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5分钟     
《伴侣(A版)》2014,(3):63-63
周扒皮 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个习俗,就是孩子满周岁那天,在他周围摆许多东西,让他抓抓看,预示他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阿蓉 《女性天地》2005,(9):46-47
“为人父母”栏目热忱邀请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这里发表你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大家共享,互动交流。本社地址见目录页,请在信封注明“为人父母”。电子邮箱:dashanhxs@hotmail.com去年儿子过10周岁生日那天,请了好几位班上的同学来聚会,气氛很热闹。我注意到了一个叫赵涛的孩子,他的个子比儿子略高一点。理平头,挺能闹的,但静静坐着时,那双大眼睛里有着一种与年纪不大相称的抑郁。看我注意赵涛,儿子悄悄告诉我,赵涛的父母离婚了,他现在跟着父亲、“阿姨“一起生活。  相似文献   

3.
范动 《金色年华》2011,(6):37-37
他是一个自卑的孩子,十五岁,长得又瘦又小,而且他的家庭让同学们看不起,他父亲是卖水果的,母亲在学校边上做修鞋匠。别的孩子全是这个城市中有钱的孩子,父母是有权有势的,他是一个例外,他的父亲没受过教育,花了很多钱让他上了这个重点中学。从来的那天起他就受歧视,他穿的衣服是最不好的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他是一个自卑的孩子,15岁,长得又瘦又小,而且他的家境让同学们都看不起:他父亲是卖水果的,母亲在学校边上做修鞋匠。别的孩子全是这个城市中有钱的孩子,父母有权有势。他是一个例外,他的父亲没受过教育,花了很多钱让他上了这个重点中学。从来的那天起他就备受歧视:他穿的衣服是最不好的。别的孩子全穿有牌子的衣服,书包和铅笔盒都要几百块。有人笑话他的破书包,他曾经  相似文献   

5.
跑步能带来高峰体验 常远是我的一个朋友,他曾经在一家还不错的企业做中层,领着让朋友艳羡不已的月薪,直到他递辞职信的那天。周围的人都想不通他为何辞职,可是他却说,目前的生活让他感到迷惘。  相似文献   

6.
薛秋萍 《现代交际》2011,(10):180-181
笔者曾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关于中国农村"留守孩子"的文章,读后颇有感慨。"留守孩子"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随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完整的家庭教育与监护,许多"留守"孩子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有的还出现违法犯罪行为。而另一些有过"留守"经历的孩子,他们又随父母远离故乡,去异地生活、学习,人们常把这批孩子称为"新市民孩子"。"新市民孩子"能否融入新的集体,他们的身心又会经历怎样的变化?2008年9月,我接了一个高一职高班,包某就是其中的一个"新市民孩子",在不断的磨合与规范中,他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回想自己一起与他走过的三年历程,感觉如释重负而又十分欣慰。  相似文献   

7.
他从小是一个顽皮的农村孩子,严格点说,是很多大人认为不可救药的那种孩子.他逃课,天天在山郊野外四处疯玩.人们不知道他玩什么,只知他厌恶读书,考试从不及格,经常浑身是泥,泥上还沾满树叶野草.后来人们更害怕和他在一起玩,因为他总是抓回各种各样的昆虫,甲虫、蝴蝶、蛾子……还有五花八门叫不出名字的稀奇古怪的虫子.他的父母软硬兼施,希望他能有正行,老师绞尽脑汁希望他改进,可是,大家的努力都是徒劳.在父母的唉声叹气里,他成为一个被正规教育放弃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牛精田志新     
张鸣跃 《职业》2012,(13):75
有个农民的孩子名叫田志新,他从小就喜欢放牛。他学习很好,一路优秀到大学,在大学更出色,2002年毕业时,学校有意请他留校任教,并有很吃香的公司和机关单位看中了他,预约频频。谁也没想到,他一个也没应允,在离校那天,他才向好朋友们透露,他的终生理想是放牛!一言出口,惊倒一片。  相似文献   

9.
吴松林生于湖南桃源县一个穷苦的艺人之家。打从呱呱落地,他耳濡目染的全都是戏,因而3岁时就能模仿大人开腔唱戏。有这得天独厚的条件,父亲便让他跟着戏班学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戏班流浪到了湖南辰溪县。1940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吴松林到辰溪县城的东山寺办事,看见一对乞丐模样的夫妇抱着个黄皮刮瘦的孩子。孩子怪可怜的,不足周岁,已是奄奄一息。他走上前去,问道:“孩子病了?”那孩子的母亲双膝跪地,央求说:“先生,救救我女儿吧。”她说她和男人都有病,已经没有办法养活女儿,求吴松林救孩子一条命。孩子母亲凄苦哀诉…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承诺     
王举芳 《老年世界》2014,(18):23-24
50年代初,他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极其贫穷的农民家庭。在他之前,父母已拥有11个孩子,然而他的出生却被邻里乡亲视为奇观,因为他是笑着来到人世的。因此,取名字时,父亲想叫他“林清奇”。去报户口的那天,接待父亲的工作人员恰巧在看武侠小说,书中有一个武功高人叫“清玄道长”,于是建议给小孩起名“清玄”,父亲想了想,采纳了工作人员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他从小是一个顽皮的农村孩子,严格点说,是很多大人认为不可救药的那种.他逃课,天天在山郊野外四处疯玩.我们不知道他玩什么,只知他厌恶读书,考试从不及格,经常浑身是泥,泥上还沾满树叶野草.后来我们更害怕和他在一起玩,因为他总是抓回各种各样的昆虫,甲虫、蝴蝶、蛾子……还有五花八门叫不出名字的稀奇古怪的虫子.他的父母软硬兼施,希望他能有正形,老师想尽办法绞尽脑汁希望他改进,可是,大家的努力都是徒劳.在父母的唉声叹气里,他成为一个被正规教育放弃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幽默笑话     
《金色年华》2010,(8):64-64
心情一样 那天我和两个好朋友去喝咖啡,其中一位有个1岁的独生子,我们聊起那孩子似乎长得太快了。孩子他妈妈说:“将他穿不了的衣服丢掉好难过,因为我知道他再也不可能变回那么小了。”  相似文献   

