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凤斌 《阴山学刊》2005,18(3):89-92
任何政治制度都有其思想文化基础,以多党竞争轮流执政、分权制衡、代议制、普选制和法治等为主要特征的西方当代政治制度,其思想文化基础是根源于古代希腊,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得以形成和完善,并在当代西方的政治思潮中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自由民主思想。这种自由民主思想集中体现在西方思想家对人性、民主、法治、道德等问题的探讨与认识之中。  相似文献   

2.
创造学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创造活动自古以来就有。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文学家都很重视创新意识,尤其重视对怀疑精神、探索精神的培养,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探讨古人这些闪光的思想,对于我们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搞好当前的创新工作,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古代思想家,基于"人"这一研究对象的共性,得出许多相近的结论;但是,研究出发点不同,最终导向了不同的道路:中国古代思想家倾向于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考察人,而西方古代思想家则始终把人的心理活动和历程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拥有一个对知识分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治官僚体系,是中国孕育出不同于西方的思想家的社会政治根源。  相似文献   

4.
河南地处中原,故有中州之称。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代人才辈出,产生过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加以研究,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这对于我们今天进行四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是有重要意义的。本着这一宗旨,最近由河南省委党校的石训,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吴士英、徐必珍、李书增,卢连章、王宗虞六位同志编写、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州古代思想家》一书,在这方面做了一件十分有益的工作。该书对中州古代三十三位著名的思想家的生平事迹、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做了比较全面的、简明扼要的评介。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学者德育思想述评黄钊我们中华民族,是素有道德教养的民族。早在先秦百家争鸣时期,许多先贤圣哲就以建设文明道德的社会生活为已任,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德育思想理论,对我国古代道德建设作出过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无比丰厚的德育思想遗产。在这...  相似文献   

6.
儒家民本思想发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也是愚昧无知的同意语。古代思想家在充分地肯定民众的整体价值的时候,也否定了“民”的个体。“民为国本,君为民主”是古代思想家对于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设计,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的专制政治是整合的。民本思想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为民谋利”的价值准则,这一原则的要害是把民众视为权力的客体。在中国古代社会,“为民谋利”是用于说明各种各样的政治的符号。  相似文献   

7.
赵允喜 《理论界》2004,(4):272-272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中丰富的教育思想至今对我们的整个社会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我们教育的宝贵财富。本文主要探讨了孔子的教育内容,包括四教、六艺、六书,教育方法上注重对内在品德的培养为目标,以身体力行,学思并重,积极发挥人的能动性,文章旨在说明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教育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怡飞 《兰州学刊》2008,(3):109-111
法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改革家、思想家、政治家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现代社会的法治理念对古代法家思想有继承也有摒弃,通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将对我国当代的依法治国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探究古人的思想,既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逃避现实远离社会生活,而是为了使古代思想家所创造的思想成果被后人了解和继承,使这些优秀思想遗产能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开一代新风的思想家的孔子,他的人生哲学思想对整个中华民族产生了广泛而又悠久的影响,这种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因此,对孔子人生哲学思想的努力清理和总结、认真分析和评估,则成为我们对其进行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的必要前提。一、对理想人格和理想境界的追求传统的儒家思想重视人的价值和人在自然中的重要地位,把天、地、人并称为宇宙“三才”…  相似文献   

10.
老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在其《老子》著作中亦为建构和谐社会做过许多的论述,本文主要阐述老子“爱民治国”、“上善若水”、“顺百姓心”等思想的现代意义,为今天的建构和谐社会、为当代领导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圣人思想,中国古代各家都有所涉及,而对于各家来说,“圣人”所蕴含的意义可能是不同的,但是他们都认同“圣人”是完美的理想的人格。在《老子》一书中,就有很多地方提到“圣人”一词,并且也能发现老子的“圣人”与儒家、墨家等之“圣人”的不同之处,但对于老子来说,“圣人”同样是他所认可的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12.
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基金积累制转轨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金制养老保险模式是目前大多数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我国采取的统账结合的制度安排模式,使得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基金积累制转轨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而,如何化解转轨过程的风险和解决转轨过程问题的政策选择必然成为其顺利转轨和平稳过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勃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 1 9世纪中叶到 2 0世纪初 ,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进程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 ,引起了中国思想界的研究和关注。很多思想家从中西社会比较研究入手 ,批判中国传统“宗族福利保障”的狭隘性 ,并试图综合中西社会福利思想主张 ,构建新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他们还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与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结合起来 ,将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峰 ,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高潮。  相似文献   

14.
清代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复古主义倾向可以追溯到清初,清初复古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以古为尚的历史观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反映,复古只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其本质是一种新变,即思想家们以复古为武器来批判现实,寻求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5.
中国立法机关的历史变迁经历了无常设立法机关、常设机构和群臣参与、立法权专属于特定机关三个时期.在法律本身是经义或礼仪的附庸那些年代,立法权并不专属,而是控权集团贯彻时势政策的附从机构;中国古代的司法权不独立于行政权,决定了立法产生的法律规范本身并不分立于其他行为规范.清末以降西方民权思想的引入,开始让中国人认识到人民主权理念支配下的立法权才是国家最重要的主权归属;举凡民政、财税、军政等整个社会生活都应由立法来规范,并且这些法律是能够得到充分地贯彻实施的;立法权开始专属于议会机关或类似代表机关.  相似文献   

16.
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最具典型意义的三大治世。三大治世的形成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盛极一时的殷商、大秦和强隋的覆灭,使西周、西汉和大唐初期的统治者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忧患意识的作用下,三个王朝初期的统治者自觉地以前朝兴亡为借鉴,全面实施以惠民政策为核心的基本国策,高度重视以勤政廉洁为准则的吏治建设,从而造就了三大治世的辉煌成就。而西周礼乐、汉武盛世和开元盛世则是由三大治世孕育而来的文明景观。三大治世历史成因的一致性,显示了治世缔造和盛世形成的过程存在着某种共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法律制度是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所有关于社会福利的法律和制度的总称。在传统社会福利制度下,我国社会福利法律制度存在一些缺陷:缺乏体系性、普遍性、组织性和监督性。我国在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过程中,要构建发展性、正当性、需要满足型社会福利法律制度,形成在《社会福利法》统领下单项法和专项法组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仲伟民 《河北学刊》2003,23(2):166-170
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多次提到中国,并提出了关于中国的一些独到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中国对白银的需求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白银的流通和价格。但与西欧国家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相比,中国早已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与五百年前马可·波罗的描述相差无几。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因为极端轻视对外贸易,轻视制造业,以及落后的法律制度。作为一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者,斯密显然已敏锐地意识到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重要性,所以,他屡屡对中国的海外贸易政策提出批评。斯密的思想成为当时英国的官方学说,并进而可能影响了英国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9.
利欲观是古代中国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普遍肯定好利是人的本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具有的经验务实精神;二是对人之好利本性的态度从历史早期的多元共存演变为中后期的一元独尊,封建专制在这种转化中起了重要作用;三是言利与言义常密切结合,不乏先利后义论,但先义后利论恒居主流。中国传统思想家普遍惧怕公开言利,从根本上讲是对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生产力的狭隘性与脆弱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郝建平 《阴山学刊》2004,17(4):67-73
远在四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有了官办的学校,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私人办学这一新的学校教育形式。与此同时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广泛开展。正是在这些教育形式的配合下,古代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才得以不断传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