚、射死友(谅)□□□□,传说宫禁,动人听闻,已乃疏乞祀英庙……。余手头适有《皇明从信录》,查其缺字为“俗说及”与“皆英之功”。补上缺字,文意甚明(标点应改  相似文献   

4.
“奉御笔捕草寇宋江”这八个字,见《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书撰者华阳范圭。在历史上的宋江是不是投降派的讨论中,这八个字经常为论者引用,借申述自己对宋江结局的看法。对这八个字,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断句和标点:其一,  相似文献   

5.
紫牡丹诗案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古代常识·明清部分》二九三页论及清初的文字狱时说:“著名诗人沈德潜,因其《咏黑牡丹诗》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之句,也被剖棺戮尸。”按,“紫牡丹诗案”为清初著名的文字狱,其本末野史记载纷纭。孟森《心史丛刊》之集“闲闲录案”条谓:“流俗相传,以为此《南山集》中语,及检《南山集》,乃并无此。”《南山集》为戴名世之作,《南山集》狱亦为康熙年间著名文字狱之一。孟氏复引许嗣茅《绪南笔谈》,云:“乾隆三十三年,吾郡《闲闲录》狱起,举人蔡显所作,书中多雌黄他人之作之处,郡中恶人,因摭其引古人《紫牡丹诗》句,以为狂悖,遂弃市。自来记载,罕及此事。”则谓此诗为蔡显所引古人语。柴萼《梵天庐丛录》卷十二云,东台县举人徐述夔“建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标点本《全唐诗》卷八七二《嘲骆驼》诗云:“骆驼。项曲绿蹄。被他负物多。”(25册,9887页)此诗音韵不和谐,意义难理解。仔细辨析,原来问题出在断句上。断句失误的原因,则是对“曲绿”和“被他”两个联绵词的词义未能正确理解。“曲绿”又写作“曲录”,如《太平广记》卷二一四“贯休”引《野人闲话》:“倚松根,傍岩缝,曲录腰身长欲动。”蒋礼鸿先生《义府续貂》“曲录”条下引此例并云:“曲录为曲,讠连语也。”(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83页)又《太平广记》卷二五五“契纟戾秃”引《启颜录》:“僧曰:‘云中郡是天州,翻为偷毡,是毛贼,毛…  相似文献   

7.
命父諥殷跋     
命父諥(?)乃未经箸录之器。数年前,天津市文物管理处同志从电解铜厂废铜堆中捡得。铭文三行,连重文共十八字。铭曰: 命父諥乍宝 (?)其万年子=孙= 用享孝受福 此(?)作者名諥,字命父。古人之名与字其义必相应,亦有用反义者,清人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已详言之。諥,《广韵》:“言相触也。”《说文解字》:“触,牴也。”命,《说文解字》:“使  相似文献   

8.
原诗九章的首章六句: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 自土沮漆。古公亶父, 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旧释: 汉毛(亨)注:“绵绵,不绝貌。瓜,绍也。瓞,瓝也。”“民,周民也。自用土居也。沮水,漆水也。”又:“古公,豳(音宾)公也。古言久也。亶,父字。或殷以名,言质也。”郑(康成)笺:“瓜之本实,继先岁之瓜必小,状似瓝”,“喻后稷乃帝喾之胄,封于邰。其后公刘失职,迁于豳,居沮漆之地。”“古公据文王,本其祖也。”“复者复于土上。凿地曰穴,皆如陶然。”唐孔(安国)疏:“郑于《生民》之笺以姜嫄为高辛氏之世妃,而生后稷。《经》云,即‘有邰家室。’《周本纪》云:舜封弃于邰,号曰后稷,是稷为帝喾之胄,封于邰也。”又注引《考工记》曰:“有虞氏上(为尚之讹)陶。《说文》云:陶,瓦器灶也。”近代释者吴(闿生):“亶父,太王名。”又“陶其土而复之,陶其圵而穴之。”  相似文献   

