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作家的创作心态与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纵深切入曹植当时的心灵世界,在观照其雄心壮志与命运多舛交相冲突引发的忧郁痛苦之心态定格中,揭析了曹植从诗文及其彼岸世界中寻求寄托的心机理念。作者隐喻了这样一条结论苦难正是造成文学家之大体验和大表现的精神动力与创作福祉。曹植的创作心态极大地影响和成全了他作为一位杰出的心灵独白之诗人。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诗人在"诗史"创作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诗史源于诗人的"史笔","史笔作诗"使诗歌具"史体".诗人对诗歌历史价值的再认识,促使"以诗纪史"成为诗人自觉的创作理念.诗人倡导诗歌要"补史之阙","诗可以正史之讹"、"以心为史"、"史外传心之史"新观点诞生,文学家亦对诗人主体性和诗歌抒情性进行重新认定.明末清初诗人独特的"诗史观"促进了叙事诗的发展,叙事与抒情相融合的诗史创作与以前的"诗史"创作拉开了差距,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都是以往中国文学史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3.
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结集出版的《当代藏族散文选》(以下简称《选》)是建国以来、同时也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第一部由藏族作者创作的散文作品选集,它标志着当代藏族散文创作的长足发展。在《选》中,藏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被作为沟通历史、社会和人生,表现时代精神,激励民族意识;揭示民族心态,表现人类情感;反映区域风情,彰著民族特色的创作素材和美感信息纳入作品。这  相似文献   

4.
论宋代山水诗的绘画意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宋代山水诗绘画意趣的角度,揭示和概括融画入诗的宋诗艺术特征和创作经验,并进而发掘这种诗画一体化所蕴含的时代心理与审美情趣。作者认为,山水诗和山水画发展到五代宋初,已具备了某种同步同构的趋势,二者不仅在取材造境上有近似之处,而且在观照方式和表达方式上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这就使得宋代山水诗在题材范围、社会内涵、篇幅格局、意境格调以及诗人的创作心态和美学追求诸方面,都与前代山水诗有了明显的区别,从而给宋诗赋予了“画趣”的艺术特征。宋代山水诗对水墨韵味和荒远清冷意境的追求,更反映了受禅宗影响的宋代画风以及“神清骨冷”的时代心理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略论《简·爱》中疯女人形象的双重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疯女人作为一种媒介体,既是秘密藏在简·爱体内的怒火的化身,也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自身生活中的“情敌”——埃热夫人的化身,或者说埃热夫人是疯女人的心理原型。通过这种创作形式,作者从积怨的重压下解脱出来,其潜在的欲望找到了归宿。疯女人的形象体现了作者复杂的创作心态,也表现了直接影响她创作心态的人生经历和生活心态。  相似文献   

6.
臧克家:从农民诗人到人民诗人吴奔星我国著名的老诗人臧克家同志,创作道路长达60余年,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发展的历史相差无几,几乎可以说他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的新;日体诗集、诗论、诗评以及关于诗史的长短论文,为数甚多,尚无精确的统计...  相似文献   

7.
方长安 《学术月刊》2022,(10):134-143+155
百年新诗创作史与百年新诗传播接受史始终缠绕在一起,这是新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可以说没有新诗的传播接受,就不可能有新诗创作的不断突围与发展。但是既有的文学史、新诗史著作所建构的新诗史,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包括新诗传播接受内容。基于这一状况,以传播接受为视角,重构新诗历史,或能尽可能地还原新诗史的真实地貌,揭示其内在生态特征与动力机制。重构将以新诗创作发展史为基点、主轴与目的诉求,以传播接受事实为视野与依据,透视、解读创作演变史,传播接受构成创作演变史的有机部分,使新诗史不只是创作事实的呈现史,而是一部从传播接受维度揭示新诗之中国诗意、诗性的生成演变史,一部敞开新诗现代性书写、传播与意义增值的新诗史。  相似文献   

8.
2002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新世纪初2002年作家的心态是平和、沉静,以洞明世事的心态观照现实和历史.作家心态的这一转换,导致2002年中短篇小说作品新意的一现呈现.与20世纪90年代作家在市场经济下迷惑、浮躁的心态不同,作家对现实生活中的改革,已经心平气和,恰如其份地作出估价.他们不只以平和、平静、平实对待现实生活,也以平和、平静、平实对待历史.在创作方法问题上,作家在2002年也以平和、平静、平实的心态对待这一问题,从创作对象的特殊性出发,选择和采用最能反映和表现创作对象实际的某种创作方法,所有这一切,促使2002年中短篇小说佳作的问世.  相似文献   

9.
"及时行乐"思想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不管呈现出怎样的差异,其创作个体共同的心理基质总是表现为对生死的忧惧与对生命时空的超越,而中国源远流长的哲学传统与文化心态,又深深影响着创作主体的情感与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10.
新象征主义思潮在当代小说创作中的兴起,是当前文学创作领域中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一种新的文学现象。象征,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或手法的运用,在中国古已有之,它是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戏曲)的主要表现方法之一,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无数运用象征手法的成功例证,更有象李贺、李商隐那样专以象征取胜的诗人。至于近代,许多著名的诗人、小说家,由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深刻影响与借鉴外来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方拱乾系清初诗坛一别具认识意义之重要诗人 ,其罹科场案、遭流放至极北后之心态吐露于后人辨认清初这一层面知识分子之精神状况特备典型。同时 ,其诗歌理论倾向及创作实绩也均不俗 ,可于诗史踞一席地  相似文献   

