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2011年9月,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对我国农民工文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也为各地进一步推动农民工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以这一意见的出台为背景,首先解读了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近年来农民工文化建设的进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制度推进的角度阐述了加强我国农民工文化建设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有更高的政治认知和参与愿望。但由于制度内参与渠道不畅,导致制度外参与频发。提出应通过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政协制度、组织建设等,畅通新生代农民工制度化的参与渠道,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事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调查表明,受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受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影增加但仍然呈现整体贫乏的特点;农民工文化消费观念呈现代际转型的特点,同时仍存落后的一面;积极乐观、自足的心态与心理矛盾冲突并存,精神压力较大。因此,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加农民工收入,使其享有市民待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保持精神领域中的"生态文明",夯实与改善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况及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状况进行了解。发现当前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况总体较差:工作条件差、生活负担重、社会交往封闭,仍旧是以谋生作为中心任务;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同时采取了一些举措以满足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但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由此提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从农民工本身的生存状况与特点出发,应从完善社会保障,解除后顾之忧;加强经费投入,做好培训工作;做好调查研究,完善需求表达机制;加强引导宣传,提升农民工参与意识等方面提高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访问调查、个别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深入地分析W市关于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运用"第三空间"理论分析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得出结论:农民工群体的身份认同有其独特性———既不是农民身份,也不是市民身份,而是独特的农民工身份,为此,应有的放矢地规划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发现:由于行政操作偏差,政府意识不到农民工身份的独特性,使得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出现偏差,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民工的差异性文化需求,客观上使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成了一句空话;此外,市民的无形排斥和农民工的自我"封闭"使得这一现状更为严峻。基于此,提出了政策调整的建议:明确常住地政府的主体责任意识、遵循服务逻辑、重视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机制化运作;创建需求、宣传、可触、互动等"四型"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代际差异及其养老保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农民工群体内部已产生了代际分化,两代农民工存在文化、流动和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农民工代际差异,我们可以构建两代农民工流动影响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水池"模型,根据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分类—分流—统筹"思路,从人口、就业、基础养老金发放、新农保建设、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城乡统筹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  相似文献   

7.
以泉州市农民工参政状况调查为实证,分析提出:城市农民工政治参与既受制于制度、组织缺失等客观因素,又受到农民工自身权利意识淡薄、文化程度相对低下和经济基础脆弱等主观因素制约。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城市管理与治理改革,提升农民工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素质,提高组织化程度,才能增强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江苏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聚集地区之一。作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明建设状况不容乐观。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站在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高度,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与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工作,建设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家园,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基本途径。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缺少基本的文化设备和文化活动场所,生活较封闭,文化活动范围较小,业余生活单调枯燥,文化活动内容比较单一,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开展户外文化活动的时间较少,文化生活的满意度不高。为了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常住地政府应该成为责任主体,城市社区成为主要平台,用工企业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各级政府部门、用工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要注重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工作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性问题、社会问题和自身问题出发,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划分为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和文化心理融入三个维度,重点探讨了新媒体的即时性、交互性以及信息的海量化等特点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和文化心理融入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新媒体能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融入,进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从而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心理融入。最后提出了政府、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共同搭建新媒体平台的相关策略:政府重视新媒体作用,企业强化新媒体建设,自身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以促使其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1.
调查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基层组织机构及管理者、组织能够维护工人利益等方面的信任度较低.相对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对高层组织机构及管理者、组织能够维护自身发展能力和工友利益等方面则信任度较高.个体状况与生活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信任状况有较大影响.企业可以从加强农民工组织参与、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组织互动机制、加强企业信任文化建设、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等方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信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河南省569份城镇务工农民工调查数据,全面系统分析了农民工在市民化待遇期盼、市民化意愿和定居城镇类型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由此得出教育、就业和医疗保险是进城农民工最希望获得的市民化待遇,在城镇务工时间较长、文化程度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强烈的市民化意愿,他们最希望定居的城镇类型是县城或县级市。据此,笔者提出了尊重农民工需求和市民化意愿,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重点加强中小城镇建设,完善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就近就地市民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农民工文化建设现状,提出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的必要性和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北京和珠三角地区967份调查问卷数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中企业的服务供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文化硬件设施总体匮乏,文化活动频率低,制度建设滞后,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度不高。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活动的价值引导者、设施提供者、组织者和制度规范制定者,企业应通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运动式"的文化活动组织模式,提供人性化管理和制度保障,实现从"理性囚笼"向"生活世界"的场域转型,为精神文化活动提供更多自由空间,从而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注重自我和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双重诉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成立最早的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协作者"长达十年专业实践而开展的行动研究,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工作承担着推动农民工融入城乡社区生活的服务提供者、推动社会管理服务改革的服务创新者、推动农民工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建设者、推动农民工对社会重建信任的资源协调者、促进城乡群体互相接纳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者、促进社会群体相互支持的资源整合者、促进农民工社会工作发展的研究者、促进公民社会发展的组织建设者等多重角色;发挥着减少城乡差异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农民工融入城乡生活、建设城乡公益文化、推动城市化和谐发展等功能。从而使社会工作服务农民工具有其他专业无法替代的独特角色和功能。应该从怎样建设服务农民工的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如何有效服务农民工两个角度,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服务农民工的角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一个民族村寨为个案,探讨了当前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包括建设的重点、主体、组织与参与等,提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应以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农民要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政府要当好组织者,广大农民尤其是农民工要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相似文献   

17.
全国农民工这个流动群体已经发展到2亿之众,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是城市文明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农民工文化环境的现状调研,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提升进城务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与维护农民工精神文化权益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普遍处于十分缺乏状态,造成农民工精神文化权益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工作劳动强度大、缺乏合适的文化生活载体。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城市政府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主动担负起维护农民工文化权益的责任,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真正拥有越来越丰富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9.
在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文化融入逐渐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测度指标之一。利用北京市"城中村"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对首都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消费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贫乏、满意度不高。闲暇时间少、收入低、社交网络窄是影响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消费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加强宣传,扩大农民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度,经常开展面向农民工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社区、企业以及社会组织在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面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文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湖南等16省(市、区)944份农民工返乡创业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SPSS 19统计软件,分析文化的锚定效应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学习文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影响最显著,直接影响农民工接受创业教育、技术培训与指导的热情和效果;政策文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影响非常显著,创业者希望更好地获得金融和政策支持;农村信息文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影响较显著,决定着农民工获取信息的能力、来源及效率;农村亲情文化和就业文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类似,可以归纳为落叶归根和衣锦还乡的心理锚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