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民文化权益是指公民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应该享受的不容侵犯的自由和利益。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民的需求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的主体意识、权益意识不断增强,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加强对社会转型时期公民文化权益的研究,对于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当前我国公民文化权益保障的现状,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民主政治下,公民如何保持对政府权力的控制,历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理论界比较多地试图从制度层面,用权力制约权力的宪政制度来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笔者以为:一,宪政体制作为一种制度设计,极易产生代理人风险;二,任何制度安排都离不开文化的隐性支撑;三,公民文化,作为一种混合性的政治文化,既是对宪政体制局限性某种程度上的消解,更是对政府权力实现有效制约的软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对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国籍国主权和所在国主权之争造成法理瓶颈;而法律供给不足、机构设置薄弱、实际效果欠佳又构成现实难题,因此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需在现有基础上注重国际法方法.通过法理分析,可知国际法方法可以缓和国籍国与所在国之间因海外公民权益保护而产生的冲突;而借助实证分析,不难得出国际法方法可解决权益保护中的一系列供需矛盾.由此,进一步提出海外公民权益保护的国际法构建实现方略:实现原则应以国际社会本位为基石、公平正义为价值导向、合作共赢为现实目标;实现路径则为多维度多视角构建国际法规范. 相似文献
4.
自力救济是指当事人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所实施的维护自己权益的行为.权益受损的情形是多种多样的,自力救济相应地也是多样的,实施自力救济能直接地雏护自己的权益、弥补公力救济之不足、有助于节约公力资源、促进公力救济的改进.但是自力救济也有局限性,自力救济对于权益的保护是有限的.我国海外公民人数众多,权益受损的情形也在不断地发生,理应加强海外公民的自力救济.为了增强自力救济的有效性.海外公民应尽量防止损害事件的发生,增强自力救济的意识和能力,合法有效地实施自力救济.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与法令,加强对消费品市场的监管。这些政策与法令,作为国家的政府行为,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稳定市场秩序,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转型时期地方政府权力格局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冲破了传统体制下的单极权力结构,国家与社会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政府权力一部分正向经济领域、社会领域转移,中央权力向地方转移。地方政府既向市场、企业、社会转移了相当部分的权力,同时又拥有部分市场主体的权利和利益,没有逾越行政分权所致的弊端。地方政府最终只有将经济剩余分享权和控制权、社会管理权和自治权重新回归企业、市场和社会,才是地方政府权力格局优化的长期目标和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7.
贯彻私权保护原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土地征收程序规范,建立有效约束机制;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确保土地征收目的的正当性;严格控制征地规模,促进土地资源高效配置;明晰集体土地产权,赋予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政府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代议制民主的缺陷,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深化,也是公民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渠道,同时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决策的顺利执行.公民参与政府决策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是,要有能够掌控全局又有民主追求的政府、合格的公民以及二者的良性互动.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途径有多种,可以分为由政府发起的参与和由公民发起的参与两类.政府在吸引公民参与决策时应注意避免无序参与、参与者的代表性以及民主与效率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代社会,随着行政权力向私人领域的全方位渗透,相当数量属于公民个人的隐私掌握在行政机关,成为政府信息的组成部分。在构建“阳光政府”的过程中,协调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应坚持国家及公共利益原则、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原则、价值平衡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同时,应完善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和相关制度,以达到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政府的性质、职能以及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进程决定了政府在弱势群体权益保护中的主导地位.苏南地方政府利用公共权力,坚持以人为本与公平正义原则,发挥资源整合和以法为后盾的优势,为保护弱势群体构建起一个包括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法律体系、利益分配与补偿机制、利益表达与政治参与机制、就业援助制度在内的责任体系,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增强他们的生存发展能力,最大限度地增进苏南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公民政治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种政治形式。公民文化是公民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行为等政治现象的认同意识和价值判断。西方的公民政治和公民文化有着自已独特的价值取向。两者的互动对西方代议制政府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西方国家政治与政治制度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发展中国家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苏俄非常时期,列宁思想体系中的常态性、合理性内容包括多个方面:一是利用文化遗产的思想,即利用旧社会过来的科技专家的思想,利用旧社会遗留下的管理机构如合作社的思想,学习和借鉴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二是实行适度妥协的思想,即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而向德帝国主义妥协的思想,实行土地社会化而向社会革命党妥协的思想,为了巩固工农联盟而向中农妥协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公民文化权益保障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文化权益的实现高度契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同时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当前,要保障与实现公民文化权益,应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丰富文化供给,努力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同时提高公民行使文化权益的意识;坚持统筹兼顾,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公民文化权益公平;推动公民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文化权益的协调进步,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为着力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努力营造实现公民文化权益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实施公民教育是民族国家建设的基本要求,而主要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行的边疆教育在内容上更加注重公民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观念、促进文化交流、提高边疆民族国民素质、培养合格公民。为此,国民政府制定一系列法令法规、计划措施在边疆教育中实施公民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使得各民族了解现代公民知识,增强爱国意识,对开发边疆、巩固国家的统一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成效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5.