9.
《论语·公冶长》有:“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句,向之注家皆解“昼寝”为“白天睡觉”,如近人杨伯峻《论语译注》即是。我认为:“昼寝”乃“画寝”之形讹。“画寝”乃“涂画寝室”,“雕木画寝”之典古人多习用。《汉书·杨雄传》即有:“非木摩而不雕,墙涂而不画。”之句,《周书·苏绰传》亦言:“若刀笔之中而得浇伪,是则饰画朽木。”皆暗用“画寝雕木”之典。唐李匡义《资暇集》言:“梁武帝读为寝  相似文献   

10.
1.“赐武杂彩一百段。”(《周书》卷一九《达奚武传附子震传》,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第306页)“武”,《北史》卷六五《达奚震传》、《册府》卷八四五作“震”。按《太平御览》卷八三一引《周书》亦作“震”,则《周书》原与《北史》同,今本《周书》作“武”乃后人所改,此字可回改。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蝶恋花》诃云:“记得珠帘初卷处,人倚阑干,被酒刚微醉。翠叶飘零秋自语,晓风吹堕横塘路。诃客看花心意苦,坠粉零香,果是谁相误?三十六陂飞暗雨,明朝颜色难如故。”风华卓绝,传诵一时,为选家所必录,然解者眇眇。张伯驹《清词选》录而不评。夏承焘《元明清词选》评云:“此词通过观荷咏离情。‘翠叶飘零’、‘坠粉零香’、‘明朝颜色难如故’等句,是对残荷的感喟,也是对人的青春易逝的叹息。”未有说明写作背景。钱仲联《近百年词坛点将录》则谓是“戊戌失败史之缩影”。  相似文献   

12.
吴自牧小考     
《梦粱录》是非常有名的宋人笔记。清初学者王士祯《渔洋文略》中有《梦粱录》跋语说:“《梦粱录》二十卷,不著名氏。”乾隆四库馆臣谓王士祯所见抄本,脱掉了作者吴自牧自序,故不知也。检《永乐大典》所引,“条条皆题自牧之名,与此本相合。”确定作者为吴自牧无疑。然而,“自牧,钱塘人,仕履未详。”(均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梦粱录条)钱塘人仍据《梦粱录》自序末署“钱塘吴自牧书。”《中国人名大辞典》吴自牧条只写“宋钱塘人,有《梦粱录》”八字。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吴自牧条同样说“生平亦无考。”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标点本《梦梁录》的“出版说明”也说:“吴自牧,宋代钱塘(即今杭州市)人,生平已无从查考。”可见二百年来,吴自牧的生平并无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3.
札记一则     
《中国历代文论选》上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422页载元稹《乐府古题序》一文,第二段第一、二句标点为:“刘补阙之《乐府》,肇于汉、魏。按仲尼学《文王操》,伯牙作《流波》、《水仙》等操,齐牍沐作《雉朝飞》,卫女作《思归引》,则不于汉、魏而后始,亦以明矣。”此两句连读,于意不通。上句举刘补阙之乐府为例,说乐府开始于汉、魏;下句又举《文王操》等操、引为例,说乐府“不于汉、魏而后始”,前后自相矛盾,作者岂不是在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近读明人冯惟讷《诗纪》,其《别集第二·题例》项下引用了此段文字,“之”字作“云”。则此二句标点应为:“刘补阙云:‘乐府肇于汉、魏’。按:仲尼学《文王操》,伯牙作《流波》、《水仙》等操……则不于汉、魏而后始,亦以明矣。”上句为作者引述刘补阙的话,下句作者对所引进行反驳。如此,文意方明。  相似文献   

14.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节选了《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文章不长,而标点需要商兑处颇多。现议讨如下:(1A)疱丁为文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股之所时,董然响然,奏刀嫣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1B)疱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局之所舟、足之所履、膝之所付,岩然响然,泰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A是原文标点,B是商酌标点.下同.)这个语段只两句话:第一句,“厄丁为文惠君解牛”,提出海丁宰牛的事,第二句,“手之所触……《…  相似文献   

