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可卿与警幻仙姑姊妹是否同一人物的不同化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贾府、乃至人间匆匆走过的秦可卿,具有警幻仙姑式的警幻功能.她是"金陵十二钗"中最先亲身体验了幻灭,直接现身警示幻灭的主题人物.秦可卿的警幻故事,从结构上统领了这支大厦将倾、瞬息离散的红楼梦曲.  相似文献   

2.
纪永贵 《南都学坛》2000,20(1):30-34
《红楼梦》书名之寓意与秦可卿这个人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可卿之名为贾府的秦氏与仙境的可卿的合称;秦氏(可卿)托梦给王熙凤与贾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可卿)所托之梦即“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3.
秦可卿来去匆匆,但在作家的精心设计下,她不仅与太虚幻境的警幻仙姑姊妹有神秘关联,而且与薄命司册子上十五位女性中的六位,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考察秦可卿与这些女性的关联,可知她不仅负有警幻人间的使命,寄托着作家对情的复杂感受,还在结构上绾结并平衡着“情”和“政”两条叙事主线。小说中着墨无多的她,乃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和结构人物。  相似文献   

4.
从<红楼梦>第五回和脂评透露的信息看,原书的结尾处有一张警幻情榜.有关情榜的脂评在小说特定场合的出现,为进一步分析情榜的特殊价值提供了重要依据."情榜"的设计在<红楼梦>全书中显示出有关人物情感的分类学和本体论的意义.情榜的存在,使人物的塑造从感性生活的多样性回归到理性的稳定化.  相似文献   

5.
关于《红楼梦》中《警幻仙姑赋》的争议历来颇多。它与曹植的《洛神赋》在文字表达等方面有太多相似之处。从挖掘《洛神赋》背后的深意入手,可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残酷现实的情感宣泄以及人生理想的幻灭是曹雪芹效仿《洛神赋》的根本目的,更是创作《警幻仙姑赋》的深层动机;同时《警幻仙姑赋》在体裁选择及写作手法上所体现出的"师楚"情结,也使《警幻仙姑赋》的悲剧意味得以进一步延伸和升华。  相似文献   

6.
对<汉书>中"孰"与"谁"这一组同义疑问代词的共时描写和同先秦典籍、<史记>等的历时比较,认为二者从先秦到东汉的发展演变是十分复杂的,东汉时期"谁"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孰"日渐衰落.  相似文献   

7.
以<朱子语类>作为考查的对象,描述了副词"逐旋"的语义与用法,认为"逐旋"可以表示逐渐义、临时义、随时义,并将<朱子语类>中的"逐旋,,与"逐渐、逐步、旋旋"进行了比较分析.另外,在汉语史的背景下探讨了"逐旋"产生与消亡的过程,认为"逐旋,,产生于唐代,繁荣于宋代,规范于元代,转化于明清,消失于现代.同时,还从词汇的系统性与汉语语史的发展两个方面对唐宋时期"逐旋"的产生与繁荣进行了分析,指出"逐旋"的使用是近代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8.
"为"、"试"作动词前缀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语文>1999年第5期王云路<中古诗歌附加式双音词举例>一文中论及"为"、"试"作动词前缀的问题.本文认为,"为"置于动词之前或之后均为同义连用;"试"置于动词之前应为语气副词.因此,不应将"为"、"试"视为前缀.  相似文献   

9.
由中外两位作家茨威格和梁晓声的作品<一个陌人女人的来信>和<苦恋>分析了一个共同的爱情模式,即安徒生在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小人鱼"爱情模式,探究了这类爱情中,女主人公们将"爱"当作自己生命理想的内在深层根源及其悲剧命运的缘由尽管她们对爱的炽热追求被男权统治的社会所忽视,但那种诚挚无私的爱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相似文献   

