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结论,它已经而且必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证实。然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却宣扬两种制度的“趋同论”,抹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他们把“趋同论”奉为至宝,不遗余力地加以鼓吹,说什么“趋同论”是一种“真正的科学”,是反映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可靠的理论”。我们认为“趋同论”并不是什么科学理论,而是一种精巧的为资本主义辩护的理论。这可以从它的思想渊源,基本内容、阶级基础等方面看出来。本文主要分析“趋同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戏剧史”成为文学研究中的一门新的学科,先后出版了《新中国话剧文学概观》(张炯主编)、《中国当代戏剧文学史》(高文升主编)、《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研究》(高文升著)等专著。这些专著,为中国当代戏剧史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最近出版的《中国当代话剧论稿)}(倪宗武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论稿》),是这一研究的又一新成果。《论稿》分上、下两编。上编重点探讨当代话剧发展的轨迹及特定阶段、特定题材的话剧创作;下编侧重研究建国以来重要作家作品及有争议的戏剧现象。它…  相似文献   

3.
《实践论》、《矛盾论》的当代哲学意义———纪念“两论”问世60周年雍涛(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武汉430072)《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沦”)问世已经60周年了。在60年后世纪之交的今天,从哲学史和文化史的高度来认识“两论”的当代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趋同论”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就是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会走向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而又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混合在一起的第三种制度。显然,“趋同论”的实质就是抹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其要害就是“同化”社会主义。本文联系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客观现实,拟对“趋同论”作些评析。 应该承认,现实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确实存在着某些共同或近似的现象。在当今改革的时代潮流中,不同社会制  相似文献   

5.
一 轰动世界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作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是一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趋同论”的彭吹者。和熊彼特、丁伯根、加尔布雷思等“趋同论”者相比,托夫勒的理论和他们的理论在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终将吞没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永恒论的鼓吹者,  相似文献   

6.
《当代楚辞研究论纲》评介张庆利楚辞研究在建国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古典文学研究的一大显学。同时,楚辞学史研究亦消然兴起。最近,周建忠出版的《当代楚辞研究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版),就是当代楚辞学史的第一本专著。《论纲》...  相似文献   

7.
钱穆先生针对中国近代以来主流学界的“专制政治论”展开了从历史学、政治学、文化学、哲学等诸多层面的反驳与论证,其中的政治学论述集中于作为政制史研究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以及作为宪制时评集的《政学私言》,其基本目标在于建构一种有别于又可适当兼容西方民主政治的贤能政治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展现了钱穆对一种类似于剑桥学派之“历史情境主义”的方法论自觉,通过区分“历史意见”和“时代意见”以及确立政制研究的“七步法”而典范体现于该著作关于汉、唐、宋、明、清的政制个案研究,得出了中国古代政治的“非专制论”,并对中国新政治的建构提出若干建议。《政学私言》代表了1945年前后民国制宪过程中相对缺席之儒家立场,从传统政治论角度对五权宪法给予肯定和支持,并从宪制的多重制度层面提出契合于传统政治原理的意见和方案。钱穆的贤能政治学对中国当代政治学及政治制度研究产生了某种典范影响,贝淡宁的“贤能政治论”以社会科学方法推进了钱穆政治学基本命题的当代展开。中国传统政治对当代政治乃至于全球治理的可能贡献,恰恰在于在一个“民主民粹化”的失序时代重建最低限度的“美德—贤能政治”。  相似文献   

8.
笼括全局 观照个性──评周建忠《当代楚辞研究论纲》尚有《当代楚辞研究论纲》(简称(论纲》),是周建忠十余年辛勤研讨楚辞学的结晶.本书从多角度、多层次全面系统地描绘了当代楚辞学繁荣的面貌,对其中有贡献的学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的学术成就,学术个性做出很有...  相似文献   

9.
《文艺象征论》(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当代文艺部论家林兴宅的新著。该书除“代序”和“结语”外计有十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围绕“象征”概念,在反思“文艺反映论”中继构“文艺象征论”的理论框架。下篇主要就象征论文艺学的中心部分—“征意蕴说”展开论述,并用《离骚》和“阿Q性怀’为例加以验证。贯穿全州力核心观点是:艺术的本质即“凭惜艺术形象来引发观赏主体的经验、情感或感性生命的人现,从而使人的内在的抽象无形的主体性内涵获得外化和升华”。从该书的别题“关于艺术本质的一种理解”可以看出:《文艺象征论》一书是…  相似文献   

