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日本人的羞耻意识是封建社会的产物,美国人类学者鲁丝?本尼迪克特所编著的书《菊与刀》中第一次对这种文化进行了定义。通过其说法,日本被看作是以羞耻的文化为基调的国家,日本人的意识中羞耻的意识是最为重要的。日语的惯用语是日本民众在漫长的语言文化生活中逐渐创造并丰富起来的。不仅在表达上生动、活泼,而且也形象地反映出日本民众的生活情趣、时尚他们的思维习惯,是日本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而羞耻意识作为日本人行为举止的道德准绳,烙印于日本人的生活之中,那么二者如何相互联系进而对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列举说明予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论语》中的人称代词进行归纳,分析并总结了春秋时期各种人称代词的细微差别,使读者能区别人称代词的各种用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阐述了日语教学中日本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日语教学中存在的忽视日本文化教育问题。日语教学不单单是指语言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日本文化意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课堂上要结合教材内容将相关的日本文化知识教授给学生,调动各种手段、创造各种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立体鲜活的日语语言氛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对日本语言和日本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日本纵式的社会结构对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日本人的日常表达中,更深深植根于日本人的行为意识里,研究日本社会结构与日本人行为意识的关系对我们了解日本人的行为方式将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从日本社会结构出发,分析日本人在对“内”、对“外”时的不同表现,对深入探讨日本人的行为意识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语言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社会制度的印记。第三人称代词在现代汉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些代词不是在文字出现之初就具有指代人称的作用,也是经过了千百年的历练和几代人的探索才拥有今天的地位。本文就人称代词中出现较晚的“她”为例,简要谈谈“她”从无到有,从颇受争议到正式确立为指代女性第三人称的代词的过程背后的文化因素以及“她”在今天的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日本文化厅关于国家语言(日本语)的民意测验,68%日本人认为敬语用法很难。另据一项调查,在日本什么样的人遭到人们的讨厌。结果显示29%的人赞同不使用敬语的人这个选项,位居第二位。由此可见敬语对于一个学习或者使用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在分析敬语构成体系和使用对象和范围的基础上,总结敬语的用法,为日语学习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世界流行文化中,日本动漫是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日本动漫的流行也吸引了众多日语学习者;作为日语学习的辅助手段,动漫提高了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跨文化体验,对日语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在20世纪一直是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本文运用了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来分析奥巴马就职演讲中的人际意义。为了研究奥巴马就职演讲的风格意义,并找出演讲者要实现人际意义的方式,本文从语气,情态,人称代词和评价四个方面来分析这篇演讲。  相似文献   

9.
日语中的敬语部分一直是广大日语学习者较薄弱的一个环节,特别是极具敬语代表性的接头词「お·ご」的用法,更容易让人产生疑惑,「お·ご」究竟有几种使用方法,怎样才不致以误用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社会发展的工具。近代以来,日本积极吸取西方文化营养,迅速发展壮大并跻身世界强国的行列。在吸收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外来词汇也进入到日语之中,这些外来语词汇,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日语语言,也扩大了日本人的视野。通过对这些外来语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日本吸收西方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速度越来越快,不断有日本企业进驻中国市场,因此,国家加大了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对应用型日语本科翻译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日语学习综合能力。本文就应用型日语本科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应用型日语本科翻译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的策略,以促进高等院校学生未来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的西城,有一座雄伟的建筑耸立在西长安街的延长线上,这就是每天用38种外语5种方言对世界进行广播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日语广播,经过60年的风风雨雨,今天的日语广播正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而在日语广播编辑部里发生的故事也分外动人。原清志:中国外语播音第一人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里摆放着一尊青年妇女的青铜塑像。她是一位来自日本东京的普通妇女——原清志。1941年12月3日,在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当她用清纯的日语报出“这里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时候,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就是这…  相似文献   

13.
柴山灯塔     
大三那年,我从天津外国语大学回到了天津中医药大学“本校”,开始学习医学类课程。由于我们是涉外针灸日语方向,所以日语口语、翻译以及中医基础、针灸等方面的课程,全部由我们的日本外教--柴山先生担当。于是我们和柴山先生的缘分,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14.
汉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与理解具有很强的语境依赖性,并且在特定语境下它们还具有丰富的人际功能,而非仅仅用于传递信息。本文依据顺应理论并借助汉语会话和书面语料,讨论了汉语人称指示语的顺应性及其语用移情策略在语境关系,即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构建中的使用,意在说明汉言语交际中人称指示语的选择和语用移情策略的使用是人际关系适应和顺应的过程,能对完成言语交际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大学专业日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仍被广泛使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日语教学实践,分析当前大学日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浅谈一下解决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的国家。日本拥有它不同于西方社会和中国的独特的礼仪文化。日本社会重视礼节,在日本人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和亲近感相比,更要求恭敬礼貌的态度。要想学好日语,应该先了解该国的文化入手,笔者现就从异文化的角度,浅谈日本独特的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实际例句,逐步分析法语当中各种宾语人称代词在句子当中的位置,在将各个教材及语法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的观点,将本语法的内容做了最完整的归纳。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促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要明确探究意识培养的意义,利用问题,创设培养探究意识的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合理运用评价机制,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为其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德国,我处处感受德国人的节约用水的强烈意识。德国朋友对我说:“德国的水源确实很多,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省着用。到了德国,你也一定要节约用水。”对此,我没有太往心里去。然而,一件小事彻底改变了我先前的“散漫”,对德国人的节水意识也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意识进行介绍,认为意识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元认知的发展,并就此提出可以通过发展心理学研究元认知的方法初步探究意识的起源的观点。同时,引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无意识才是心理的主体,并且认为一个人处于意识还是无意识状态并不是绝对二分的。此外,本文也提出研究意识问题时存在一种无可避免的矛盾性,即用问题去研究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