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它的本质决定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要公民积极广泛地参与。实践中还存在对公民参与的理解的偏差、公民参与的制度保障不够、公民参与机制不健全以及公民意识缺失、参与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应当认清公民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角色,塑造积极的公民精神,提高参与能力;明确政府在推进公民参与过程中的责任,构建公民参与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机制,提高公民参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伊海燕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食品安全问题是十八大重点关注并力争解决的问题,食品安全的症结关键在于政府权力边界的模糊,该强权的部门和领域没有强权,该放权的给第三方力量的没有放权或放权不彻底,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出.设定权力边界的原则是权力分界清晰,权力按规则运用和权力滥用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政府权力体系重心的转移,即政府权力体系的任务和运行方向有序地从一个重心转向另一个重心,其目的是建设公共性和服务型政府.公共政府和公共治理体制的建设和建构包括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多元的合作治理体系的建构、公正成为公共政府和公共治理体系的核心价值原则.政府原有的功能结必须调整和转变.政府权力的三个转变:社会领域,从对社会的全面控制转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经济领域,从计划管理和微观管理转为宏观调控;政治领域,从政治统治转为对利益矛盾和阶级阶层关系的调解.政治统治功能的两个弱化:极度弱化阶级斗争和专政的阶级斗争功能;弱化"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政府公共权力功能的四个强化:强化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和创造;强化公共服务;强化公平分配;强化对社会政治秩序的建构和维护.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涌现了越来越多的“批判性公民”,他们对于政府和其他权威的服从性越来越低,对政府持一种批评和怀疑的眼光,且会通过媒介宣传影响其他公民的观点和行为,进而降低公民的政府信任水平。基于对公民参与、政府信任等的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民表达是公民参与和政府信任的部分中介变量,这揭示了公民参与对政府信任的中间作用机制。因此,政府应当积极促进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积极与公民互动沟通,保障公民的表达权,让公民有机会表达和监督政府,从而弱化“批判性公民”的负面影响,提升社会公众的政府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19.
国家干预经济的行为理应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导向。然而,现存的国家干预经济的行为却会因“政府失灵”,导致干预的功能失调和效用消减,这就使得控制政府权力成为必要。中国政府的权力要得到规范与控制,应当在既有的30年强计划经济路径依赖中进行考量。否则,其产生的论证基础会发生更深层次的位移。现代市场经济的关键就是通过法律划定政府的权力边界,规范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将政府自身的寻租利益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将最大的利益资源留给市场主体,给予公民。只有这样,回归政府应然的角色,以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转型时期行政决策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是民主的程序化要求 ,也是行政决策成效的保障。我国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加剧了矛盾与冲突 ,更需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中公民参与的运行机制。本文基于对这一时期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的现状分析 ,从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行政决策的公民参与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