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联合国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苏君随着国际经济与合作的发展,各国不一致的会计实务和财务报告给会计信息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日益影响到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发展中国家普遍要求对跨国公司加强管制。因此,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日趋关注跨...  相似文献   

2.
和平与发展问题关系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联着整个世界的前途和命运。和平是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军事伦理范畴 ;二战后随着核武器的发展 ,维护和平、避免战争是有其可能性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我们反对以武力或以武力威慑来解决国家利益分歧 ,主张武力的防御性、自卫性原则 ,在军事安全领域内也同样开展合作、对话  相似文献   

3.
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依赖各国联合行动,但国际环境合作缺少强有力的中央权威,各国合作态度不一且面临诸多问题。国际环境议题需要通过知识和利益双因素综合分析合作空间,运用议题的知识确定性与各国的国家利益搭建分析框架,并以此框架分析气候变暖案例难以达成合作的原因,以及臭氧层空洞和地中海污染两个案例如何依靠不同路径达成合作。这3个案例的比较表明:议题的知识确定性与国家利益的动态变化共同影响国际环境合作的空间。在合作前期,较弱的知识确定性作用有限,国家合作行为主要取决于国家利益的考量;在合作中后期,逐渐明朗的知识确定性通过国际倡议压力和国内民意压力督促国家履责的作用日益明显,环境合作中资金技术机制的完善以及新技术收益和治理收益的显现,环境合作较易达成。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流派从国际无政府状态、国家自助和均势的基本逻辑出发,一直主张各国在和平时期会倾向于通过军备竞争和结盟,而不是通过军备控制或其他的国际合作形式来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现实主义者虽然不完全排除国际合作的可能性,但认为国  相似文献   

5.
国际造法的议题设置通常缘于特定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推动,而国际造法需在制度和程序上具有正当性。通过欧盟的倡导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动下,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议题进入了国际社会的造法进程。而这将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公海自由等相关规则产生冲击,也会对中国深远海活动的开展造成影响。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国际造法应具有正当性,其制度应反映各国利益的协调,其程序应保障各国的普遍参与并为各国达成共识提供机会。目前各国在海洋保护区设立与管理的科学基础与目的、邻近沿海国的权利以及决策程序等方面存在分歧。中国应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积极参与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国际造法,提出中国方案,影响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把各国经济纳入到全球竞争的构架中,国际竞争因素对各国国内竞争的影响越来越大.为维护本国竞争秩序和国家经济利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反垄断法并在其中规定了域外适用原则.与此同时,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所确立的相关原则也对各国的竞争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制定国际统一反垄断法的工作也在积极开展.中国必须加强反垄断国际合作,以改善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市场也在走向全球一体化。金融全球化既给各国带来好处,也给各国带来风险,国际资本流动冲击,就是金融全球化的风险的突出表现。90年代多个国家正是在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下爆发金融危机。该文通过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一个国家金融部门、金融市场和总体经济产生影响的途径、机理和后果,揭示了金融全球化的风险,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在获取金融全球化的利益的同时,必须注意防范金融全球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被各国所公认的、适用于国际环境法一切效力范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构成国际环境法的基础的法律原则。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有很多不同主张。虽然各国学者对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认识不一,但是笔者认为国家环境主权及不损害国外环境的原则、全球共享共管资源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国际环境合作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应当作为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并由各国在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中遵守。  相似文献   

9.
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国际社会曾围绕如何减缓气候变化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外交谈判,考虑到2012年后,世界可能面临真正的危机,国际社会一直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着激烈地角逐。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与每个国家的工业生产、人民生活、能源结构等息息相关,也事关各国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以及全球的生态利益。在气候谈判的进程中,俄罗斯、美国和欧盟在气候与京都议定书问题上既有利益共同点,但这三个国际社会的利益相关者也会为了自身的利益纵横捭阖,与其它国际社会行为者展开了一系列的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国际恐怖主义很大程度上与表达政治诉求、建立政治威慑等因素相互关联,因此建立区域化反恐组织应当考虑到区域间各国的政治利益与国际关系,基于并超越地缘政治对于国际反恐合作的制约,突破界限,谋求国家间利益共同点,搭建区域间国际反恐组织的生存发展平台,加强融合,为区域化国际反恐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提供坚实保障。构建东北亚区域反恐合作组织对于强化地区间联系、提升国际交流水平、打击地区恐怖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国际社会对区域反恐问题的关注,对国际刑事法律以及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完善有着重要启示。同时,联合区域各国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缓和朝韩关系、解决朝鲜半岛问题,进而削弱美国的东亚控制力量,对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崛起战略,改善中日、中韩关系,促进地区交流,扩大地区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国际安全,有着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反恐斗争中 ,必须重视国家主权原则 ,认清国际反恐斗争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核心 ,是国际反恐斗争的理论基础 ;国家主权原则使反恐国际合作成为可能 ;国家主权原则使各国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 ,就主权问题作出让渡 ,达成国际反恐斗争的各种协议  相似文献   