13.
早教QA     
正Q我家宝宝已经两周岁了,特别不懂礼貌。其他同年龄的孩子见人就叫"叔叔阿姨好",可他却怎么都不肯问好。怎么威逼利诱都没用,怎么能让宝宝做个有礼貌的孩子?A其实懂不懂礼貌,都是大人的概念,这么小的孩子并不理解。他只是知道,大人支持的行为,就是好的,大人反对的,就是不好的。但为什么父母如此威  相似文献   

14.
正读者来信这件事困扰了我很久,但是始终拿不定主意。我今年30岁,和男朋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说实话,我真的很爱他。之前我也谈过几次恋爱,但是相比较来说,我认为他才是我此生的真爱。他非常适合过日子,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人正直诚恳,对我也好,只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结过婚,还有个7岁大的儿子。现在孩子跟着他过,不过有几乎一半的时间是在他奶奶那里(两个家在一个小区里),孩子每两周去他生母那儿过一次周  相似文献   

15.
那天,我和客户签好售房合同,她准备去银行办贷款,这时一个电话阻止了她。"我用不着去银行了,我叔叔好像中了500万!"她喜笑颜开。一语惊动四座,500万!他买了多少张彩票中的?他平时一直买彩票还是偶尔买?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地发问。  相似文献   

16.
问: 我的挚友陆某及他的妻子在一起事故中双双身亡,留下一个刚满14周岁的孩子晓伟.晓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为了使晓伟得到关爱和照顾,我和妻子想收养晓伟,但有人说我们已有一个孩子,不能再收养子女,还说法律不允许收养年龄偏大的孩子.请问,民法典在这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答: 有子女者可再收养一名子女.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八条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二)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四)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五)年满三十周岁."第一千一百条规定:"无子女的收养人可以收养两名子女;有子女的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相似文献   

17.
<正>自去年8月,新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实施以来,它对我们的婚姻生活有着怎样的改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本刊特邀著名律师王芳坐堂,为你讲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那些事儿。上周五的下午,我正要下班,却接到了一位余女士的咨询电话,"王律师,我的孩子才刚刚半岁,老公却要跟我离婚,你一定要帮帮我啊……"我赶忙安慰她:"别着急,你的孩子才半岁,根据法律规定,即使他要离婚也得等孩子一周岁以后。""可是,他说孩子  相似文献   

18.
那天在路上碰到王姨,她满脸愁容,抱着哇哇大哭的孙子.我连忙一边帮她逗孩子,一边问她怎么了,孩子妈呢?说起儿媳,王姨就开始一个劲儿数落起来:“每天在家怨声载道,不满意这个,看不顺眼那个,跟柱子(王姨儿子)总吵,说是要离婚.两个人刚才打架,我怕吓到孩子,就把他抱出来玩一下.”  相似文献   

19.
正结婚七年,在他眼里,她成了一个庸俗的黄脸婆。那天,他鼓起勇气跟她说:"离婚吧,我爱上别人了,孩子归你,赡养费我负责。"她的心顿时被撕成了碎片。那女孩是他读夜校的同学,他说:"她天真单纯,容易满足,请她吃三块五一支的雪糕,她便觉得非常甜蜜。跟她在一起,我很放松,她不会管我抽烟,更不会管我通宵玩游戏和打麻将。"他说起那女孩时,  相似文献   

20.
沈黎明 《老年人》2014,(4):34-35
正小晨曦2002年出生在辽宁抚顺市一个赵姓普通人家,父母都是工薪族,她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与绝大多数城市同龄孩子不同的是,自懂事那天起,她就深深感受到家里生活的困难。小晨曦的哥哥自幼患肌无力,无法行走,父母为了给他治病,不停地带他奔走于市内各家医院,但她哥哥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无奈,父母只好怀揣希望带着她哥哥碾转于沈阳、北京等大城市求医。这样的寻医问药始终没个尽头,对于一个靠工资生活的家庭来说,实在是个无法承受的负担。为了省钱给儿子治病,小晨曦父母将家人的生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