15.
《东林院》当为何麟诗《全宋诗》卷一九四六《何麟集》收《东林院》一首,诗云:  北地非庐岳,东林邂逅过。我羞陶靖节,借异远头陀。按此诗录自《舆地纪胜》卷一八八《利州路·蓬州》,其中有云:“何子应题诗曰……”今按,何麒,字子应,故此诗当为何麒诗,收入《何麒集》,误。又《全宋诗》卷一八六九《何麟集》未收此诗,应补。《周紫芝集》补校近读《宋百家诗存·太仓米集》,并与《全宋诗·周紫芝集》复核,有数处差异甚大,特补校如次:1.《雨馀便有秋意夜间络纬声甚急》,“秋意”《太仓米集》作“愁意”。末六句“谁能太早计,不死会当给。吾…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艳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六说:“又诸调曲皆有辞,有声,而大曲又有艳,有越(趋),有乱。①……艳在曲之前,趋与乱在曲之后,亦犹吴声、西曲前有和、后有送也。”又卷三十所引张永《元嘉正声伎录》曰:“非管弦音声所寄,似是命笛理弦之余。”即所谓曲调之余声。用现代的音乐术语说,“艳”就是引子、序曲。艳曲所填的辞叫做艳辞,通称艳歌。  相似文献   

17.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影响甚大。该书所选《庄子·逍遥游》,注释简明扼要,用力颇多。可惜标点未能反复推敲,多有疏失。虽一再重印,也未见改动,似乎成为定本。看来有商榷的必要。开头,编者介绍庄子,引了《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段。其中一句标点是:“《贯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此句标点就有欠妥之处。据说明,《逍遥游》选自王先谦《庄子集解》本。王本以郭象注本为依据,计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其中并无《畏累虚》篇。遍现郭象、成玄英序,亦未言有佚篇《贯累虚…  相似文献   

18.
汉语虚词在古代有各种称谓,如“辞”(词)、“声”、“语助”、“语辞”、“助字”、“虚字”等。虚词同实词一样,是词汇的构成部分,而虚词的运用,则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历来对于虚词的界说各不相同,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虚词一般只有语法意义,表示各种关系和语气,很少有词汇意义。汉语虚词向来就很发达,在甲骨文里,各类虚词就已出现了。我不受年。(《殷契粹编》)王固日,乃兹亦出杀。(《卜辞通纂》)来雨自雨。(《殷契粹编》)从向归。(同上)余其从多田于多白正孟方。(《殷虚文字甲编》)今日壬申其雨?(《殷虚文字乙编》)上面句中的“不”、“乃”、“亦”是副词,“从”、“自”是介词,“于”是连词  相似文献   

19.
杜牧《寄扬州韩绰刺官》诗艳称海内,尾联色调尤浪漫,“二十四桥明月夜”致被誉为“千古丽句”而传诵众口。惜乎“二十四桥”一语,由来说者,歧舌纷纭,迄无的诂。有曰桥如其数,有曰数即桥名,《辞源》子集引沽·李斗《扬州画舫录》十五“冈西录”曰:“二十四桥”(原为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以李代桃,诡更正文,俾歧之中又生歧焉。  相似文献   

20.
翻阅部分方志及论著,见到许多人讲方志起源,必称《周礼》,清人章学诚堪称代表。其说云:“余考之于《周官》,而知古人之于史事,未尝不至纤悉也。‘外史掌四方之志’,注谓若晋乘、鲁春秋、楚博杌之类,是一国之全史也。…………方州虽小,其所承奉而施布者,吏、户、礼、兵、刑、工,无所不备,是则所谓具体而微矣。国史于是取裁,方将如《春秋》之必资百国宝书也,又何可忽哉?”(《方志立三书议》)又云:“惟念方志为外史所领,义备国史取裁,犹《春秋》之必资百同宝书也。”(《为毕制府拟湖北通志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