12.
全球环境治理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新领域,全球环境问题对国际关系从国际合作的实践和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都带来了挑战。而Peter M Haas所发展的“认知共同体”理论,为理解国际环境合作提供了新的视角。“认知共同体”理论认为对特定环境议题持有共同理念的跨国科学家联盟有助于帮助决策者进行议题界定、厘清国家利益以及提供政策选择,从而有效地促进国际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对国家主权演化规律的分析 ,认为在全球化时代 ,国家主权这一概念尽管受到某些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挑战 ,但更确切地体现了国际合作精神与国际共同责任 ,趋于更加平衡的结构 ,主权行为更积极地服从于国际共同利益。因此对随着国家间依赖关系加强而出现的国际组织对国家主权的“侵蚀”现象应做积极评价。当然 ,作为一体化程度并不高的广大非西方国家 ,在以限制国家主权为代价而享有全球化利益时 ,必须警惕新的西方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14.
论合作机制影响当代国际环境的制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 ,行为体的行为规范对于国际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量的政治、经济交往、行为体之间的利益平衡都是通过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实现的。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领域普遍重视的合作机制 (regime)就是建立这种稳定结构的产物 ,维持稳定结构的关键是机制的有效性 ,它是检验合作机制规则的首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使世界发生了变化,国家主权也因此发生转变。国际组织对国家的冲击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但应该认识到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都是自愿的、对等的和有条件的。国家为适应新的变化,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是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保护和扩大自己的权益,使国家利益得到延伸和发展。国际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并不能对国家主权构成质的威胁,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以主权国家为基本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16.
美国发动的以 9·11事件为直接导因的阿富汗战争 ,既是一场反恐怖战争 ,也是一场由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长期互存偏见而引发的一定范围的文明冲突 ;恐怖与反恐怖只是其表现形式。美俄等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积极合作实际是出于反恐怖的共同需要所促生的策略之举 ,它并未使相互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全面化解 ,所谓“后冷战”结束的说法尚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阿富汗战争中有限的国际合作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多年来所奉行的单边主义 ,但它将使美国今后在单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选择问题上更为实用和灵活 ,分别或合并使用二者。阿富汗战争也将使反恐怖及其国际意义成为美国今后推行新干涉主义的新的“正当理由”  相似文献   

17.
普京执政的八年时间里,中俄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彼此不断磨合,不断适应,两国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沿着日臻成熟的轨道不断攀升新的台阶,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安全领域存在许多共同利益,深化双边关系已成为中俄两国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国际投资法的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投资法的存在,须与国际投资的现状相适应,即国际经济法中含有经济性;同时,国际投资法还须与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相适应,特别是不能违背国家主权原则。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的加强要求国际投资保护规则趋向统一,而主权原则则强调各国利益至上,强调各国的特殊性。投资中的国际法要同时兼顾二者,因此,在各国经济制度相异的情况下难以达成意志的一致。从国际法和国内经济制度的发展上来讨论国际投资中的国际法,将更具有全面性。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演变过程:从友好合作到敌对冲突,再到关系正常化。对于这一演变的原因,传统的分析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建构主义是新近崛起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它强调国家之间在"认知———实践"上的差异,认为国家的身分认同界定了国家的利益,从而对国家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而身分认同又是国家之间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通过互动的实践建构出来的。通过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可以发现,中苏关系的演变与双方身分认同从"朋友"到"敌人"再到"伙伴"的转变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