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熊吕茂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2):58-63
科学技术既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也给人类造成了诸多负面的影响。唐君毅从科学研究的道德价值、科学与人文之关系、科学的超政治经济性、西方科学精神与中国人文精神之区别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思想。他关于如何疏解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的思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8-71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思想领域中出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对立,这种对立并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天然不相容性造成的,相反,倒是人们的认识偏颇所致。从哲学上看,任何一种完整的关于人的哲学,无论是实证主义哲学,还是生命哲学,都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容性、统一性;从纯粹的科学意义上看,科学精神则具有塑造人的价值。在哲人科学家身上,人文情怀与科学理性的统一,往往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4.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是探索世界奥秘和追求真理的科学实践和认识活动。科学的整体架构主要由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构成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科学精神的本质就是一种求真精神、怀疑和批判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学报编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8(4):122-125
高校学报编辑面对的作者群体是大学教师。而大学学科门类众多 ,在学科经过分化又走向综合的当今时代 ,文理交融、科学与人文的交织已是很寻常的事情。高校学报编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断培养塑造自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良武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3)
人类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类自身的关系,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尊重和关心自然、他人以及社会,遵循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我国正确探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规律的结果,是世界范围内以物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转变,是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结合重新认识的产物。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其精神实质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需要大力发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等科学精神又需要弘扬"仁爱"、"天人合一"等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宏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2):47-51
人文精神包括自由精神、自觉精神、超越精神和人的价值观;科学精神包括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民主精神和奉献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即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科学精神包含了人文精神;现代科学已构成了独特的科学文化,现代科学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科学文化的整体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要点可以表述科学的特点,反映的则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西方理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不同形式,但其关注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并对其进行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却从未间断,分析考察西方理性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特点,从中找出合理的因素并得出有益的启示,这正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程倩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5
启蒙思想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构成了现代文明的思想观念基础。对启蒙思想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的分析,意在利用启蒙思想的积极成果,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所带来的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与共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5):15-18
本文针对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产生分野与对立的根源,提出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与共建的前提是正视科技进步与人文发展的现实对立,在克服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片面理解,重塑当代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基础上,通过观念互启、方法借用和学科整合等途径和方式,达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交融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实行办学自主权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等学校的任务和按教育规律办学的客观要求。该文就问题的提出及高校实行办学自主权的条件进行了探析 ,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中国史学走上了“科学化”的行程,但从20世纪20年代起,随着《学衡》派对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的弘扬,以及40年代《思想与时代》杂志对新人文主义的传播,在中、西人文主义思潮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史学界力图矫正“科学化”之弊端,从“科学”与“人文”兼重的史学观,到逐渐萌生出“科学人文主义”史学思想,提倡义理与考据并重、科学“实证”与人文“虚会”方法结合、主体与客体交融互渗、知识追求与价值意义兼顾的治史新趋向,使中国史学走上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新史学之路。 相似文献
13.
黄鸣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98-10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兴的电脑艺术应当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发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对于电脑艺术的繁荣来说,吸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注重人文关怀与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同样重要,培养具有理想与创造性的跨学科人才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主义"思潮作为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历史功绩不可否认.科学主义意识形态化后所造成的话语霸权曾对文化多元性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对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这也是"科学主义批判"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当代哲学情境下,科学主义思潮并未在强烈的"批判"下慢慢消亡,而是走向了一种更趋合理的发展方向-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的核心,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现实针对性。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处于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新闻写作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作为理论指导和技能培养的新闻教学更是显得有些被动和无助。需要对当前新闻写作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与修订。 相似文献
16.
将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公共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相结合,采用修正的QFD技术这一评价模型,提出一个普适性的、可以有效监督评测建设这类项目的前提需求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该评价体系为开展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前提条件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能够较好地体现低碳经济的需求,使基于低碳经济需求下公共工程项目的建设有针对性,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7.
陆静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101-103
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是当代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主义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而人文主义则有较长的历史。近代科学与人文分化的结果,一方面为人们谋取物质利益取得巨大成功,另一方面其反自然、反人道却使科学失去了人性的光彩。但无论科学主义还是人文主义都是对人的本质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18.
刘艳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3):24-30,52
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工作研究中科学主义范式与人文主义范式各自的优劣;指出鉴于以往社会工作研究中科学主义范式与人文主义范式的断裂所招致的后果;如果要使社会工作研究保持正确而健康的方向,那么在研究过程中就应努力避免二者之间的断裂;最后探讨了在社会工作研究中如何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弥合。 相似文献
19.
自现代心理学诞生以来,心理学研究的科学主义取向越来越明显.科学主义取向的主要特征是:实证主义是其哲学基础;价值中立是其价值观;方法中心是其方法论.科学主义取向对心理学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给心理学带来了弊端,导致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法则的人文缺失.作为一门研究人的科学,心理学应该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坚持知识与价值的统一、注重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只有这样心理学才能真正成为一门关于人的科学,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