12.
青词与道教祭祀斋醮密切相关,是一种有特定体制和用途的古代常用文体,宋人别集中多见,而今人对其已不甚了了。宋代文人青词具有诚心忏过特质,我们可以此观照其中体现出的种种宋代文人心态,如禳灾除病、祈求延年的祈福心态;忧心前途、全身保安的自慰心态;虔诚自省、谨慎畏祸的约束心态;追荐亡灵、缅怀亲人的哀痛心态等。宋代文人创作的某些青词还流露出作者心态的转折变化,反映出作者在某个人生阶段的心路历程。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忏悔文学和忏悔意识此前并不发达,而青词中却大规模地出现忏悔心态,值得关注。研究文人青词有助于洞察古代文人的深层心理活动,把握其微妙心态。  相似文献   

13.
“诚斋体”的幽默是作者的一种气质与心态的表现,或者说是诗人某种人格的写照。“常中求新”,“平中出奇”,善于从平淡中发现趣味,在人们熟悉的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中寻找幽默,道出新奇,是“诚斋体”幽默的显著特色。构思上出奇制胜,曲径通幽,语言上通俗自然,活泼风趣,是“诚斋体”幽默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人们通常讲论的诗意,是诗人带着一定的诗性体验和诗性感兴表现诗情的结果。因此,从创作角度而言,诗的本质可从诗人的诗性和诗兴这两方面去把握。包括郭沫若在内的中国现代诗人其诗风的构成,其诗气的衍变,往往都与这种诗性和诗兴的程度及其变异有关。诗人的创作冲动来自于各自的诗性和诗兴,诗歌的内在魅力也体现在其通过适当的形式或特定的节奏和韵律感传达出来的富有感染力的诗性或诗兴上。但是,就具体的诗作而言,偏向于诗性的表现或者偏重于诗兴的表现,其诗的兴味、浓度并不一样,诗性与诗兴之比例的不同,反映出来的诗人创作心态也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女性作家的创作始终与时代同步 ,她们充分发挥了女性内化视角的特长 ,细心描摹了都市各色人物的心态 ,并从人物的内心世界透视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变迁过程 ;女性作家偏重于反映同类的生存状态 ,并在创作中表现出了她们对都市女性的独特理解 ;女性作家对女性独处心理的揭示达到了对人性深层意识的开掘  相似文献   

16.
语境是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具有一定的理论阐释力;诗史互证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源远流长的重要的研究方法;文章把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史互证法并置、比较,认为语境的研究范围广泛.而诗史互证所涉及的所指,则是较为集中的;文章认为语境与诗史互证是交叉关系,语境性质与"诗史互证"之中"史"的文献性质相同在于二者都具有层次性,相异在于前者具有动态性和历时性,后者则具有静态性和共时性;语境概念明确地引入古典文学的研究似乎有利于拓宽古典文学研究的方法论,使诗史互证等方法在传统基础之上融入现代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元素,在方法论的系统化与学理化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情感与理智并重的诗人,王维的边塞诗创作既流露出诗人丰富复杂的主体情思,又折射出诗人理性的思辨。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揭示王维边塞诗的创作心理成因及心理流变,从而由此窥视诗人生机勃勃的生命意识与充满情趣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流水意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流水意象与中国古人的情感世界、流水文化的地理学根据及神话遗存、流水意象的多重哲学美学蕴涵、流水意象与华夏民族精神及文人性格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意象——流水意象,进行了历时和共时的研究,指出了流水意象的种种哲学美学蕴涵及其与华夏民族精神和文人性格的深层联系,对其在中国古典文学情感表现中的意义也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作者认为,流水意象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功能的审美价值系统,它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具有某种对应关系,并同其他意象母题一道,生成和强化了占传统文学相当比重的创作构思、审美表现的民族化形式;而它与华夏民族精神和文人性格的关系,更反映了它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所谓国民文化心态,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存在的感知和认同,并由此表现为以感情、风俗、习惯乃至道德观念、审美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倾向(谢泽生:《民族文化心态的失衡与调适》,《兰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4期)。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与时代历史特征相结合而产生的一定历史时期的国民人格价值意识、道德观念意识、文化社会心态与审美心态等的综合。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人们都会深深地感到我们社会的国民文化心态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从经济基础上摧毁了国人传统社会心态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石,使我国的国民心态与传统  相似文献   

20.
岭南儒商黄咏雩一生创作了许多以朝代更替、政治兴亡、个人处境、政治选择等为中心内容的诗篇,表现出对于古今沧桑、忠奸善恶、时代忧患、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表现出独特的认识角度和思想深度。黄咏雩诗歌兴亡感慨与家国情怀的主要表现方式有三:以湖湘地区为中心,表达对屈原、宋玉、贾谊遭遇的感慨和对其人格的崇敬;以岭南地区为中心,表达对宋元之际动荡历史的追怀和对宋朝忠臣烈士的崇敬;以北京等地区为中心,通过对明清以降的历史遗迹和政治人物的歌咏追忆,表达对于历史兴亡与个人命运的长远思考,寄托浓重的历史沧桑之感和忧生念乱情怀。通过这些诗篇,黄咏雩诗人兼学人、性情才华与学问根柢并重的致思方向和创作观念,格调高古、刚健猷上、厚重深沉的创作风格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表现兴亡感慨与家国情怀的诗作是黄咏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反映了他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也反映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个人的心路历程,兼具时代诗史和诗人心史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