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现代《诗经》学体系中,从文学角度分流出来的译本研究尚显不足,而译本作为《诗经》接受史上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传播效果以及自身的发展,因此,《诗经》的翻译需要纳入现代《诗经》学体系,为《诗经》经久流传提供有效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诗经》所提供的有关资料 ,从生产方式、生产过程、社会分工、作物种类及劳动产品分配等方面对我国周代农牧业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 ,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发祥图画 ,肯定了华夏民族对人类农业文明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从先秦到清代(不含清代),《诗经》的阐释始终以经学为主流,但其文学阐释也如涓涓细流流淌不止,每个时代都对《诗经》的文学特性及文学价值作出了一定的阐发,为经学全盛的清代在《诗经》文学阐释的巨大贡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诗经》最终摆脱经学的藩篱走向完全的文学阐释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批评到理论建构是诗学的生成模式之一.刘勰在“宗经”视野下“论文”,尤其重视对《诗经》的批评与阐发,不仅以《诗经》为文体之源头、文学创作的范本、文学批评的标准,还通过化用《诗经》文本语言来陈述其诗学理论.通过对《诗经》阐释,刘勰提出了“雅丽”的文学审美理想,概括出了“为情而造文”、“比兴”、“以少总多”等重要文学创作手法.从对《诗经》的阐释批评到《文心雕龙》的诸多诗学理论形成,刘勰为中国文学理论之“从《诗》学到诗学”生成模式提供了考察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5.
《诗经》祭祀诗中的祭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祭祀是先秦时期的一项重要活动 ,《诗经》中有许多写祭祀的诗篇。在《诗经》的祭祀诗中 ,当时的人们在充满虔敬的心情中 ,把酒醴、牛羊、植物等祭品奉献给上帝和先祖 ,期盼着他们降下福禄。祭品的不同 ,不仅反映了不同部族的生活习俗 ,传达了农业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巨大意义 ,并暗示了礼的起源。剖析这些献给神灵的祭品 ,为解读当时社会的典章制度、生活习俗提供了许多例证 ,能深入到民族原始心理的深层 ,站到《诗经》的时代去理解《诗经》。  相似文献   

6.
介绍《诗经》多译本平行语料库的创建过程,重点探讨中英文语料的选择,语料的分词、标注以及对齐等操作的具体方案,力求为《诗经》的英译研究拓展出全新的视角和途径,以期促进《诗经》英译的多维研究,进一步推动《诗经》在世界的传播,同时为其他诗歌典籍翻译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先秦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诗经》产生的周代是中国社会历史的一个关键时代,正是在这一时期,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成为中国社会生产的主体,这种农业经济决定了中国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模式、价值观念、思维特点。基于这一观点,文章从该书中诗歌所展现的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各个文化层面进行剖析,认为《诗经》已经涵盖了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各层次的基本内容,标志着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的状况大致表现为:其一,《诗经》学著作大多亡佚,存世者甚少.其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诗经》主旨、音义、典章与词汇的阐释,这与唐代科举需用《诗经》著作有密切关系.其三,《诗经》学著作中,既有对《毛诗传笺》内容的承传,又有对其解说的否定.另创新说,体现了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与时代特色.其四,《诗经》研究者中有不少人既是学者,又是老师,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直接传授给学生,文脉赓续,形成优良的诗学传统.其五,孔颖达主撰的《毛诗正义》,具有里程碑式的杰出《诗经》学成果.《诗经》所开创的现实精神与比兴艺术优良文学传统,直接滋养了唐诗“丰神情韵”的思想与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9.
《诗经》阐释的两条线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解《诗经》 ,存在两种阐释线索 (视角 )。汉儒往往喜欢把《诗经》同王道兴衰的大道理联系在一起 ;宋代以还的学者日渐不满意这种读解套路 ,强调诗经的字面意义。顾颉刚“古史辩派”的理论为后人反思中国《诗经》学史 ,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传下来的唯一的一部《诗经》学文献。本文对争议较大的陆《疏》作者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作者当为三国吴陆玑。陆《疏》的出现是三国时期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的产物。陆《疏》解释《诗经》名物而不干涉诗意的做法,开拓了《诗经》文献的研究视野。陆《疏》关于《诗经》传授情况的记载,为解决《毛诗序》作者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史料分析认为,《毛诗序》作者当为子夏,卫宏又做过进一步的整理。陆《疏》开创了《诗经》学名物派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文化生态系统理论作为新兴的理论体系,主要是用来分析文化遗产的系统结构和传承规律的。《诗经》文化生态系统的组合要素包括不同模式、不同层次的文化群落和与之相关联的人类群体及生态环境,不同的文化群落又各自组成结构独特、功能相互差异的文化子系统。同化和异化是《诗经》文化生态系统新陈代谢的决定力量,遗传和变异是《诗经》文化发展演进的表现形态。采用文化生态系统理论,审视《诗经》学的系统结构与演化规律,可以为《诗经》文化传承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从描写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场景及田园情感、田园意象等几个方面探析《诗经》田园诗的主题,指出《诗经》中的田园诗是将农业生活图景与诗人情感结合构筑后世精神家园的诗歌。  相似文献   