10.
《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问世已经60周年了。在60年后世纪之交的今天,从哲学史和文化史的高度来认识“两论”的当代哲学意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对于中国哲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欧阳康教授任总主编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丛书”,已于1998年11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该丛书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出版图书,其首批著作包括:《社会认识方法论》(欧阳康主编)、《社会决策论》(朱志方著)、《社会理想论》(叶泽雄著)和《社会理解论》(郑文先著)。这批著作富含新论、深论,见解精辟,极具个性特色,取得了四大突破。其一,研究课题的突破。“丛书”不是关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一些枝节之论,也不再限于对社会认识进行基础分析和方法论探讨,而是立足于当代大实践…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然而,近几年来,在我同的“现代社会”的论调,即“趋同论”。受了“趋同论“影响的人也问道:当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为了各自的生存,相互借鉴了对方会制度”呢?看来,对于“趋同理”的内容及其错误,它的根源和实质做一番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趋同论”是资产阶级害怕无  相似文献   

13.
“趋同论”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在西方广泛传播的一种经济社会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当今世界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在其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具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性,甚至趋向于形成混合型的新制度。西方主张“趋同论”的学者很多,其学说也各不相同。据阿兰·格鲁奇在《比较经济制度》一书中提供的材料,大致分以下两种:第一种,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和非经济诸方面都已产生很多的趋同现象。“世界上的经济制度的基本趋  相似文献   

14.
“趋同论”是指一种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能相互融合,趋同为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理论。它最根本的思想就是所谓的“所有制趋同论”,其要旨是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正在抛弃各自固有的本质,相互趋同。这种理论不仅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而且危害很大,它可以诱导人们得出诸多错误的结论:两种社会制度质的界限正在消失;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已经过时等。因此,必须对“所有制趋同论”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5.
’98学术窗     
《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当代学者研究》余三定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22.5万字。该书前有王富仁教授撰写的长篇序言材于研究者的研究》。全书分为三编:上编“学者研究”,包括一篇综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学术一瞥》)、四篇关于哲学学者研究的论文和六篇关于文学学者研究的论无中编“学者风采撷录”;下编“学术书评”。王富仁“序言”指出,著者“把自己这部著作定名为《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我认为是很好地抓住了中国新时期以来的学术文化发展的特征的”。《阐释修辞论》童山东、吴利权著,首都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6.
《〈人间词话〉〈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是国内王国维研究权威陈鸿祥先生的新著。其突出的特点是,从东西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与传统的张力场中,对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人间词》,给予了一种新的注释和新的阐述。并在这宏阔的综合注评中,给《人间词话》《人间词》的文本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起到了迄今为止对《人间词话》《人间词》的当代注评的总体叙述的惊人效果,为我国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王国维一生在文艺研究与创作上有三大贡献,即“论”“话”“考”。“论”为第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这里发表的三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可以概括为一个“新”字。就是新视野、新领域、新角度,一句话,都具有新意,更具有当代价值。《潜夫论》之于《周易》,王符在其书中,大量引证《周易》以论说自己的思想观点。高新民先生在其《〈潜夫论〉易学思想探论》中指出:“《潜夫  相似文献   

18.
何秉孟 《学术界》2001,(5):156-15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江泽民同志《论“三个代表”》一书 ,是一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专题性著作集。它不仅是我们全面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提出到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 ,深入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重要教材 ;同时 ,由于全书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因而这部书也是增强我们大胆探索、勇于理论创新的历史使命感的好教材。在《论“三个代表”》一书中 ,江泽民同志科学地阐述了“创新”、“理论创新”的巨大历…  相似文献   

19.
经过历时“十年磨一剑”的艰辛探索,在学界的期待中,郑杭生和杨敏教授合著《社会互构论:世界眼光下的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研究”》(以下简称《社会互构论》)已于2010年末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社会互构论》作为一份中国人自己创作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她的出版对于社会学处理自身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命题,对于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理论乃至中国社会科学的创新和推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中,笔者拟对《社会互构论》一书的创作背景、理论新意、学术坐标做若干学术评论。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趋同论”的逻辑基本点“社会趋同论”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一种思潮,是我国近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中较为时髦的理论。它以“技术决定论”作为解释社会变异的理论基础,把经济计划与商品经济作为融合渠道,并以劳资“收入均等化”为佐证,从而否定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社会趋同论”基本逻辑的出发点是:随着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浪潮的运行,两种并存相悖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