10.
"龙"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一共有22个义项,我们在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日书>中发现,"龙"还有一种特别的用法,意为"禁忌".龙具有这一用法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龙是神圣的,人们崇拜龙,从而产生禁忌心理;另一方面是因为"龙"的原型是蛇,人们对蛇的惧怕在龙身上延续着,因而产生禁忌心理.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存在三个判断词是、为、乃;两个副词非、不."非"为判断性否定副词,一方面与"是"为"乃"形成对立互补,构成判断义位;另一方面与"不"形成对立互补,构成否定义位."是"和"不"分别替代"非"的判断义和否定义,是"是"不"组合的条件,也是"是"判断词成熟的条件.<世说新语>中的"是"尚处在刚开始具有"非"的判断功能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驺虞"考辨     
<诗经·召南·驺虞>篇的"驺虞",历来争讼不一.通过对<诗经>研究的历史考察,参证文献资料,并对<山海经>的资料加以辨析,认为"驺虞"是兽名,后世视其神异,解作西方之神兽"白虎",对其崇拜,同时赋予了神话传说的内容,具有原始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儒学文化的源头.本文就<论语>中孔子言"孝"的文化内涵及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了阐释.笔者认为"孝"的文化内涵除了"善事父母"外,还应包括统治者的"慈惠爱民",从而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一种为政之道与成己之方.并且,"孝"的实践意义,致力于唤醒人们的道德自觉与对社会及家庭的责任感,无论古今,皆归于此.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西游记>各篇章结构的分析,发现百回本<西游记>的神魔故事中隐含着一个完整、系统的"名实论"思维体系.书中屡屡出现的山名"花果山"中的"花"字、人名"陈萼"中的"萼"字、地名"里社祠"中的"里社"二字,实际都有其暗旨.由此认为,不能将百回本<西游记>仅仅视为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而应该理解为是以小说为表现形式,其实际内容是完整、系统地讨论以中国人为"主体"的"名、实"问题的理论文章.  相似文献   

15.
对曹植<洛神赋>"陵波微步,罗袜生尘"之语,多种选注本或有意无意忽略不注,或将此句注为"脚下溅起水雾有如扬起尘埃",而将"尘"解为微尘.对枚乘<七发>"蒙清尘"一语的注解也多出现同样的误解.这样的解释影响了对这两篇名作形象意境的正确理解.本文列举了足够的例证后认为洛神、西施等首蒙足履、如影随身的是清幽芬芳的轻云、薄雾、烟霭、素辉和光华.  相似文献   

16.
关于《红楼梦》中《警幻仙姑赋》的争议历来颇多。它与曹植的《洛神赋》在文字表达等方面有太多相似之处。从挖掘《洛神赋》背后的深意入手,可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残酷现实的情感宣泄以及人生理想的幻灭是曹雪芹效仿《洛神赋》的根本目的,更是创作《警幻仙姑赋》的深层动机;同时《警幻仙姑赋》在体裁选择及写作手法上所体现出的"师楚"情结,也使《警幻仙姑赋》的悲剧意味得以进一步延伸和升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梁启超的散文名篇<少年中国说>中所使用的"乳虎"一词进行辨析.认为"乳虎1"与"乳虎2"两者意义不同,前者为"初生的或幼小的虎",后者则应释为"哺乳期的母虎".这一理解不仅是两词意思的不同,更对<少年中国说>全文的意境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等是贾平凹进入90年代以来所创作的一系列长篇小说,论者认为它们是作者关于精神家园的一次集中而彰显个性的思考,因而在本文里把它们当作一个关于"家园"的巨大文本进行一种整体性解读,从中触模作者的心路历程、理性之思以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洛州无影"与"天下之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是一部有关佛教史的名著,书中讨论到古代怎样测定时辰,其中有"洛州无影"一句话.洛州即洛阳,其位置在北回归线以北,从天文的角度讲,一年之中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出现"无影"的情形.这究竟是错误,还是另有含义,长期以来成为问题.本文作者曾经认为这是义净书中的错误.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本文作者发现,在洛阳附近一处地方,确实可以见到"无影"的奇观.本文根据作者实时实地的考察进行讨论,认为这与中国古代把洛阳看作是"天下之中"的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20.
<明史·艺文志>"史部·传记类"认为<东嘉先哲录>的作者为王佐.经过凭籍<四库全书总目>和<续文献通考>的考证,<明史*艺文志>记载有误,<东嘉先哲录>一书的作者应为王朝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