13.
丰坊《诗经》著作之撰写目的在于复古以求真,并不仅仅在于求奇、求异、炫博;其有意以极端凸显《诗经》研究中许多问题,并尝试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解决,推动了《诗经》学发展;特别是他践履《诗经》鲁诗精神的旨归不应为误解所遮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诗经》的双音词语,就分言、合用现象发例作释。这项考察,可为汉语词汇史提供资料。就共时而言,《诗经》里的这些双音词语已经合成,但结合得尚不太紧密,最突出的是还可以间隔,所以在语用上分言、合言往往并见。这跟词汇的发展有关,也跟《诗经》语言上的特点相因。《诗经》中双音词语的分言和合用,表现的形式是多样的。就分言而论,可分:(一)同字间隔例;(二)异字镶嵌例;(三)分属两句例。下面分项讨论,以分言为例,与合用比叙。其有特例,随文解释。  相似文献   

15.
在梳理近百年方玉润及《诗经原始》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方玉润生平及著述研究、《诗经原始》版本、文献研究、诗经学特色及诗学理论研究的相关问题和研究进程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提出了《诗经原始》研究发轫期、高峰期、转变期、成熟期的基本时间分期。  相似文献   

16.
南宋前期《诗经》研究得到了深入的发展 ,此时出现了宋代《诗经》研究的代表作《吕氏家塾读诗记》和朱熹的《诗集传》。而对《诗序》发生全面怀疑以及守序派与废序派的激烈论争 ,乃是此时《诗经》研究的最主要特征。这一阶段的《诗经》研究代表了宋代《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刘勰诗学理论建构与《诗经》阐释有着密切关系,刘勰评价《诗经》的基本立场是“唯务折衷”,即平衡折衷宗经大旗下文学理论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同时以《诗经》文学实践为基础为其诗学理论建构的提供重要的依据,它具体表现在:以《诗经》创作实践为依据,揭示诗(文学)与社会现实、与时代的关系;以《诗经》阐释为依据,提出“情志”说,将文学的情感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立足于《诗经》阐发诗赋颂赞等文体形式的演变和审美意识的发生;以“比兴”论《诗》突出“比兴”的文学与美学意味,这些都推进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诗经》的咏物现象及其咏物特征 ,分析了《诗经》咏物新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原因 ,并对《诗经》咏物传统在咏物诗发展史上所产生的影响作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反映农业生产和农奴生活的诗共有十一篇,我们叫做“农事诗”.其中有《豳风》中的《七月》,《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等篇,还有《周颂》中的《思文》、《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篇.这些诗篇大都写于西周初期,它展示了周初农业社会的图景,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情况,也揭示了社会不平等的现实,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比兴艺术手法为《诗经》所创,《楚辞》则踵事增华,第一次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诗经》比兴艺术。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兴艺术思维到《楚辞》则产生了巨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